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了,这部“香港大片”,我们“追到底”!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25年弹指一挥间,香江故事翻开新的篇章,全世界正见证东方之珠“携手再上新征程”的璀璨光辉。

  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街头喜庆氛围拉满。 图源:新华社

  时序更替,“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成生动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有伟大祖国做坚强后盾,香港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请你们看——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这狮子山下冲线,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唱出了香港市民历经风雨见彩虹、携手同心向前进的共同心声。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25年来,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香港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

  努力打拼的香港同胞创造了新的发展传奇: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至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增长逾1倍;2021年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约10.27万亿港元,较1997年增长逾2倍。

  这是2022年6月25日拍摄的香港维多利亚港建筑。 图源:新华社

  一项项数据,折射出“中国香港”四个字的含金量。与此同时,一个个功能先进、恢宏大气的工程项目,写下香港繁荣发展的注脚。

  港珠澳大桥,让香港和澳门正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打通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交通网。

  港珠澳大桥(无人机照片)。 图源:新华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月2日将向公众开放。这座集现代建造技术精华与古典建筑艺术魅力于一身的宏伟建筑,成为香港又一座新地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5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图源:新华社

  将军澳海水化淡厂、香港儿童医院、中环湾仔绕道工程……

  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香港邮政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上,分别印有“稳”“定”“繁”“荣”字样。

  

   听他们说—— 

  回望来路,香港经历许多风雨挑战,依然昂然挺立。

  展眼未来,740万香港同胞昂首奋进、步履坚定。

  今年7月1日,香港警队将全面转用解放军队列。

  香港警察学院,警员进行中式步操训练。 图源:环球网

  学员们“踢腿如风,落地砸坑”,转体、队形变换等动作一步到位,行进节奏很顺畅,气势恢宏。

  参与队列培训的香港警察动情地说:“每一步都更有归属感。”

  香港回归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如今已经25岁,韶华正盛、青春逼人。香港青年,正成为香港建设的生力军。

  “香港一直在进步,我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给特区最好的礼物。”

  1997年出生的香港小伙龙允浩,是一名金融业职员,业余时间是辅助警察。2020年国安法出台后,香港街头重现安宁,龙允浩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是香港回归一代,也是香港治安守护者

  他是香港回归一代,也是香港治安守护者

  “我一出生就是中国人,我是中国香港人!”

  2005年出生的王宝琪,最渴望的就是能在“七一”当天做升旗手。她说,国旗代表国家,通过担任旗手,“对国家更有归属感,更了解自己的国家”。

  △听香港小朋友表白祖国,祝福香港

  听香港小朋友表白祖国,祝福香港

  还记得2021年国庆的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吗?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乐声响起,数百名市民放声高歌,手中挥动的五星红旗与巨幅国旗交相辉映,融汇成欢腾的红色海洋。

  去年10月1日,香港市民在尖沙咀挥舞国旗。 图源:新华社

  今天,香港社会正气上扬、市民爱国真情流露,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治,“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

  

   让我们一起—— 

  “总有一双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总有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航向”,回顾香港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说道。

  6月22日,天星小轮载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标志的旗帜在维港航行。 图源:新华社

  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体香港同胞的携手努力,香港就没有抵御不了的风浪,就没有过不去的沟坎。

  2003年,香港暴发非典疫情,中央政府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药品和器材,凭借香港社会齐心协力和内地无私援助,这场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成功控制。

  3月14日,即将赴港的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合影。 图源:新华社

  3月14日,即将赴港的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合影。 图源:新华社

  2022年初,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香港,关键时刻,内地专家组、医护人员快速赴港,核酸检测队集结香江。

  从火眼实验室、移动检测车、快速检测包投入使用,到7天建成方舱医院;从不断开辟水上物资供应航线,到创新开通铁路援港班列……

  有香港市民有感而发:“祖国永远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最大支撑。”

  这是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和落马洲方舱设施项目全景图(无人机照片,5月6日摄)。 图源:新华社

  走过二十五载,香港各项民生事业大幅改善。

  香港住房问题是市民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努力之下,香港过渡性房屋由零开始,由概念变成现实。

  香港大型过渡性房屋项目——元朗东头同心村过渡性房屋项目,室内配有多种生活设施。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提速,也为港澳青年提供了新的“梦工厂”,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登上大湾区大舞台。

  在深圳市福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拍摄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 图源:新华社

  香港的机遇在祖国,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发展大计,让港澳青年有着大施拳脚的广阔发展空间。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

  我们期待:回归25年的香港,未来将更加美好。

  内容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网、环球时报

  【话题整合】魏伯航 朱红鲜

  【策划】尤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