关于在全县征集历史文化、古生物文化、红色文化资料和实物的倡议书

  各乡村、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守护好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护好天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古生物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老天爷、老祖宗、老革命留存下的宝贵遗产,讲述好天镇2500年的沧桑故事,让沉睡文物活起来、让文旅产业火起来。县委、县政府规划在李二口村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军旅文化展示馆、民俗文化体验馆、茶马文化记忆馆、书画艺术传习馆、长城文化博览苑、农耕文化科创苑,在南洋河对面建设恐龙玉石文化馆,全方位梳理天镇历史文化脉络,多层次展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茶马丝路文化、恐龙化石古生物文化底蕴,再现当年“霜神春晓、风岫秋烟、桑干夜月、桦岭朝云”的繁华盛景。

  天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处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外游牧文明的交错带,各个朝代修建的城堡墩台曾经担当过长达两千多年的戍边重任,明朝隆庆年间的茶马互市被列为“国家级”贸易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商贸互市重镇、文化融合前沿。长城沿线的民众多为不同时期戍边将士的后代,这些将士大多来自于天南海北、五湖四海,融合形成了今天多民族聚居、多民俗交融的特征,大量明清建筑风格浓郁的古村、古庙、古宅,装饰精美、风貌典雅蕴涵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地方特色文化。

  天镇古生物文化闻名遐迩。史前的天镇是一个植被茂盛、湖泊遍地的“恐龙天堂”,以蜥脚龙、鸟臀龙、鸭嘴龙为代表的天镇恐龙群,演绎了晚白垩世的“侏罗纪公园”。特别是1983年发掘的“杨氏天镇龙”,弥补了全国最晚期蜥脚恐龙化石的空白,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独特的古生物文化,是展示天镇大地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的最生动案例。

  天镇红色文化荡气回肠。天镇是一方红色革命热土,曾经涌现出一批奋勇抗争、舍身保国的革命英烈,以王振翼、闫秀峰等革命先驱先辈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留下了无数激荡人心、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集中展现了天镇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情怀。

  保护珍贵历史文物、传承天镇文化脉络,是老天爷、老祖宗、老革命赋予每一个天镇儿女的历史重任;再现天城古镇盛景、系统讲好天镇故事,是所有天镇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梦想、共同责任。为此,县委、县政府从传承弘扬天镇历史文化、增强全县人民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决定开展文物“征宝”活动,群策群力把史上留存下的珍贵文物、民俗物品、历史藏品找回来、展示好。现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公开征集反映天镇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生产生活和民俗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实物,以及与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有关的实物文献、照片等资料。

  征集物品范围为:

  红色文化类:天镇著名人物所用的实物,以及手稿、照片、家谱等。

  长城文化类:古兵器、古装、古钱币、古家具、古书籍、古书画图册、古装饰品等。

  农耕文化类:犁、耧、砘、耙等农具,鞍辔、笼头、马鞭、车辆等。

  古建艺术类:柱础、石鼓、砖瓦、屋脊兽、木雕、砖雕、匾额、石碑等。

  恐龙化石类:头骨、牙齿、颈椎、背椎、尾椎、腿骨、肋骨、肩带、四肢骨、恐龙蛋,以及相关古生物、裸子植物化石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真诚的倡议,能让每一位热爱家乡、心系故土的朋友行动起来,为本次征集活动慷慨捐赠,为传承天镇历史文化添砖加瓦,为助力全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捐赠方式:一是无偿捐赠;二是借展,展品所有权仍归捐展者所有;三是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的物品,其持有者有意转让的,将合理作价予以收购。对捐赠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将颁发捐赠证书。同时,将利用新闻媒体对捐赠史料藏品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本次征集到的捐赠实物由县文管所登记造册、保管收藏,陈列于“五馆两苑”集中展示。

  征集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1:00,下午3:00-5:00

  地址:天镇县政府对面文化大楼

  邮政编码:038200

  联系人及电话:

  田 雨(13835247758)

  王 江(13834254999)

  原标题:《关于在全县征集历史文化、古生物文化、红色文化资料和实物的倡议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