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古装剧兴起,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复苏

  近些年来,《梦华录》、《星汉灿烂》、《长安十二时辰》、《尚食》等古装剧的热播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把昔日被誉为“华夏衣冠”的汉服带回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汉制汉服、唐制汉服、宋制汉服、明制汉服,这些汉服在影视剧中的出现不但使民众“大饱眼福”,更是让许多历史知识匮乏的小白明白了原来古代中国不是只有“辫子服”一种服饰。汉服古装剧的火热更是带红了汉服产业,许多年轻人在网上购买汉服,参加与汉服有关的cosplay。早已于明末清初消失的汉服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汉族人再次重拾了自己的民族记忆!

  

  相较于前几年清宫剧的骤然爆火,汉服古装剧的兴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清王朝灭亡不过百年,与之有关的清朝服饰和清朝文化保存更为完好,在公众中的普及度也更高,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清朝时期出生的老人存活于世。于是在很多汉族人心中,清朝服饰便是古代中国唯一的正统服饰。自然,《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还珠格格》、《甄嬛传》等清宫剧便在民间爆火,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

  甄嬛传还珠格格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提及的是,清宫剧传播的清朝宫廷文化其实有很多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曾多次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批评。《甄嬛传》中的“妃嫔媵嫱”,你来我往、尔虞我诈,只为了得到皇帝恩宠,这不正是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吗?皇帝的妃子,说好听点就叫妃子,说不好听点其实就是妾室。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就是最高级别的三妻四妾制度,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于今日我们所提倡的男女平等有何益处?只不过是对腐朽封建文化的洗白罢了。在清宫剧盛行的同时,汉服古装剧其实也在悄然兴起,只不过其广度、深度都远不及清宫剧。

  

  早在2007年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是以电影制作方式制作出的电视剧,可谓是一部横空出世的超级大片。但是次剧一经在电视播出,便陷入爆冷,观看的人寥寥无几。相比于清宫剧对皇帝的洗白,大明王朝1566则采用对历史的真实还原,人物、服装都真实对照正史,对嘉靖皇帝更是采用批判的态度,将明朝的黑暗一面向大众展示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将真正的明朝文化和明朝服装向大众展示。虽然此剧刚出时并未爆火,但在5、 6年后得到很多老影迷的支持。许多人表示看了一遍又一遍,并表示此片屡看不爽。时至今日,最终此片成为有关明朝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至于汉服的回归,笔者为什么会称其为伟大呢?因为这对于汉民族真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长期以来,汉民族在全国一直缺乏代表性的服饰,民众也普遍认为汉族人没有传统服饰。清朝汉族人普遍穿的“长袍”、“马褂”、“旗袍”其实都是满族人的服饰,满清入关,强迫汉族人剃发易服,这才导致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的消失。其实汉服才是中国众民族中最古老的服饰,汉服在其发展中深刻影响了周边民族的服饰,像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服饰、藏族服饰、朝鲜服装、日本和服等都受到了汉服的极大影响。

  

  汉服的美学价值有多大?从最近的迪奥剽窃汉服传统裙饰马面裙就可以看出。迪奥作为法国著名服装商,其发布的新品竟然与中国汉族传统服饰马面裙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若不是这些年来汉服文化得回归让许多人对汉服有一定的了解,说不定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家法国著名服装商对中国文化的“剽窃”。

  

  在这里,小编作为一个汉族人,衷心希望自己的民族服饰汉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永垂不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