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伞下》热播被指“中国风浓厚”,古装韩剧陷“歪曲历史”争议

  该剧10月15日在韩国开播,第一集播出时收视率为7.6%,到了最近第8集播出时升至11.8%,成为tvN电视台今年又一部爆款韩剧。不过,该剧自第2集开始,便不断有韩国观众投诉“太过于中国风”。比如在第2集中,黄贵人与儿子对话过程中使用了“物归原主”一词,为了方便观众理解,剧组在画面下方打出“物归原主”汉字以及韩语解释,不过剧组使用的是简体字,而非韩国社会普遍使用的繁体字。此外,剧中还出现写有“太和殿”三字的宫殿,有韩国学者指出,“太和殿”是中国清朝时期紫禁城里的正殿。在第5集中,王后面对诸位大臣时自称“本宫”,而看过中国宫廷剧的韩国观众质疑称,“这样的称呼也太中国了,韩国词典里可没有这词,朝鲜时期的王后也不会这么叫自己。”对上述质疑,剧组解释称:“‘太和’是新罗、高丽时期儒教经文里经常出现的词语,‘本宫’一词是对‘本人’的另一种叫法,这些都已向专家咨询过,对方表示没问题。”而对于剧中出现的简体字,剧组承认是失误并表示道歉。

  拿什么标准衡量古装剧?

  “虚构的古装剧有没有必要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与历史背景吻合?”围绕《王后伞下》的相关争议,韩国学者和媒体持不同意见。历史学家金载元(音)接受韩国CBS广播公司网站采访时表示,虽然他赞成文化创作者灵活运用历史素材,但如果作品中出现极有违和感的内容,说明缺乏对历史的尊重,这与“是不是中国风”无关。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徐坰德认为,即使是虚构的古装剧,也需要认真考证历史,避免让全世界流媒体用户看《王后伞下》时,产生对历史的误解。

  也有韩国学者认为“虚构的剧情,要保障创作的自由”。韩国忠南大学国文系教授尹锡镇(音)接受韩国《体育东亚》采访时表示,《王后伞下》只是借用“朝鲜王朝”这个时代背景而已,其余全部剧情都是虚构,如果拿“历史考证”的标准去衡量该剧,确实过分,这恐怕会造成“过分干涉创作自由”的不良后果。韩国娱乐体育网站“OSEN”称,针对《王后伞下》诸多无语的攻击,恐造成“日电影先生后无人敢拍古装剧”的后果,“‘缺乏历史考证’和‘为趣味横生虚构剧情’是两码事,不能用纪录片的标准去要求古装剧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