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逆袭登顶,怎么样的电影具有逆袭潜质?
十一假期据猫眼数据显示,《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总票房突破40亿。十一档期间,除了一直被看好的《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稳步增长之外,电影《中国机长》的总体表现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电影上映的第四天,《中国机长》的预估票房为10亿上下。但《中国机长》想要的显然不止这么一点。
在10月5日21点44分《中国机长》的票房逆袭《我和我的祖国》,成为当日票房榜第一名。截止今天傍晚《中国机长》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7亿大关,猫眼给出的票房预测也升高至28.80亿元,与上映前两周预测的总票房10亿相比,《中国机长》的票房确实算得上是逆袭。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票房逆袭就屡有出现。
今年贺岁档的《流浪地球》在上映4天后票房突破10亿,并在当天超越了《疯狂的外星人》,成为贺岁档票房第一名。与首日票房的1.87亿相比成功逆袭。不仅如此,一部《流量地球》也宣示开启了中国电影科幻片元年。
最为经典的逆袭,还是得算《红海行动》。我们把时间拉回一年前,2018年的贺岁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首日票房为1.2亿元,票房占比仅为3.56%,首日排片量为11%。然而上映一周后,单日票房就达到了2.4亿元,排片量也攀升至30%以上,并连续12天成为当日票房冠军。《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飙升,最后取得了总票房36亿的好成绩,创造了逆袭神话。
逆袭不仅仅发生在节假日档期。在去年,国外商业片扎堆的11月,国产电影《无名之辈》在一众进口大片的夹缝中求生存,电影上映5天后,从11月21-12月6日连续16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排片量也从上映首日13%,一路飙升至28.7%。一群非主流演员,没有高科技特效加持,《无名之辈》票房的逆袭,也成为了国产电影以小博大的范例。
“票房逆袭”成了这几年中国电影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些票房黑马是如何“破冷”成为爆款,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挖。
黑马特点1:开创性题材+真情实感
《中国机长》不仅是最晚宣布预售的电影,在预售阶段的排片占比更是不到30%。“民航+传记”的电影题材,既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缺乏激烈的情感冲突,实际上,不少起初排片低,后期逆袭的电影都有这样的特点。
实际上,《中国机长》的境况并非孤例,纵观这些“逆袭”的影片,他们或题材冷门,或题材特殊,无法预期的市场表现,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影院、市场的信心,前期预售排片低也情有可原。
比如以海外救援为主题的《红海行动》,有近8成都是枪战戏。从传统意义上看,《红海行动》的确并不适合在春节档上映。然而导演林超贤是这样看待定档春节的《红海行动》:“它是春节档一颗味道不一样的糖,而且品尝之后,会让你觉得那种味道一直留在了血液中,特别有回味。”
阵容羸弱的科幻《流浪地球》,在上映初期一度不被看好。
以代购抗癌药为主题的《我不是药神》,在题材上另辟蹊径的同时,探讨了人对于生命的渴望,实现了内容的回归。正所谓不破不立,这些开拓性题材成功将“冷门”变成了“热门”,在风险中抓住了机遇,迎来了票房的逆袭。
有意思的是,包括《中国机长》《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在内的许多逆袭电影,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即便是《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的若干片段也是根据现实故事改编。成功案例在前,或将进一步影响市场风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已然成为商业电影新蓝海,《中国女排》、《紧急救援》等一大波根据现实题材改编的电影聚集2020贺岁档,票房前景可期。
类型化影片打破边界,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黑马”。而另一边,惊喜不断的国产动画电影也打破了低幼的桎梏,迎来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逆袭。根据《白蛇传》改编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从上映5天总票房还不足4000万元,到最后以4.51亿票房收官,可谓是实现了票房的逆袭。
不仅如此,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49.66亿的票房,高居截止目前2019年票房总榜第二名。不论是从题材还是内容,这两部动画电影都抛弃了原有的“低幼化”特点,将“青年向”作为动画电影的主要发力点。“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凸显了与生活抗争、不服输的故事内核。
总而言之,从内容层面来看,“新”、“奇”是这些逆袭电影的共通特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电影在细节、情感的打磨上更显细致。
即便是《流浪的地球》这样的宏大电影,在小细节上也做得十分真实细腻。父亲对于孩子的不舍和牺牲;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仰望星空的浪漫,真实的细节将一部科幻电影变得不那么遥远,人类对于宇宙的遐想从没有停止,《流浪地球》就像是人类给未来最真实的一封情书。
黑马特点2:高口碑拉动票房逆袭
票房逆袭意味着电影后劲足,而这种“后劲儿”就大多来自于口碑。回顾近两年票房逆袭的电影,大都是口碑与票房双丰收。通过表格我们能够看出,近两年的高票房国产电影的豆瓣评分都在7.0以上。
(数据由舆情官统计)
除此之外,视觉表现、演员选择、音效制作等外在条件对于电影口碑也同样重要。《中国机长》电影在完全复盘真实事件的同时,导演刘伟强选择了一种更能充分激发观众体验感的拍摄思路。制作团队不仅斥资打造了1:1的模拟飞机,更是辗转重庆、成都、西藏等多地进行实拍,力求电影的临场感达到最佳。可以说,票房逆袭的电影无论是从剧情还是制作方面,都算是成功的商业片,这些逆袭电影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商业片。
逆袭电影也倒逼了宣发思路的改变。口碑营销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口碑拉动票房其实从宣发阶段就开始了。电影点映,通过上映前的口碑发酵,获取更多观众的好感,进一步扩大院线排片占比,从而拉动票房,也成为了惯常操作。
据悉,同档期的三大主旋律电影,均于9.28日开启点映。由此可见,“口碑”“宣发”“票房”三者的紧密关系。比官方宣发更有力量的是“自来水”。“自来水”则能将电影内容变成话题梗,进一步拉高票房。
《哪吒》上映后,全网掀起了一股“哪吒热”,从模仿剧情台词,到哪吒同款仿妆,再到哪吒、敖丙的cp剪辑,“自来水”将电影变成了话题梗,而这样的举动也为电影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益。
总结所有票房逆袭电影,看似偶然的背后都存在着必然。影业的资本寒冬,是困境也同样预示着“求变”。观众在哪里,资本就在哪里,票房逆袭的电影也可以说为未来的国产电影指明了发展方向,根植于优质内容本身,才是点燃中国电影市场的“星星之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