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爱你,不负彼此,不负此生

  文/子玉草

  正文:

  从2017年的10月19日,刘若英在微博晒出《后来的我们》的场记板,表示正式开拍,刘若英当导演,井柏然和周冬雨是主演,就一直期待这部电影。

  

  期待奶茶的新消息,还有期待《后来》这首歌拍成电影。

  说电影前,先说说歌曲《后来》和歌手刘若英。

  《后来》是2000年发行,现在已是2018年。18年了,就像是小孩子长大成人的年纪。

  《后来》,在网易上有三个版本,听友是这么评价的,刘若英是不舍,张智霖是洒脱,张敬轩是痴迷。

  《后来》是翻唱日本玉城千春作词作曲演唱的《未来へ》。它是一首阐述母女之间感人的故事,懵懂的小女生,在那段成长,叛逆的时光里,逐渐厌倦母亲的爱,时光飞逝,小女生变成了小女人,为了自己的将来在外闯荡并且开始害怕未来的路,开始怀念母亲温暖的双手。

  日本的音律是一流,但中国的填词也不赖。施人诚的填词,刘若英的演唱,使得这首爱情歌曲不仅风靡一时,更是广为流传,80后、90后的这两代人,整个青春回荡这首歌曲《后来》。

  是《后来》成就了刘若英,同时,刘若英成就了《后来》。

  从最初的CD片,到MP3,到手机,到彩铃,一定有下载她的歌。

  《成全》、《为爱痴逛》、《原来你也在这里》、《我等你》、《幸福不是情歌》、《听说》、等等。

  什么时候的心情,就听她的什么歌,喜欢刘若英和她的歌好多年。

  写过她不少的文章,甚至是一首歌,一写就是一长篇。

  从《亲爱的路人》、再到《一路走下去》,直到《后来的我们》。

  我记得刘若英在推出新专辑《我要你好好的》,这张专辑的简介是奶茶的独白,她问自己,还要唱下去么?又是为什么而唱。(刘若英为什么叫奶茶,我就不必再多言)

  我大概能理解她的这种心情,我自己偶尔写点文字,也会摇摆不定地问自己,还要写下去么?又是为什么而写。可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了,或是收到稿费,或是有人说,我喜欢你的文字很久了,一直在关注你。这个时候,我就会靠着这种“肯定”,重拾信心又继续写。

  能用自己微薄有限的能力去影响到一些人,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吧,想必奶茶也是,我也是。

  一更新了文章,总会有人给我留言,大意说等你的文章又更新了,好开心。

  奶茶演过电视剧,写过书,唱过歌。我个人比较钟爱她的是文章和歌曲。奶茶的文章,我看过不少,最初看过的一篇文章甚是喜欢,在读者杂志,叫《一世得体》。

  奶茶算不上是一个美人,也算不上是一个歌神。可是,我喜欢她身上特有的才气,这种才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她的歌,她的文,她的人,充满了知性美。

  如今,奶茶也结婚生子,临近50岁的年纪,还是宛如少女般,这大概是“若是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一直有少女心的奶茶,决定把《后来》拍成电影,她说:“这首歌见证了那么多人的青春和成长,我能用这首歌陪伴他们,真的感到非常幸运。”

  

  《后来的我们》故事的时间和情节概括是这样:

  十年前,林见清(井柏然)和方小晓(周冬雨)偶然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

  十年后,林见清再遇见方小晓的时候,只问了一句话:“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我们会不会不一样?”方小晓说:“如果当时你有勇气就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我们总以为一个不会走,一个会挽留,于是,错过了彼此。熬过最难的日子,却没有在最好的时光共度余生。

  方小晓的演员是周冬雨,瘦瘦弱弱的,我觉得这个角色选她,是讨喜的,自然,利落,情绪变化也拿捏得很好。

  两个人那么艰难在北京生存,住狭小阴暗的地下室,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和苦难,相信爱的年纪,爱情太简单了,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也许是生活太难了,开始有了争吵,有了冷战。

  

