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你安装不安全的APP,手机厂商有多拼?弹窗提醒层出不穷
最近关于手机用户隐私的话题越来越多,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都在拼命下载应用? 除了应用商店带来的诱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 APP厂商会在安装 APP之前做一系列的测试。
有些检测程序可以让用户“一步一步”安装不需要的程序;有些检测程序则会让用户在“我同意”选项上输入拒绝信息;有些可以通过修改手机文件存储路径来屏蔽应用。但这些检测其实是厂商故意为之。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手机 APP下载测试和一些恶意软件防护测试,用户该如何分辨?
最近几年,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流氓的软件。例如谷歌的 Android系统,这个系统非常注重隐私。为了防止用户在安装应用的时候不小心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于是安卓应用商店诞生了。而这些应用商店也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一些 APP。
例如有的厂商会通过弹窗或者弹窗让用户下载指定手机 APP,或者直接引导用户在安装之前填写各种信息。更有甚者要求用户进行系统自带软件卸载,让用户在不经意间下载了一些软件。再比如一些厂商还会给你提供一个“免安装”的通道;这个通道可以让你无需授权就下载、安装其他应用软件。甚至一些厂商还会给你推送垃圾广告、弹窗广告等消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已经中招了! 其实,对于“免安装”和“弹窗”要小心。对于“免安装”的功能我们可以打开手机自带应用市场;而弹窗则是通过关闭或者卸载手机自带的软件来达到“免安装”的目的;对于一些“弹窗”,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其提示是否符合正常逻辑来进行判断;而有些应用商店则会在用户安装 APP之前让用户输入相关敏感信息来阻止或拒绝下载 APP。
例如:有的手机厂商就是这么做的,但其实有些则是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手机用户数据和隐私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可以查看手机权限设置或运行进程是否被开启的软件:比如说华为系统自带的“开发者模式”,小米也有类似于“应用商店模式”;荣耀有一款名为“隐私保护模式”就属于此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下载,就不需要测试了吧。其实你要知道,很多 APP安装前的测试都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选择,而非强迫用户去安装。而这也是目前很多厂商的做法:比如通过修改设备目录、文件路径来屏蔽部分不需要的应用。
但这种方法会让你陷入更深的误区:有些应用即使在正常模式下也会被安装到后台,并且会一直运行着;部分应用虽然不需要下载,但依然还在运行中。甚至还有一些 APP明明可以卸载却被强制安装。而这些检测系统其实就是在给你装“假测试”。
我们可以用手机自带的一个自带的应用商店里搜索下载 APP,也能看到很多“未知来源”的 APP。然后,我们打开该应用程序时,手机会提示下载一个测试文件。但其实,这个测试文件就是我们想要安装软件时会用到的测试文件。在安装 APP之前,这些测试往往都会弹出给你提供一个提示“我同意”。我们要知道,手机上很多检测程序都是通过让你填写拒绝信息来获得安装机会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对隐私要求比较高的人(例如某些专业类网站),可能就不需要填写“我同意”了。而在这些检测程序中会默认给出一些信息要求用户勾选同意或者输入拒绝信息。而你想要关闭这个“我同意”选项,那就必须通过手机预装的软件来实现了!”等等选项。其实这样不仅让你失去了一个获得安装机会的渠道(尤其是在手机上没有应用商店时)也失去了安全保障(比如很多厂商都会提供下载工具供用户下载 APP)。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