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你了解几种?

  皮疹多表现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或丘疹,多在3天左右消失。

  风疹也是病毒引起的,不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也没有治疗风疹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上就是对症处理,退热就可以了。风疹也不是风吹导致的,可以见风,也可以洗澡。

  在预防上,因为有疫苗,所以按时接种疫苗就行了。目前含有风疹的疫苗为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接种时间为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5岁和6岁接种麻腮风疫苗(各地区标准不一样,上面是北京的流程,国家CDC规定是必须有8月和1.5岁)。

  三、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以上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典型皮疹为其特点。 该病经呼吸道传播,好发在6个月到5岁的小儿,未患过麻疹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麻疹在冬春多发,全年散发。刚开始是发热,之后3-4天会出疹。皮疹从耳后及发际开始(突然感到耳后一麻),第1天遍布面部和颈部,第2天到达躯干和四肢近端,第3天多手脚心也会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疹呈充血性,加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之后皮疹逐渐消退,大约3天消失,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脱屑可能会持续1周,之后就完全恢复为正常的皮肤了。

  出现麻疹后,因为其有传染性,要在家里隔离,至少出疹后5天。在此期间,对症处理,发热时使用退热药处理,保证饮水量,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

  麻疹的记忆方法就是,热3天,疹3天(揉四肢脚心),蜕3天。耳后一麻,就出疹。

  四、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有全身弥漫性的红色斑丘疹的呼吸系统疾病,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如果不经治疗,有可能导致风湿热或者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果家长们发现了这个疾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猩红热好发生在3-7岁的儿童,大多首先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咽峡炎。之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丘疹(猩红猩红的),凸出皮肤表面,摸着粗糙(牛皮纸样),按压可褪色,疹子之间没有正常皮肤。这时用手按一下皮疹,能留下白色的手印。这是典型的猩红热特征。皮疹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迅速波及上肢,最后到下肢。出疹3-5天后,皮疹按照出疹先后的顺序开始蜕皮、脱屑。在出疹期初期还可以看到草莓舌,之后2-3天变成杨梅舌(关于这个,老外比较简单粗暴,就叫白草莓舌和红草莓舌)。舌头变化也是猩红热的典型特点。

  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就去医院看诊吧,医生看诊后会给开抗生素的,一定要按照疗程服用抗生素,不要自己擅自停药。

  猩红热和麻疹一样,从耳后开始起疹(麻疹是耳后一麻,猩红热是耳后一热),3-5天开始蜕皮、消失。

  五、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疫苗使用之前,非常常见,目前随着疫苗接种的推广,疾病较前大幅下降。

  水痘的临床表现为,首先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之后1-2天出现皮疹,低热可伴随着皮疹存在。对于婴幼儿,可能出疹和发热一起出现。

  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或头皮,刚开始是痒的红色丘疹,很快形成透明的、饱满的水泡,通常由红晕包围,被比喻为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之后1-2天水泡就浑浊,出现中央凹陷,继而结痂,随着皮疹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包括脸、四肢,新的皮疹会继续出现,呈现出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的表现,大多数儿童水痘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发热和皮疹,这时就把孩子隔离在家里,给与对症处理就行了。

  1) 发热的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里不建议使用布洛芬,因为其可能会增加水痘患者患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

  2)如果孩子非常痒,可以用些抗组胺药,就是西替利嗪之类的;另外,给孩子剪指甲,带个手套可以预防把水痘抓破,导致细菌感染;

  2) 孩子在家里要隔离到水痘完全结痂才能放出来玩;

  4)如果孩子高热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佳,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因为有些孩子可能会有水痘肺炎或者脑炎。

  在预防上面,建议所有的孩子都接种水痘疫苗,我国规定是在1.5岁(至少1岁)和4岁接种2针。另外提醒大家,不要去参加所谓的水痘Party,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传染上水痘,从而就不用接种疫苗了,这样很不安全,如果导致重症水痘后,后悔都来不及!

