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认命,是哪吒的命,也是国漫的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目前国漫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最难搞的动画。

  制作《大鱼海棠》的彩条屋,推出《大圣归来》的十月动画,以及60多个制作团队携手,为《哪吒》助力。这也是国产动漫一次空前的“抱团取暖”。

  “这次我们动用了行业内最顶尖的力量,因为国产动画太需要一剂强心剂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如此说。

  最终,经过66版剧本,1600人通宵达旦投入,用5年时间,《哪吒之魔童降世》诞生了。

  影片通过间断性的大规模点映,积攒人气,口碑。随着各路自来水的微博朋友圈刷屏式自发宣传下毫无意外的引爆里死气沉沉的暑期档。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首日,影片逆势而上刷新动画电影最快破亿记录,用时仅89分钟。影片评分、上座率、观影总人次等全部位居同期第一。

  15年的《大圣归来》,16年的《大雨海棠》,17年的《大护法》,18年的《风语咒》,19年的《白蛇缘起》…

  一年一次的爆款,每年爆发出一款「国漫惊喜」。

  但你我都心照不宣,这「惊喜」里,掺杂了不少我们对于「国漫」的偏爱、宽容和于心不忍。

  归根究底,国产动画,起步很早,成长太晚,受限于表达能力,困囿于表达空间,经历过辉煌巅峰之后,它遭遇了巨大断层。

  回望国漫,目前为止,中国动画的巅峰,依旧是1961年的《大闹天宫》,也由此,它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终点。

  曾经拔尖耀眼的民族动画,逐渐凋零,仅余一些经典供人反复追念玩味。却难以重回巅峰

  影片中表面上反派是申公豹和龙王但细想剧中人物哪有什么是非善恶不过都是命运偏见下的牺牲品而已

  传统的认知区间里,龙族是恶的,百姓是无辜的,李靖代表不可挑战的父权体系,每一方身上都贴有一张牢不可破的标签,形成了一个黑白分明的善恶世界。

  而在本片中,人人皆是善与恶的主体,交织出人性的复杂和多维,冲击哪吒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权或者邪恶势力,而是来自人心的混沌——偏见。

  认同感是我们面对世界的第一重动力。

  做为魔童降世的哪吒,先是第一次在母亲温柔的怀里获得了认同感,这是血亲认同。第二次转变是因为父母亲共同编织的“灵珠降世”的谎言,这种认同感让他放下戾气跟太乙真人修道,是身世认同。第三次认同感来源于海边邂逅的敖丙,踢毽子这个场景设计得真好,两个孤独灵魂碰撞出了他人认同。

  人是需要被肯定的,尤其是幼年时期,需要通过外界认同感来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但是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这种认同感发生的偏差,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和焦躁,甚至消极。

  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一版的哪吒会变成一个黑眼圈鲨鱼牙略丑的混世小太保形象,对武力的认同要大过对生命价值的认同,百姓和白骨精对他而言没有区别,他的“恶”不是来源于“魔丸”,而恰恰来自认同感的缺失和偏差,即偏见。

  偏见是人心的混沌,海怪的出现将百姓对哪吒的认同感偏差推向了极致。正义从来就不是纸片上的生而有之,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心之刃从来利过手中之刀,银幕前,我亦心有戚戚。

  偏见的另一名受害者是敖丙,这个角色是原有神话体系中变动最大的,改编让他从单纯的恶中抽离出来,注入了灵魂。在人神主宰的世界里他生于异族,生而背负改变全族命运的使命。相对于哪吒而言,他面临的偏见其实要更严峻一些,即种族偏见。种族偏见是不同族群之间的对峙,可移山海,所以龙角从来就不是荣耀象征,就算是出手救人也要把脸裹得严严实实。

  同哪吒一样,他也在不断追求外界的认同感,哪吒是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朋友,但是当他救助哪吒反被李靖无情挑破身份后,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外界认同感瞬时崩裂,再加上申公豹的推波助澜,进而屈服于偏见,从偏见的受害者变成了偏见的一环,进而将整个陈塘关置于水火。

