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当红日剧的背后 站着一位纯文学唯美大师

  

  推荐阅读:《春琴抄》(日本)谷崎润一郎

  富家小姐春琴是个美丽的瞎子,琴艺精湛,脾气很坏。专门照料她生活起居的佣人佐助,也跟随她学琴,一心一意。春琴家庭变故,与佐助主仆二人在外居住,教人弹琴为生。垂涏春琴美色而被拒的败家子,报复春琴令她毁容。她不再美貌,深深惧怕佐助看到她拆开纱布后的面容。于是佐助在她拆开纱布的前一天,为了春琴的自尊,佐助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从此携手共渡黑暗人生。

  失明后,佐助和春琴做什么事都更加不方便了,但是两个人似乎很享受这种麻烦,在沉默相对中交流着细腻的爱情。或许他知道,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太美好,太纯粹,世俗的任何东西,几乎都可以称为爱情的障碍,地位,身份,贫富,身体,但是佐助选择用他强大的爱情意志力,一一去克服。哪怕是自残。

  典型的日本式小说。追求极致。他们为了绝对的爱与美,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自杀停留在永远的17岁。这在日本文学中被强势歌颂。甚至连受西方影响的村上春树小说里也有类似美学。樱花之绚烂短暂,被封神式赞美。也是岛国居民潜意识的以死永葆美好的隐喻。在爱恋中的人,为了他心中的爱情电流依然存在,选择刺瞎自己双眼的事情,也不奇怪。

  由于这本小说中,女主由于自身的原因,表达爱情非常粗暴,但理解她的男主,却一再忍让,并且甘之如饴。坦白说,有人觉得这种感情过于扭曲,变态,也不是毫无理由。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是一门精神化琥珀式的艺术,是人性的试验场,有些小说家用极致的方式,去表现人性的某些方面,也自有一种艺术欣赏的美感吧。

  在我看来,去批评自残的愚蠢,或歌颂自残的伟大,都挺浅的。真正令人震动的是,爱情需要努力。人性变幻,想要让爱情恒,日本人想到的是自残换取短暂但绝对的永固。又或者,高水平的爱情,并不是一般的男女之爱,而是互相依赖,彼此依恋,多种情感混合维系而成的深情吧。

  之所以想起读谷崎润一郎,是因为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日剧《贤者之爱》。这个一边被一些人骂三观尽碎又一边津津有味地分析的电视剧,在我看来,其实真正的价值在于,拓宽了电视剧表现题材的边界。看电视剧并不需要认可故事主人公的选择,但是看电视剧也可以让人顺带思考一下人生,确实是比较稀罕的事情。反正至少比鸡毛蒜皮婆媳大战的无聊肥皂剧要更值得点开看15分钟。对,15分钟就够了。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时间成为名人。对一个电视剧,花费15分钟就可以大概感受它的气质,风格了。

  《贤者之爱》的女主角真由子的复仇计划,得益于她自小喜欢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这个小说讲的依然是爱的养成的故事。跟这个日剧电视剧的精神气质是一致的。我这儿要谈的是谷崎润一郎另外一部小说《春琴抄》。

  谷崎润一郎(1886―1965)在日本是公认的唯美派文学大师。《春琴抄》的名气,大概相当于川端康成的《雪国》,这是我的印象,不一定准。但是我曾经在一本很老的电影画报上看到,有一个越剧电影,也是改编这个小说。很多人评论说,他是日本唯美主义流派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他在写作中将自己受到的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和日本文化特有的细腻优美相结合。然而一些人总爱提到的是,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追求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故有“恶魔主义者”之称。

  由于诺贝尔奖评选恪守严格的保密制度,评选档案要过50年才得以解密公开。2014年,日本媒体报道,在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中,日本有4名作家被提名,其中小说家谷崎润一郎进入到了最终选拔,成为了最终的6名候选人之一。即曾经到达过距离诺贝尔文学奖触手可及的位置。但是,评选委员中有一人认为虽然谷崎的作品是美学和感性的结合,但是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写作技巧并不是最高的代表”、“其作品中施虐狂的思想令西方读者难以接受”等意见。最终,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但因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拒绝领奖。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