  有一年除夕,没回老家过年,林见清在一旁打游戏,方小晓坐在矮小简陋的桌子沾着辣椒酱配面条吃,她只吃了一半,给林见清留着。然后,穿好衣服,出门了。

  方小晓走了,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林见清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长大。

  十年,再见林见清,他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钱,也已为人父,方小晓不知。我猜,她可能还是孤身一人。

  两人交心说着以前,林见清冲动地拉着方小晓往酒店冲,林见清被认识认出,调侃他一番。两人退缩了,方小晓好气又好笑地说,本该是正宫的,却被人误以为是小三。

  看到方小晓一人,故作轻松又洒脱,替她有些有几分难过。

  在电影院里,旁边几个不认识的姑娘,叽叽喳喳,有点吵,可能是我一个人去看,所以纯粹就是看电影,省心省事,看完直接走人。

  然后,电影看着看着,这几个人,哭个不停。尤其是有一个,哭得最厉害,一直擦鼻涕和眼泪,时不时说了几句话,我比较有印象是她骂了一句,他当初也是一直打游戏。我心里暗想着:姑娘,你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后来的我们》电影的故事时间是2007到2017年,十年的时间。

  说实在,如果非要界定哪个十年是最难忘的,大概是20岁-30岁的阶段。

  0-10岁,学会说话走路,吃饭,学会生活。

  10-20岁,在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度过,仿佛就是为了高考而生。

  20-30岁,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爱情、所有的所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

  肯定也有人说,30而立,30-40岁也很重要啊。

  是重要,可那会的朋友、事业、爱情、婚姻、儿女,都要在20-30岁过渡的。

  “在这相似的深夜里,你是否一样也在静静追悔感伤,在这如果我们当时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会那么遗憾,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林见清说方小晓不懂他,方小晓也说林见清也不懂她。可是,如果都那么懂,还那叫青春么?

  就如主题曲里的歌词:“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但是遗憾和渣男是不同的概念,请不要混为一谈。

  我们总是看着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电影,缅怀的自己的青春。

  不然也不会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前任3》等这样的电影票房大卖。

  其实,太多太多的人是有故事的,只是不愿意去说出来。

  好日子就应该是相安无事,互不打扰,即便还想念那个人,也是留在心底的。

  大概是我的青春里,有学习、工作、同学、闺蜜、家人等等。唯独少了恋爱,所以,没有经历那种要死不活、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过恋爱,没有所谓的同居。

  一个人,孤独又英勇。

  如果相信星座的话,天生是王者霸气的狮子座女生,不服男人管也不屑男人的年纪,所以宁愿选择单身。

  

  对感情这么淡薄的我非常非常的幸运,也是在2007年,遇见了我的初恋,尽管那时候彼此还不熟悉。之后,因为是异地,堆着一叠又一叠的手写信,信里还夹了不少文摘类和考试卷。

  那是用力爱证明爱的年纪,两个笨拙的小大人,只会谈理想不会谈恋爱。

  然而,分开,只是因为彼此,会更好。

  大概是做好这辈子不再相见,这些年,不再理会他的任何电话,短信、QQ、微信。甚至是出国留学,也没有相送。

  直到后来,联系上了,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以聊语音么?一接起来,双方同步“喂”了一声,我差点哭了出来。这种默契感,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难过的是,我们都没有更好,也没有遇见那个更好的人,但还是终不悔。

  我时常在内心最想说的话,对不起啊,当年没有对你好一点。还有一句,谢谢你,再没有第二个人对我掏心掏肺了。

  也感激,这些年,不乏也有追求者的付出,也曾试着去喜欢和爱,可是太难了。

  也被喜欢过,也被表白过,要么抗拒,要么拒绝。

  

  电影里,最有泪点是林见清的爸爸给方小晓的信,有一小段话:“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好难,这些可能要等你们老了以后才能体会到。就算你和见清走不到一起,我们也是一家人。”

  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都知道,人生没有如果,更没有重来。

  只想说,爱你,不负彼此,不负此生。

  不管未来,你有美好,我有归宿,祝福你,一定是真的。

  希望,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都祝彼此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