  在这里,敖丙不是一个概念化的角色,绝非为黑化而黑化,他的转变也经由层层铺垫和递进,与哪吒的成长经历相互呼应。你看,百姓的偏见之于哪吒,正如李靖的偏见之于敖丙,这一版的李靖同样不尽然是伟光正,人人皆是偏见的受害者,但人人又皆是偏见的施加者,在偏见的领域里,没有人可以绝对无辜。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最可怕的不是自己被压在山下,而是我也是压向他人的一块石头。

  影片中,一个盲人老者是偏见的化身。在每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会出现并慷慨陈词,义愤填膺,目的是代表所有民众,用压倒性的人数优势对哪吒实施制裁。而我们也看到,人们冷漠的态度,正是不断激化哪吒邪性的原因。同样地,敖丙也因为龙族身份在人们面前的暴露而遭受了非议。他无奈地看到,比起他做了什么,人们更在意他是什么。

  真实吗?卖腐,烂片!哪吒太丑,烂片!敖丙竟然是好龙,烂片!真实到寒毛直立。

  所以,魔丸就一定意味着向恶,灵珠就意味着一定向善吗?未必,恶童哪吒会从海怪手里救下一个孩子,灵珠敖丙也会心生恶念差点就倾覆整个陈塘关,善恶本没有命中注定,这是导演对宿命论的讽刺。即使是看似抗争命运的龙族,这种以隐匿真我为目的的抗争手段其实也是对偏见体系的认同和妥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那么,答案是什么?

  ——摒弃对外界认同感的追寻,获得自我认同感。

  最后,当哪吒托住冰云奋力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时,当敖丙舍出万龙甲奋力护住哪吒时,两位一体互成镜像,共同完成了自我认同感的建构,拒绝被定义,撕掉标签,我的人生,我自己说了算。

  我与我沐朝阳同生,不必与禁锢我的价值体系共死。旧版割肉剔骨是用对抗力量完成悲剧的升华,强调的是肉身之“舍”,但此版强调的是灵魂之“存”,以逆天改命代替割肉剔骨,用希望之存续开启封神史诗世界,同样具有力量。

  申公豹因是豹子精修炼成仙,所以无论怎么勤勉努力、怎么资历深厚都无法获得天尊的青睐,甚至最后元始天尊毫不犹豫就把最后一个昆仑十二金仙名位给了慵懒贪睡嗜酒如命的“肥猪”师弟

  太2真人;

  哪吒因是魔丸转世,从一岁时第一次迈着小短腿穿着小肚兜扑闪着大眼睛走上街,就被镇民们辱骂着扔臭鸡蛋烂菜叶 这种等同于游街示众的待遇弄得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龙族也不例外,就因为出身妖族,就迟迟无法正名。总算靠着站队及时,站到了天庭一边一起镇压了其他妖兽,最后被过河拆桥的天庭安排了个监狱守门人的差事,一个简单的名分大义、一个“龙宫”的名头便换得龙族寸步不离的和被镇压的妖兽一起待在幽暗深沉的海底炼狱千年之久。

  出身不对,成分不对,政审过不了,你就该永远是个被边缘化的临时工,脏活累活你全包,让你能得以苟活在阴沟里便是对你最大的宽容与奖赏。

  所以,反应过来被天庭蒙蔽的龙族,千年待在幽暗海牢美其名曰看守,实则被一起镇压的龙族,对天庭的怨恨自然是倾三江五湖之水也难以洗刷。

  因此,《哪吒》中的最大恶人,其实是民众,具体而言,是民众无知的恶,来自本能的恶。当孩子们都能坦然地朝哪吒扔石子,随意地骂他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那种因自己占据了道德高地的深深优越感。古往今来的人们行恶的时候,往往都会找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太擅长于用合理的动机去掩盖不合理的手段。

  还有一个是一个更加抽象的存在,叫作:命运。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哪吒在被两种命运左右着:一种是“天命”,一种是“人命”。

  具体说,“魔丸附体”就是天命,“众人成见”就是人命。而他要做的,是如何反抗这两种命运,最终活出“我命”。

  我就想起这部电影申公豹的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

  它讲的就是:当天命不遂人愿,人命又不尽人意时,一个人该如何自处?