  六、荨麻疹

  荨麻疹(风团)这个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基本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1-2次荨麻疹。

  荨麻疹常见原因有感染,皮肤接触性过敏、食物过敏、蚊虫叮咬后过敏反应等。因为大多数的荨麻疹找不到原因,所以出现荨麻疹后,如果不好找原因,就不要找了,对症处理就行了。

  荨麻疹表现为隆起的红斑,其上中央区常发白。红斑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都不会凸出皮肤太多。荨麻疹多会非常痒,尤其在夜间。如果只出现一个荨麻疹,可能1天左右时间就消退了,但如果反应较大,持续超过6周就被认为是慢性荨麻疹了,治疗时间也较长。

  如果孩子身上仅有几个荨麻疹,有些痒的感觉,涂点炉甘石洗剂有止痒效果。如果第一天荨麻疹消失了,明天又起了,需要到医院。医生会开些过敏药,比如西替利嗪,根据孩子情况确定服用剂量和时间。

  有种疾病常和荨麻疹一起出现,那就是血管性水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们肿了起来,那就别耽搁了,赶紧去医院。因为除了皮肤肿胀之外,喉咙也可能肿,这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七、湿疹

  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皮疹是一片片的,开始时皮肤干燥,严重时有渗出、皮肤增厚,湿疹会导致孩子非常痒,不停地抓挠,并且休息不好,严重的孩子比较烦躁。

  湿疹的原因不是湿,而是皮肤干燥、屏障功能损伤,导致外界刺激物进入皮肤内,产生皮肤炎症、过敏导致的。

  湿疹多在生后40天以后出现,刚开始的时候发生在头皮、面部、耳廓,尿布区一般不受累(因为这个区域摩擦少,湿度大,皮肤水分散失少,皮肤屏障功能好)。随着孩子能爬行,总是摩擦四肢的伸侧,所以在四肢的伸侧出现湿疹。

  发现湿疹后,也不要怕,进行治疗就行啦,因为现在的湿疹发病率在10%-20%之间,不是你一个宝宝有哦。就湿疹的治疗原则而言,就是:

  1) 必要时,要使用激素软膏治疗皮肤炎症;

  2) 之后多涂多抹保湿霜对皮肤进行保湿,保护屏障功能;

  3) 生活中避免接触刺激源;

  4) 每日或者隔日洗澡,但要注意洗澡水温、沐浴露、洗澡时间长短;

  5) 室内要保持清凉避免出汗;

  6) 给孩子穿宽松、纯棉衣物;

  7) 严重湿疹的孩子,要选择性忌口

  八、痱子/热疹

  夏天一到,孩子们最常见的就是热疹,也就是痱子。

  痱子是因为天气湿热(又湿又热),导致汗液不容易蒸发排出,滞留在汗腺,把汗腺顶端的皮肤角质层细胞泡肿了,从而把汗腺出口就堵住了。这样汗液更出不去了,只能向周围组织渗透,进入表皮和真皮,形成凸起的小水泡,严重的导致皮肤炎症。

  表皮的小水泡就是晶痱;深一些的,有皮肤炎症的包括红痱和脓痱;再深一些的,位于真皮处的,就是深痱,这个不多见。

  痱子的表现和分类:

  晶痱:表现为无症状的,非炎性的,针尖状大小的水疱,疱液清澈,突然出现,弥漫分布在身体大部分区域,水疱消失后出现较硬的鳞屑。

  红痱:通常位于皮肤的皱褶处或屈侧,例如颈部、腹股沟和腋窝,这些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浸渍或腐烂。红痱可深达真皮,但绝大多数位于表皮,特征为红斑和针头大小的丘疱疹,上有白头,伴有刺痛感、痒感。

  脓痱:当红痱出现脓包时,被称为脓痱。多是局部炎症引起的,有时皮肤上的葡萄球菌可能参与脓痱的形成。表现就是红痱头上的白头变成脓包。

  深痱:因为位置比较深,所以汗液多在下面集聚,把汗腺开口的皮肤向上顶起来了,形成和汗孔位置一致的,皮肤颜色样的凸起,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

  轻度时,个人感觉不明显。如果广泛发生时,因为汗液都排不出来了,那体内热量就出不来,导致热衰竭。

  出现痱子后,处理很简单

  1、降温!

