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情故事之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相濡以沫亦可哀

  鲁迅在与许广平相识、相爱之前。44岁的她虽有名字上的妻子朱安,但却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

  朱安是个苦命而又本分的女人,而鲁迅娶她完全是因为母亲的压迫别无选择而为之,也因为如此,婚后的鲁迅一直未尽到一位丈夫该尽的责任;最可悲的是朱安在临死前还说:“大先生对我很好,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可见朱安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深爱着鲁迅。但究其原因真的如此吗?非也。其实只是因为鲁迅对她没有任何感情,所以不愿意跟她多说话罢了!后来鲁迅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在知道朱安的身世后也是心怀同情,并一直给她提供经济支持直到她去世。

  『鲁迅第一任妻子 朱安』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得从1922年说起。

  1922年,许广平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国文系。在她读大二这年,读到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深深被他的文采所吸引,并对鲁迅心生钦慕之情。

  『许广平 历史照片』1923年秋天,鲁迅应挚友徐寿堂的邀请,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讲课,也就是在这里,结识了许广平;许广平身材高大,但奇怪的是她上课的时候总是坐到第一排,虽然如此,但当时鲁迅对这位外貌并不是特别出众的广东姑娘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许广平则不然,一直对鲁迅心有倾慕之情的她,在短暂的时光中,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这样描述到:“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首先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他那大约两尺长的头发,不但粗,而且特别硬,真当得“怒发冲冠”的“冲”字;”

  『鲁迅 历史照片』1925年3月11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发生了全体师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而许广平正是这次学潮中的骨干;同时她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并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等问题,主动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也正是从这封信开始,他们之间的交流次数也随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成了在斗争中互相支持、在事业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怀的知己。

  其实在他们之间刚开始通信件的时候,都是师生之间讨论一些关于教育、学生运动、人生哲学等问题。随着信件往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亲近,后来许广平给鲁迅写信的时候,直接用上了她给自己取的署名“小鬼许广平”。后来的有一封信件中许广平这样写道:““秘密窝” 居然探险过了”。 细心的朋友肯定注意到了,信中的“秘密窝”带了引号,拜访则改用了“探险”,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此时两人已经冲破了师生之间那种应有的严肃与庄重的气氛,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新的亲昵感情。

  1925年10月20号这天晚上,在鲁迅的工作室里,鲁迅躺在靠近书桌的藤椅上,而许广平则坐在鲁迅的床头,许广平主动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也予以回应电影蜜蜂同时也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于是鲁迅主动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这时候的许广平已是满脸通红,只能羞涩地微微一笑。这一年许广平27岁。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不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鲁迅与许广平的这种结合像是一根尖锐的利刺,直接刺向那些伪正义道德评判家们的胸口处!于是他们的这种行为被当着一种社会的歪风邪气很快就传开了。最终果然不出所料,外界的挖苦与抨击弄得沸沸扬扬,更为讽刺的是,居然连鲁迅自己的亲弟弟周作人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讽刺他们。

  『鲁迅与许广平 历史照片』但其实这一切,早已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们并不诧异,反而是显得格外淡定。许广平更是如此,因为其实早在她与鲁迅恋爱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面对这一切的心理准备;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其实他们所能选择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除了这个方式,别无选择!许广平后来对此也说到:“我们以为两个人的生活,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的情投意合,像同志一样期待,相亲相近,互相信任,就不必要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即使彼此间某一方面的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自力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马上各走各的路。”由此可见,许广平对待婚姻及生活的态度,是如此的勇敢、坚定独立而又有自己的主见,作为一位女性来说,即便是把这一切放到了今天,其实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两人在一起后,作为鲁迅的战友、夫人和助手,许广平与他配得合非常默契,就犹如手术台上医生和护士一般。但是所有的爱情,当回归到茶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中,一切都会慢慢趋于平淡,这一点即便是鲁迅跟许广平,也没能逃脱。对鲁迅的一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珍惜自己时间的。在他们两还没有结婚前,鲁迅还特意抽出时间带着许广平去杭州度假;但在他们结婚后,这样的日子几乎没有过。鲁迅更是连公园都不愿意去!鲁迅还这样说过:“公园嘛,就是进了大门,左边一天道,右边一条道,有一些树”。其实鲁迅本就不是一个有情调的人,这点许广平也是心知肚明!这时候的许广平除了下厨、带孩子,担当繁重的家务以外,还得为鲁迅的创作收集相关资料,接待应对各种访客,给他糊信封、跑邮局等。可以说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的努力去把它做好,让鲁迅能静下心来安心创作,这样她便心满意足了。而且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为了与敌人斗争,不得不与其周旋--迁居、躲匿更是常有的事,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甚至每次鲁迅上街的时候,许广平都在后面跟着,远近不离,说她是鲁迅的守护神也不为过。

  许广平前前后后就只陪伴了鲁迅10年的光景,或许比起那些白头到老的故事,显得是那么的短暂。更何况他们在一起后面几年,鲁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这期间她所扮演的只是鲁迅一个事业上的助手角色。但这一切对与许广平来说,非常值得。鲁迅宠爱过她3年,而鲁迅一生其实也就唯独宠爱过她一个女人。164封两人间往来书信也足以慰藉她后来长达数十年裹足不前的孤单,而鲁迅共计30年的创作生涯中,后10年的创作数量甚至超过了前20年的创作总数;也许这就是爱情的伟大之处最真实的写照吧!

  『鲁迅与许广平 历史照片』在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的挚友宋庆龄语重心长地都她说道:“由于孙先生的地位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所以我不打算再婚。而你和我不一样,为什么不尝试去打破从一而终的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鲁迅先生在临终前不也是要你忘记他,管好自己的生活吗?”而许广平是一个具有浓烈叛逆色彩的人,所以她并没有选择去打破旧传统观念,反而是在鲁迅去世后,一直誓死守护着鲁迅先生的著作,含辛茹苦地赡养着鲁迅的亲人。

  其实许广平虽然是陪伴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她只能算作是鲁迅的伴侣,而非妻子。如果可以勉强称作为妻子,她也只能算作是“二房”。毕竟鲁迅有他明媒正娶的前妻朱安!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相濡以沫走过了彼此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光景。

  以前一直有人认为鲁迅是“太阳”,而许广平则是“月亮”;月亮是借助太阳的光辉来显示自己的。但在笔者看来,其实这种比喻是不够严谨的,因为在许广平与鲁迅相濡以沫的十年间,虽然确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作为鲁迅的助理而成为名人的,那么她在鲁迅生后所默默付出的一切又该怎么说呢?甚至可以说鲁迅的成就其实也有她的功劳,换个角度说,其实他们两个是互相成就了彼此。而且从鲁迅去世后许广平那从一而终的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中,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他对鲁迅的爱之深,同时也能从侧面证明她是一个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女性。

  『许广平 历史照片』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