  申公豹的“妖族身份”,就是他的“天命”;他的“怀才不遇”,就是他的“人命”。

  为了反抗不公的命运,他与同为妖族的龙族勾结,调包了魔丸与灵珠,并栽培敖丙,企图杀死哪吒。

  他之所以做这一切,表面看是在反抗命运,但其实不过是想为自己挣回“十二金仙”的名分。

  说到底,他还是认了命。

  他把“自身价值”的评判权,交予他人,于是永远丢了自己。

  发展至今,国漫从不认命

  以下转自知乎不过往复十九

  一。

  1916年,在南京的一所学校当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先生找了一个小伙子帮他制作讲义蜡版。小伙子美术功底很好,陶先生很喜欢他。小伙子也很敬重陶先生,闲了会去听先生的课。

  先生经常在课上告诫学生,要敢于创新,要勇为人先。

  那年,那个小伙子17岁,因为时局动荡而辍学的他,把这几句话深深得刻在了脑子里。

  他的同学都记得他名字里有一个有些生僻的字,他叫万籁鸣。

  1920年,20岁的万籁鸣在上海看到了美国人做的动画。惊讶之余,他想到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把孙悟空,哪吒的故事也做成动画呢?

  那时候他只会画画,那些画生动活泼,但他不明白生动活泼和动起来究竟还有多远。

  1926年,万籁鸣和三个来到上海的弟弟创造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那时他和大弟万古蟾,二弟万超尘和三弟万涤寰只是四个普普通通的兄弟,他们也不知道多少年后“万式四兄弟”对中国动漫意味着什么。

  他们收集资料,结交电影从业者,一步步搞清楚画是怎么动起来的。

  外国有动画技术的垄断,但是我们的神话里有盘古开天辟地。

  那些开天辟地的过程散失在了兵荒马乱的中华大地上,只留下了《大闹画室》这个名字。

  1938年,迪士尼的《白雪公主》风靡上海。资本走上台前,开始不动声色地影响这个世界。

  有人愿意投资万式兄弟拍片,那正是《大闹天宫》。

  在全片即将完成之前,胶片价格因为战乱原因价格大涨,资本家贪图利益卖掉了胶片,将兄弟俩的梦想揉了揉投入了黑暗的角落。

  万籁鸣坐在路边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上海,喃喃自语:“大圣呢?”

  几个月后,有人找到了两兄弟,想让他们拍一部动画,动画叫《铁扇公主》。

  可是他们还有一个要求。

  ——希望这个故事能隐含“民众团结一心,坚持战斗,取得最后胜利”的主题。

  找他们拍片的人说自己来自新华联合影业。

  1938年-1941年,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

  《白雪公主》的光辉之下,这个黑乎乎显得粗糙简陋的女人悄悄握紧了芭蕉扇。

  历史纷纷扰扰。

  铁扇公主被日军抢走带回国内放映,影响了一批日本青年,其实包括阿童木之父手琢治虫。

  新华联合影业被战火燃烧殆尽,不复存在。

  万籁鸣又迷失在这个世界中,他做做美工勉强度日。

  忙碌之余他总会想起儿时母亲讲述的神话和村头表演的皮影戏。

  那里面有哪吒,有大圣,有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独特的浪漫。

  1955年,万籁鸣终于来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创作了很多动画,但是却迟迟没有动手去迎接大圣。

  因为大圣,要配上最好的。

  历史一叹,便是二十年。

  1961年,万籁鸣领命拍摄《大闹天宫》。他依稀记得二十年前那个被揉碎投入黑暗的草纸。

  他走入黑暗,将纸团铺展开来,大圣跳了出来,威风凛凛地说:

  “孩儿们,操练起来!”