  把家里的空调打开(不要直接吹着孩子)。把孩子的包裹打开,只穿单薄宽松的纯棉衣服,这样有利于汗液的排出,2-3天就能好。

  空调开多少度?不是大人或老人觉得凉爽的温度,而是能让孩子不出汗的温度才是好温度。

  2、给孩子洗澡

  水温低些,在有痱子的地方稍用些力气搓搓,把堵住汗腺的角质层搓掉,这样汗腺就畅通了,有利于痱子的好转。但注意不能用力搓,避免更加刺激皮肤。

  关于肥皂、沐浴露是推荐使用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度的搓身体。

  3、痱子稍重些的,处理如下

  如果出现脓痱了,在保持凉爽的基础上,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有助于痱子的消退。

  孩子如果觉得痒,可以给孩子用些冰敷,就是用毛巾包着冰块放到痱子上,但一次不要超过20分钟,以免冻伤。另外,还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便宜方便,有止痒功能。

  如果红痱导致孩子非常痒,建议使用西替利嗪滴剂口服或者外用最低效的外用激素软膏(这两种都要医生看完再决定是否使用啊),比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皮肤,每日1-2次,能很快的缓解孩子症状。

  以下这些措施,基本不推荐

  ■ 痱子粉

  因为主要成分是滑石粉、玉米粉等,使用时可能被孩子吸到肺里;并且痱子粉吸汗后结成块,阻塞汗液排出,不利于痱子恢复。所以痱子粉没有治疗痱子的作用,不推荐使用痱子粉。

  痱子粉,在保持皮肤干燥上有些效果,而皮肤潮湿也是汗液不易排出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出现痱子前,家长最多可以特别仔细地涂抹些痱子粉预防下痱子,注意是抹痱子粉,不是扑痱子粉。

  ■ 任何类型的护肤霜、保湿霜等

  因为涂上后,会导致排汗更难,所以也不推荐使用。

  有些霜里含有酒精和樟脑、薄荷等成分,用起来觉得很清爽,但是对于小于2岁的孩子是不适合的。而痱子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所以就不要用了。对于大孩子,如果非常痒的时候,用用也行。

  怎么预防痱子呢?

  1.穿棉的、宽松的衣服;

  2.在家开空调,尽量不让孩子出汗;

  3.在外多在阴凉地玩耍;

  4.回家好好洗个澡,注意皮肤皱褶处,尤其是小胖纸们。

  九、手足口病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在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处出现了疱疹或溃疡,那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出现该病时,除了以上表现,孩子还可能伴有乏力、咽喉疼痛等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考虑和6月龄之后,母亲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退,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弱抵挡不住病毒侵袭有关。最早的,现在在1月龄左右的孩子就发现有手足口病了。

  ●好发季节: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进入5月后,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高峰期,北方病例逐渐开始增多。该病流行季节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

  在手足口病时,不是严格的只有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皮疹出在哪些部位,和病毒的毒力、复制多少,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有关。皮疹通常出现在典型部位,但有一些孩子可能仅仅有口腔内的疱疹,有的孩子仅仅是屁股上有斑丘疹。

  那是不是病毒不厉害的,孩子免疫系统厉害的,就皮疹少呢?不是的,目前认为,皮疹的多少和症状的轻重没有关系。有些重症手足口病,反而没有几个皮疹。当然,也不要认为疹子发不出来的都是重症的,多数疹子不多的手足口病还是轻型的。

  另外,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皮疹。所以,在其他部位,比如四肢处出现皮疹时,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当健康的孩子经常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做好预防不生病,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并且排毒期非常长,所以得好好预防。病人感染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但经呼吸道排毒时间有2-3周,经粪便排毒可长达2-3月之久,地面、墙壁、玩具上也有病毒附着。

  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以上物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做好以下下措施,能大大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减少宝宝痛苦。

  1)避免接触病人: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染。

  2)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建议在饭前,便后,孩子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