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独龙江畔的梦想、传承与奉献
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村,是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辅警唐小聪的家乡。30年来,唐小聪从一个土生土长的马库村人,成长为马库村警务室的一名辅警,家乡也变成了他工作的辖区,梦想照进现实,这个过程是一个人轰轰烈烈的野蛮生长,也是一个关于独龙江畔梦想、传承与奉献的动人故事。
梦想在历史进程中萌芽
说起自己的家乡,唐小聪首先想到的是历史变迁:“马库村太偏远了,听老人讲,60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子还没有通电、通路,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村里没有学校,适龄儿童也读不了书,整村的人几乎都是文盲。”1963年,人民子弟兵进驻马库村,与独龙族群众在山包上搭建起简易房当教室,自制课桌、黑板、粉笔,士兵们既负责巡逻值守,又当起了孩子们的老师,就这样,马库军民小学成立了。从此以后,马库村的清晨,开始有了朗朗读书声。
30多年过去,驻扎在马库村的人民子弟兵换了一批又一批,马库军民小学的“士兵老师”们也换了一届又一届,到了1997年,唐小聪7岁,正是上小学的年纪,但是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在他的肩头,每天割一背篓猪草,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唐小聪回忆:“我很想去上学的,看着身边从小玩到大的小孩子都去上学了,我很羡慕他们。”唐小聪只能每天割完猪草,把背篓放在学校旁,跑到教室的墙边偷听老师讲课。
一次,路过的老师发现站在教室外面偷听的唐小聪,便问他:“小娃娃,你是那家的?怎么不来学校读书呢?”唐小聪当时十分紧张,连忙跑开了。后来,老师们走访时看到唐小聪正从家里出来,于是就到唐小聪家里,劝说他的父母,把儿子送来学校读书。第二天,唐小聪开心地走进了教室。
由于家庭贫困,班上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光着脚上学,划伤、冻伤是常有的事情。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就坐在油灯下给孩子们做草鞋,还定期给孩子们理发。唐小聪觉得,在马库军民小学的三年是自己最难忘的时光:“那个时候家里没吃的,肚子又饿,来到学校,老师们给我们做饭吃,大家围坐在火炉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很开心。”
四年级以后,唐小聪离开马库村去外地读书,但老师们的声音还是会经常在耳边响起:“你们要好好读书,要变成更好的人,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从那时起,唐小聪就坚定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后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像老师们一样把爱洒在独龙江乡这片土地上。
传承在绿色军营中接续
初中毕业后,唐小聪参军入伍,离开家乡来到木康边境检查站当兵。入伍之路十分漫长,新兵唐小聪要从头学起,学习如何当一名士兵。所幸,他遇到了另一位老师高艳平。早唐小聪两年入伍的高艳平,是唐小聪的班长,也是工作上的查缉能手,肯吃苦、爱学习,业务能力强。
一开始唐小聪做事总是马虎大意,没少挨高艳平的批评。“工作上班长对我要求十分严格,教育我在查缉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了让唐小聪尽快胜任工作岗位,高艳平没少下功夫,不仅在查缉过程中手把手地教,带着唐小聪爬车顶钻车底,有时间还认真讲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唐小聪很快找到了查缉方法,并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了优秀士兵。
“高班长工作上要求很严格,生活中却是位十足的好大哥。”回想起自己和班长在检查站的日子,唐小聪觉得很温暖:“有次我感冒,高班长要给我打饭,我说不用不用,班长还是给我打了饭。冬天天气冷,班长把手套让给我戴,他自己手上却长满了冻疮……想起这些,我心头就非常感动。”“班长总是让我想起马库军民小学的老师们,他们教会我知识和技能,还在生活上照顾我。”唐小聪说:“不仅仅因为他们都是边检站军人,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老师们对马库村,班长对我,都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和培养,无微不至、毫无保留,他们希望这片土地变得更好,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活得更好。虽然相隔几十年,他们素未谋面,但是不管在哪里,一代又一代边境检查站士兵的精神是一样的,这种大爱是一种传承。”
5年的部队生涯转瞬即逝。退伍时,唐小聪带着哭腔对班长说:“班长,有时间到独龙江来看我。”高艳平站在军营门口,对唐小聪说:“小聪,回家以后要好好干,不要给我丢人。”
奉献在独龙江畔燃烧
回乡后,唐小聪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的压力也扑面而来。“退伍后,本打算在家乡干一番事业,苦于没有经验,只得在家干农活。”每每回想起高班长说过的话,唐小聪觉得有些对不起班长。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落差,让唐小聪感到十分痛苦,难道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吗?
正当唐小聪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开始招录辅警,出于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唐小聪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报了名,并如愿当上了辅警。每天,唐小聪和派出所民警一起下乡,熟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他当起了大家的翻译,并很快成为了所里的业务骨干。做一个高尚的人,服务辖区群众,唐小聪觉得自己正一步一步靠近儿时的梦想。
2019年,部队转隶了,橄榄绿变为了公安蓝,高艳平被分配到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工作,与唐小聪再度重逢,这对相隔500多公里的师徒,时隔6年后再次相遇。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刚分到所里的高艳平一时有些无所适从:“我之前在检查站,查缉工作相对单一,现在到了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的确很不适应,群众工作开展起来也不顺利。”
见班长整天发愁,唐小聪看在眼里急在心底。一有时间,唐小聪就带着班长高艳平到老百姓家里走走转转,熟悉辖区情况。有了唐小聪当翻译做向导,高艳平很快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作为马库村钦郎当警务室民警,除了日常巡逻,高艳平每天的工作就是下乡走访,唐小聪则跟在老班长后面,两师徒的感情更深了。
儿时奔跑玩耍的土地,变成了现在巡逻走访的辖区,唐小聪觉得兴奋:“小时候,我很羡慕老师们,总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如今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正在和他们一起,把爱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唐小聪说。“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我成为了和他们一样的人,成为千千万万民警辅警中的一员。”
“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边境管理……这几年为家乡做了很多工作,但以后的路还很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对云南的发展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强边固防的新时代新要求,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幸运的是,我可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为建设我的家乡发一分光、出一份力。”
12月的贡山阴雨绵绵,马库村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独龙江水绿中泛黄,拍打着岩石流向远方,高艳平和唐小聪从吊桥上走过,那不只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背影,更是一代又一代边防卫士们坚守、建设、奉献的缩影。(云南警方微信公众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