  为了大圣的这七个字,他等了很久。

  于是母亲口中的大圣,艺人手中的大圣,他在纸上描摹了无数遍的大圣,要大闹一场了。

  那些年是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代,那些百看不厌老少咸宜的动画分分登场。

  从大圣到三个和尚,从黑猫警长到葫芦娃,从三毛流浪记到哪吒闹海。

  没有了太多奇遇,却有了不断冒出来的佳作。

  上美厂衰落的原因有很多说法,但是大抵逃不出两个原因。

  那十年,和那十年之后改革开放涌入的大量国外动画。

  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风,听到了不一样的配乐。

  中华大地上喧闹不已,没人注意到昔日英雄落寞的背影。

  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截断。

  大圣翻了翻跟头,可终究被压在了大山之下。

  哪吒举起剑,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抗下了命运。

  1999年,王宏46岁。八岁时看过的《大闹天宫》印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

  那一年,由他导演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在北京青少频道首播。

  童年再次开启。

  这之后断断续续有不错的动画片问世,例如《小虎还乡》《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天眼》,但是总是差点什么。

  2006年,《虹猫蓝兔七侠传》首播。此时的王宏已经53岁,他牵头做了这一部注定要载入中国动画史的长篇武侠动画。

  很难去评价这部动画,我只记得那时每天回家最大愿望就是能在电视上看一会他。

  我只记得那时班上的男孩总在课间拿着树枝七剑合璧。

  我只记得那时伙伴对喜欢的女孩说,我是虹猫,你是蓝兔,好不好。

  …………

  我不知道,多年后打开电视再也找不到虹猫蓝兔和那些侠客了。

  那些男孩不知道,七剑合璧除尽妖魔,之后便是分离和孤独。

  那个男孩不知道,他不是虹猫,他只是黑小虎。

  但我记得,他给我的那个江湖。

  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在那一年,他是虹猫蓝兔七侠传。

  虹猫喊完“长虹贯日”,却再也没有华丽的招式。

  他的身影被打黑,印在了报纸的头条。

  那之后还有《小鲤鱼历险记》《中华小子》《神厨小福贵》《猪猪侠》等等等等。

  他们努力把世界不一样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反正中国动画就这个样子,你说对吧?

  反正中国动画这个样子大家就满意了,你说对吧?

  世界归零,只留下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

  资本发现了这块市场,于是千奇百怪无比幼稚的动画片占领了孩子的世界。

  直到这时才有人问。

  中国动画怎么了?

  上美厂去哪了?

  二。

  2004年,一个叫“悠无一品”的网友用两年时间做了七回flash动画,每一集只有五分钟,动画的名字叫《黑鸟》。

  这个动画诡谲阴沉,不少人为之着迷。

  随着flash的衰落,动画太监了,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遗憾。

  2004年,梁旋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一条大鱼。

  梦醒了可大鱼却始终在他的世界中漫游。

  2010年,一个叫何伟锋的年轻人从广州美术学院数码系动画专业毕业,开始创造短篇动画《小胖妞》。

  小胖妞轻松诙谐,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传统,谁说就一定要王子救公主?

  2010-2013年的时间里,他做了九部。之后悄无声息。

  2018年我在广州开往武汉的火车上看这部动画,旁边农民工大哥看得哈哈大笑。

  2009年,一个自称年轻优秀的飞行员的人在网上放了一部很糙的动画短片,叫《李献计历险记》。

  因为太好看了,2011年由房祖名主演的真人电影便上映了。当时有人问导演之一的年轻优秀的飞行员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他操着有些痞味的北京话说,因为我不年轻,不优秀,也不是飞行员。

  李献计的故事结束在了2011,但是生活远没有尽头。

  2010年,一个叫刘健的人终于画完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片名透露着寒气——《刺痛我》。那时他不知道,在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把这一部称为中国最好看的成人动画。

