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影史 | 何为“直接摄影”?
《世界摄影大百科》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引进出版发行。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百科全书”,该书收录1200多个词条,词条按照由A-Z的顺序进行编写,囊括摄影术发明180多年来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摄影知识。
每期我们推送5个知识点,涵盖摄影师、摄影技法、出版物、摄影组织和项目、策展人……涉及摄影的方方面面。
你所缺失的摄影史,我们来帮你补!
1.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
也称为“ 纯粹摄影”,直接摄影是20 世纪10 年代涌现出来的一种美学观念,当时关于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争论正处于最高潮之际。这一术语最早由贞吉·哈特曼(Sadakichi Hartmann)创造,在1904 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为直接摄影辩护》(A Plea for Straight Photography)的文论中提出。他号召摄影师关注摄影的特定品质,例如清晰度、精确度和取景,并且在拍摄和印相期间不再修改影像,而后期修饰在画意摄影作品中屡见不鲜。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保罗·斯特兰德和查尔斯·希勒是美国东海岸赞同这种倾向的主要支持者。施蒂格里茨之前是画意摄影的倡导者,但他以实际行动支持直接摄影,先是创作了影像作品《下等舱》(The Steerage ,1907),1911 年首次发表在《摄影作品》上;后在291 画廊举办了一场保罗·斯特兰德作品展(1916);然后连续两期在《摄影作品》上刊登斯特兰德的照片(1917)。斯特兰德自己大张旗鼓地捍卫客观主义,他将客观主义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就希勒而言,他热衷于工厂、机器、日常事物和消费品这类主题的拍摄。在美国西海岸,1932 年,爱德华·韦斯顿、伊莫金·坎宁安和安塞尔·亚当斯成立了 F64 小组,他们制定出关于如何拍摄锐利的、现实主义的照片的精确规则。1952 年,亚当斯联合创办了《光圈》杂志,倡导纯粹摄影。艺术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支持《光圈》杂志,他写下一部可以被视为纯粹摄影宣言的著作,即《摄影批评简史》(Photography: A Short Critical History ,1937)。
2.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
美国摄影师,斯特兰德曾在纽约的文理高级中学(Ethical Culture High School) 学习(1904—1909), 其间他学习了刘易斯·海因教授的课程。他经常光顾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的291 画廊,完全意识到摄影可以用于美学和纪实目的。1912 年,他成为一位商业摄影师,后来加入了纽约摄影俱乐部(1915),掌握了复杂的印相技术。他的作品逐渐从画意摄影转向直接摄影风格[ 例如,《华尔街》(Wall Street ,1915)]。1916 年, 在291 画廊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斯特兰德的最主要关注点从一开始便十分明显:热心社会参与[《盲妇》(The Blind Woman ,1917)]、形式清新和内容抽象[《抽象,门廊阴影》(Abstraction, Porch Shadows ,1916)]。1919 年,他开始拍摄风景摄影和特写。他自己主动疏远施蒂格里茨,当施蒂格里茨在发展他的“等效”概念,探寻主观情绪的视觉等效物时,斯特兰德则关注社会参与。1921 年,他与画家查尔斯·希勒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曼哈顿》。他一直身兼电影导演和自由职业摄影师,专门为百代(Pathé)、福克斯(Fox)和米高梅(MGM)拍摄时事纪录片,而且还进行广告创作,坚持自己的研究。1951 年,他移居法国的奥热瓦尔,与作家克洛德·罗伊(Claude Roy)合作,后来又与其他作家合作。由于某些项目需要文字与照片相结合之故,他还曾去过意大利和非洲。1971 年,费城博物馆(Museum of Philadelphia)举办了一场他的作品回顾展。
3.291 画廊(Gallery 291)
画廊由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和爱德华·斯泰肯于1905 年在纽约创办,最初名为“摄影分离派小画廊”。画廊在第五大道291 号斯肯泰居住的公寓内,其在许多方面都开了先河。291 画廊被视作最早推广艺术摄影的画廊之一,起初是摄影分离派成员的总部。画廊随后成为一处展示美国现代艺术的场所,举办了70 多场欧美艺术家的展览。291 画廊的开创性还在于,其奠定了现代展览空间的基础——简单、简朴、作品之间相隔更远、线性悬挂——是深度观赏作品的理想场所。
4.人文摄影(Humanist photography)
20 世纪30 年代至60 年代兴起的一场摄影运动,主要以巴黎摄影师为代表,包括罗伯特·杜瓦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爱德华·布巴和维利·罗尼。他们的人文主义理念是,聚焦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在战后重建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影像记录与法国,尤其是与巴黎紧密相连,充满着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专门用于公开出版的黑白影像中采用了一种“诗意现实主义”形式,将记者报道方式和诗人审美意识糅合在一起。1995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人类一家”展览,将这场运动推向了巅峰。
5.人类一家(The Family of Man)
1955 年由爱德华·斯泰肯组织的展览,斯泰肯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主任。摄影师韦恩·米勒(Wayne Miller)和他的妻子帮助斯泰肯挑选图片,而建筑师保罗·伦道夫(Paul Randolph)设计了整场展览。展览共计展出来自68 个国家的503 幅影像(主要是纪实照片),展示出对人性的刻画,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斯泰肯为这场展览巧妙安排了三维布置,旨在获得参观者直接的情感反映。这次展览被视作一段旅程,展现出生命的轮回。对斯泰肯而言,摄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可以吸引大量的受众;“人类一家”吸引了25 万的纽约参观者,而且在接下来的7 年时间内,共计吸引了全球37个国家700 万到900 万参观者前来参观。自1994年起,修复版的巡回展览开始在卢森堡的克莱沃城堡展出。2003 年,该影像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最初版的展览图录自1955 年以来一直定期再版。
更多摄影百科知识?↓↓
作者:[瑞士]娜塔丽·赫斯多佛
译者:张 悦
开本:16 开
版次:2021 年3 月第1 版
定价:298.00元
抖音优惠价:223.50元
怎样一部书,可以称得上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百科全书”?
300多幅影像和图表,众多摄影门类的经典代表作品悉数收录。从“阿巴斯”到“变焦镜头”,1200 多个词条,文字简洁、内容丰富。每一词条的注释中,凡涉及重要术语、人物、流派、作品等,均进行标注,据以查找、互相参照,对相关知识点建立起系统的认知。艺术、历史、科学、时尚、日常生活、摄影大师、摄影流派开创者……以上种种,涵盖了摄影的方方面面。
从构思到问世
这部摄影百科最早是在1998年构思的,当时辞典和百科全书仍然是最常见的工具书,数字时代还未真正开启。项目搁置数年后,于2010年再度重启。包括80位研究人员和约150位顾问参与到该项目中,一共收集整理了1200多个词条。
权威推荐
这本摄影大百科源于最基础的摄影知识, 由全世界最值得信赖的专家撰写,对于新读者 和专业人士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辞典 收录的词条内容丰富,同时辅以大量经典作品, 艺术地呈现了一个庞大的摄影信息库。书中也 收录了其他书籍中所没有的一些艺术家和主题 词条。
——菲利普·普罗杰尔,
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摄影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