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才能打破幻想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躺在床上,脑子却依然活跃,那索性就写一写好了。
我努力回想过去的自己,自己经常感觉到他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内思考思考,至今,不知是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让自己愈发陷入自己的世界,还是因为囿于自己的世界而领外人无法理解。因果不清,心中诸多幻想。
我可以给自己举出的一个例证是,自己之所以总是自己想啊想的原因之一是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不敢表达的,都装进了脑子里,所以总是想法很多,总是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很多。不够勇敢的表达,不够诚实的表达,正是自己一步步编制外壳,包裹真实自己的过程,一次又一次。
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害怕之害怕,因为害怕某样东西或做某件事便对这种害怕的感觉都害怕,所以一旦只是想到或是在某种类似的环境中,都会应激式的做出紧张、害怕的相似反应。这种东西不止一次地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爆发的时刻是在抑郁症侵袭我的刹那。
打破这种恐惧之恐惧的恶性循环,在于经历真实,真实之真实的良性循环。自我将外界应激反应放大抑制自身的积极反应,进而采取消极行动,继而又因为消极反应和行为本身而恐惧焦虑,然后陷入恐惧之恐惧,焦虑之焦虑。但是我们都有鼓起勇气经历真实的那一刻,就像是课堂上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反倒会让恐惧感消失,我想从自己的想法到经历真实的情景的时刻便是打破幻想,经历成长的时刻。所以我看到,在经历真实的场景之中打破幻想,产生力量,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说我所有的只是幻想臆想,有时我也认为对自己是不够公平的。因为我的思考、交流与表达想法的方式都是通过读书实现的。感觉无人理解,便在书中寻求理解;感到不解,便向书求解。所以从小到大,我懂得道理很多,知道的知识很多。所以,你看当我放下成见,看到真实的一面是除了恐惧之恐惧以为,还有我本身的思考与表达的客观特点。无论我承认与否,这些特点就活生生的行走在生命的一点一滴里。读书时我是快乐的,读书时我在思考着,读完书会因为一个观点恍然大悟而倍感痛快,满足感来自于读书过程中获得的人生顿悟。安静的一个人对着白墙思考,由着一个念头在大脑里左冲右突,思考的快感比物质带来的快感在我看来更加令我满足。
所以你看,恐惧之恐惧与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与世界交流在我身上共存,有时他们是相互成就的。恐惧转向内敛,内敛导致敏感,敏感导致对于思考的细致,于是阅读这种安安静静的方式成为我的一部分;读书更加思考通透,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进而更加敏锐的感觉到环境的变化,由是也放大了不少恐惧。
或许在我过去的生命中,这种共存、矛盾与调和令我能够相对和谐的生活,不过是此起彼伏,各有胜败,那样的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
但是关键在于,有一天,这种共生失效了,我需要另一个从中蜕变出的新我了,而我却迟迟没有找到。找不到便迷惘,迷惘久了,便生病态,抑郁症由此而发。
为什么失效呢?从外部说是环境变化,从内部说是人生进入了新阶段,必然要求一个更新过的自我,如果自我还停留在原地,便是刻舟求剑,过往的情形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与阶段的要求。社会大熔炉,种种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规则与校园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价值观也更趋复杂;身处社会中的新生儿必然在陌生的环境中惊诧、彷徨,遭受打击,进而适应,然后成长。人生进入了真正独立的人生新阶段,自己却还没想好怎样对自己负责,这恐怕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我要找一个怎样的新我呢?这便是我常问的我要如何活着,我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今天看到一个回答,与我自己过往一段时间的思考不谋而合。西贝的老板说,人生世间,三个字“正”、“善”、“能”。正指的是正直,在我看来便是讲原则;善指的是善良,有善心;能指的是有能力,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是立身之基。
如果从这三方面看,我最缺正直,我过往的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来自于缺少正直之心,不够讲原则,所以不够刚,不够果断,揉来揉去,将自己的精气神折磨殆尽,有苦说不出;其次,是能力,我想这指的是市场经济思维下的能力,奔着问题而去,为了结果负责,不能创造价值,便失去了收获的底气,我经常想自己小有灵气,可依然还未成才,就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一个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其价值在哪里呢?善良我想我是不缺的,这恐怕也是我最可宝贵的品质,一颗向善之心才让我如此痛苦,也时常快乐,都说患抑郁症的人是善良的,是啊,伤害自己,却不忍发之于外,还要怎样呢?
我给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标便是“改变自己,帮助他人,创造价值”。我想也包含了正、善、能三字了吧,但是我想正直与原则强调的依然不够,所以我想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正本求变,帮助他人,创造价值”。时时讲初心,讲原则,从哪里出发很重要,不同的路改变策略也很重要,在路上,更重要的是爱护他人,通过帮助,创造价值,活出自己。
总目标已定,剩下的是战略指导性的。帮助他人,创造价值在这个时代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准确的是通过分享实现的,所以最终我将自己落脚在分享这个点上,分享的方向是指向他人的,分享的目的是要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分享的内核本身就是向着外界开放的。由此,我要通过这种目标与战略的明晰,指引自己走出因为封闭而生的幻想之境,走向以开放为精神内核的分享之路。
总结来说,就是正本求变,分享求人,创造求解,这便是我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以上,共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