  但是直到2012年5月,这片才在土豆网公映。

  很多人谈论起这部电影,都要补一句这片配音太难听了,但是听久了却挺顺耳。

  哦,对了。

  2008年,有一部叫《打,打个大西瓜》的动画。这片经常和《李献计历险记》同时出现。

  很多人这么形容他俩,国产动画之光。

  那些年还有很多动画,尽力安抚着国人被《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揪碎的心。

  那些动画藏在互联网的深处,很多人看不到,很多人找不到。

  2015年暑假来临之际,一部叫《大圣归来》的动画爆了。

  里面有句台词回答了这么多年的很多问题。

  “中国动画怎么了?”

  “上美厂去哪了?”

  “大圣呢?”

  ——他只是睡着啦

  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之前无数次改档,从14年暑假,到国庆,再到贺岁,最后放到了暑期档之前。

  我当时笑着和同好说,这种瞎改档的肯定是烂片。

  2016年,几乎在同样的时间。又一部动画爆了,这回叫《大鱼海棠》。

  他的导演,就是那个做梦的梁旋。

  于是很多人说,国漫崛起。

  但其实。

  大圣归来里面有太多讨好小孩子的笑点,那些笑点在成人眼里尽是尴尬。

  大鱼海棠的剧本还欠打磨,很多人的智商根本不在线。

  还记得那个叫“悠无一品”的网友吗。他改名了,改名叫不思凡,带着一部《大护法》回来了。

  这是一部,做给大人看的动画。

  彼时,2017年。

  而那个画了很久才画完《刺痛我》的刘健,用了更长的时间画了一部《大世界》。

  2015-2018,四部大字开头的动画。仿佛让国人真的看到了光。

  何伟锋后来不做《小胖妞》了,他做了一个动画,他还给名叫伍六七的主角配音。

  2018年豆瓣评分最高的中国动画之一,《刺客伍六七》。

  当时《李献计历险记》真人版的口碑其实很不好。

  没人注意到这片的另一个导演——郭帆,这哥们后面再没碰过动画。期间他导演了一部烂片,又当了一部没那么烂的片的制片人。然后导演了《流浪地球》。

  在流浪地球统治的春节档里,有一部星爷的电影暗淡退场。

  忘了是哪一年,我在网上看到哪吒立项后,又笑着给同好说,“这片蹭大圣热度,绝对烂片。

  暑期档快要来临之时,和同好看排片。

  没一个能打的。

  或许能打的《银河补习班》,还没出手就扑了。

  而那个《打,打个大西瓜》的导演饺子,带着哪吒气势汹汹地杀入了群蛇无首的暑期档。

  春节档暗淡退场的星爷不知道,他的电影对这个统治暑期档的导演有那么深的影响。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很不好很不好,但是还好这个暑假有哪吒

  于是世界补全了,那些人从当初走到现在,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但是真有这么顺利吗?

  被叫做国产动画之光的动画其实很多。

  原定拍六部的《魁拔》拍到第三部,实在拍不下去了。谁也不明白叫好不叫座是谁的错。

  魁拔三中有一首情诗。

  里面有这么一句,“昨夜你曾经说,愿夜幕永不开启。”

  2017年6月,魁拔四开启众筹。金额是一百万,一天就筹完了。

  一百万不够拍电影,只是用来吸引投资方的。

  原定拍六部的魁拔,把第四部定为结局

  花了好几年时间做出的定格动画《女他》,在最近刚刚登录爱奇艺时遭遇高清资源泄露。

  刘健的大世界,票房不足200万,惨不忍睹。

  国内第一部18禁动画《一万年以后》,已经被人淡忘。

  2017年,豆瓣8.4分的《幻境诺德林》,一集被鸽。(不过现在他们回来了,叫《灵笼》)

  我还记得很多国产动画短片。

  山中故事

  怕怕不怕

  水脑袋

  光之塔

  前进,达瓦里西

  一指城

  ……

  希望他们也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