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豆瓣评分最高的10部古装剧,《雍正王朝》第6,琅琊榜被严重高估
原标题:豆瓣评分最高的10部古装剧,《雍正王朝》第6,琅琊榜被严重高估
但播出至今十几年,还能时常登上热播榜、被进行各种有趣的二次创作,足可证剧集本身质量确实在线,经得住放大看、仔细琢磨。
连导演郑晓龙都忍不住发问:你们没有别的剧可看吗?
作为一部宫廷剧,该剧所出现的角色相当多,而能让观众记住十个以上的角色,就是《甄嬛传》主创们的本事了。
在这部剧中,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角色设定来看待,她们鲜活又立体,让人又爱又怜又恨。
从某种程度来讲,宫斗剧是女性视角下的“权谋剧”。
所以在播出时,该剧也被称作是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
在后宫的磨难与洗礼中,从下往上爬的女主形象,确实很容易成为现实女性崇敬的对象。
但《甄嬛传》要表达的明显不仅于此。
在甄嬛的反杀和黑化过程中,其实是以人性的反抗失败,衬托封建皇权对女性的压迫和异化。
当人们口中的“爽”剧,并不以大快人心作为结局,反而是让观众深深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
这样具有历史沉淀感的剧集,显然和其他大部分宫斗剧不在一个水平上。
此外,该剧的服化道也非常出色,几乎每个参演的女演员,都在剧中呈现了最好的状态。
另外这部剧的台词设计也是一绝,像是经典的“贱人就是矫情”“臣妾做不到”等,到今天都相当出圈。
作为一部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剧,《琅琊榜》影视化过程之用心程度,着实值得当下国产剧的制作团队学习。
剧集保留了原著的架空背景,在服化道方面,却是尽力参考了真实的历史,制作非常精良。
从服装、器物、室内装潢,到镜头的画面构图,该剧尽显古风古韵,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屡屡称道。
在剧情方面,这部剧删减了原著中一些不必要的支线,让故事看起来更加紧凑。
有网友评价道:《琅琊榜》是用做正剧的态度去做爽剧。
这句话可能会引发粉丝的不满,但必须承认的是,和大众意义上的权谋历史剧相比,《琅琊榜》确实存在不少“爽点”。
从这些来看,《琅琊榜》其实是被严重高估了。
像是剧中出现的一些神秘机构和奇诡之术,江湖味十足,看着虽然娱乐性十足但缺在容易失真。
而在权斗内容部分,不少观众也批评说剧情安排得有些幼稚,逻辑经常存在不能自洽之处。
除此之外,太过理想化的主角及故事发展,也颇有争议。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剧所强调的家国情怀和价值理念,的确是和传统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
而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品格与政治理想,也借由梅长苏这一角色,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呈现。
作为观众的我们,确实会在不同程度上,为之感动、与之共鸣。
和本文中出现的其他古装剧相比,《武林外传》确实有那么一点“不正经”。
当年开播第一天,该剧也以1.95%的低收视率,体现出观众对这一新奇剧集的“不适应”。
但很快,次日该剧便攀升至4.26%,此后一直稳定在5%左右。
一直到现在,这部剧都是重温率领先的剧集,“国产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当之无愧。
剧名虽为《武林外传》,但剧中的主角却每日都在“捣浆糊”,你损我,我损你。
但正是在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中,让大家看到具有生活质感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乐,用“人情味”打动了观众。
剧中的佟湘玉、郭芙蓉、白展堂、吕秀才、李大嘴等都鲜活立体,像是身边的你我一样,观众既是看他们,也是看自己。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里或许可以更准确地说,真正的侠义,在于心灵的成长。
就像片尾曲说的那样: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前80回结束了,但江湖并没有完结,后面的内容,留给观众自己去写。
在很大程度上,该剧称得上是一部超前的神剧,是对传统武侠叙事的颠覆,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喜剧品味。
剧中的台词到今天都不过时,关于打工人、关于明星片酬、关于爱情,应有尽有。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为芒果台买进,播出后收视始终没有冲破0.5%,显而易见的惨淡。
2017年,某视频平台买下了该剧的网络版权随后正式重播,到如今有17多万人打分,9.7分的王者段位,神剧舍它其谁。
神在哪?神在对官场运作,以及权力斗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部剧甚至杜绝了其他剧对权力和政治的意淫。
从皇帝嘉靖到内阁、再到地方要员、中下层官吏,没有人是绝对的清浊,也没人可以拥有金手指助力。
在权力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是凡胎肉体,即便权力在手,也都在焦灼不安着。
该剧的叙事结构相当严谨,人物的行为、故事的发展都符合动机逻辑,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表现出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
有人说,在它面前,《权力的游戏》只能改名叫《权力的斗殴》。
这部剧里的权谋斗争,强调的是各方势力的互相牵制和平衡。
而这一点,就是到了现在也是适用的。
而剧中所蕴含的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这也是为何有观众会一刷再刷的原因。
在剧情方面,该剧从“改稻为桑”政策开始,带出廉腐之争和贫富对立的话题。
并将矛头直指权力最高者,深度之强是其他绝大部分剧集所不能匹敌的。
与此同时,它又站在现代的角度,批评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和腐朽,进而剖析大明王朝衰败的原因。
此外,该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相当出色,刻画了封建社会的官场众生相,堪称一部完美的群戏。
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等人的表演各个都精彩到位,感染力十足。
而该剧的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也合作及各自创作出了好几部国产精品。
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剧的服饰不够考究。
除了以上十部剧之外,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的评分也位居前列,还有98版的《水浒传》也深受好评。
由于四大名著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早期甚至是独领风骚,属于独一档的存在,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就不再列出来讲。
还有《走向共和》也同样优秀,要是单看口碑在这个榜单也是数一数二的,但由于剧中的近代戏的分量不少,这里就不放进来了。
而从上述十部剧来看,一半以上都是历史剧,可见这类剧确实受大家关注。
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剧的制作就更不能马虎。
我们并没有要求一部历史剧巨细靡遗地还原历史,但在把握剧情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刻画和塑造人物方面,都绝不能随意为之。
而不管是历史剧、宫斗剧或是喜剧,作为一部古装剧,至少要让大家身临其境,给人古代的氛围。
综上可知,一部优秀剧集的诞生,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们的水平都要在线,同时也要辅之以精良的服化道和配乐等。
如今的国产剧,动辄s级、几亿大制作,有的还请来了老戏骨坐阵,最终大多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在烂剧的名单上再加上一位罢了。
那些口碑佳的经典剧集,曾经以为是某种剧的起点,结果竟成了巅峰。
过了十几年、二十年,念念不忘,没有回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