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61)

  乡土剧走红

  乡土剧的流行,从这两年开始火爆起来。或许不应该说是乡土剧,精确来说是用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因为资源集中,北部较发达,使用国语为主流,南部发展较慢,是北部人(尤其是台北人)眼中的乡下,又惯于用闽南语,所以“乡土剧”这一词的使用多少也包含了电视台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如老三台八点档的连续剧,几乎都是以国语发音,大家看连续剧说国语都习惯了。民进党上台后,标榜“本土”,在政治影响下,以闽南语来发音的连续剧,逐渐变成主流及收视率的保证,许多演员也只好纷纷学闽南语,这其中以无线电视台的民视以及有线电视台的三立为闽南语剧的大宗。

  2001年绝对轰动的闽南语连续剧是《飞龙在天》,这部片在大陆某些地方电视台也有配音播放过。故事描述的是在中法战争前后的台湾,一家叫忠义堂的武馆,师父带着众徒弟徒孙参加反法战争的故事。而其中也夹杂了武馆里恩恩怨怨、亲情爱情的故事。这部连续剧跳脱以前闽南语剧总是一些小市民婆婆妈妈般的啰嗦,启用了一批年轻的演员,像贾静雯当初就是拍了这部片而大红的。

  这部连续剧在一开始其实没多少人注意,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口耳相传的效果之下,几乎是一夕间引爆,结果满大街小巷,一到8点,一定会听到主题曲“飞龙,飞龙,飞上天……”

  其实也并不是说它的剧情编得多好多吸引人,应该说,它的剧情常常极不合理。比如说,死的人其实没死,重新出现后武功又更高强;再不然就是演得欲罢不能,为了增长集数,编剧绞尽脑汁制造冲突戏码,加强悲情火力。所以,这类剧一定都有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坏人和受尽欺负的好人,但通常坏人到了后期又会改邪归正,一起对付新出现的坏人。在剧中,居然还出现什么“海贼王”之类的角色占领台湾(奇怪!那时候台湾不是应该被日本人“统治”了吗?)。所以,这样的剧情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恶搞,但观众居然就会为了知道下一集还会出现什么新的恶搞而继续看下去。《飞龙在天》在那个台湾已经有一百多个台可以看的情况下,居然创下12%的收视率,一演就演了快三百集。当年某大学的合唱比赛,居然有个系就是演唱《飞龙在天》的主题曲,可见这部剧的影响力。

  民视推出的闽南语剧可以说是部部轰动,尽管很多人说恶俗,但就是有人爱看他们能恶俗到什么程度。这类片的剧情都差不多:家族纷争,身世之谜,豪门恩怨,婆媳不合,兄弟阋墙,两代恩怨(为了增加集数,收视率高会一直演到第二代、第三代……),总之就是曲折不断,让人觉得一个人怎么会苦命到这种程度喔!不过再怎么争夺,最后也会应观众要求,先来个你死我活,再来个和好如初。所以不管哪部剧,你看来看去剧情其实都差不多,消耗了太多可能的剧情变化,让民视的故事公式被破解,人人都猜得出未来的变化。

  所以,当观众慢慢弹性疲乏时,三立电视台播的闽南语剧又是另一个选择了。三立以前也拍过许多闽南语剧,但真正开始大红的是《台湾阿诚》。这部剧湖南卫视也播过,不过只播了第一部而已,大概是因为第二部以后看了都会吐血。这部剧描述阿诚奋斗的一生,一开始阿诚很命苦,卖什么都会失败,就连卖米都会发霉。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三立的闽南语剧,从这部之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一定会演到商战。

  重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