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若非慈禧阻拦,这个疯子可能就把日本变成中国一个省了

  中国自古便不乏有血性之人,春秋猛人伍子胥,战国时期的荆轲这些人凭借着自己思想与人格上的光辉点缀了历史。

  可时间发展到清朝末期,这种血性似乎消失,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

  就在甲午战争失利过后,还有这样一个“疯子”要带兵打到日本本土去,为此他甚至还特地筹钱买船,组建了一支军队,获得了但是很多官员的支持,可就在他率人出发前,慈禧却将其拦了下来,功亏一篑。

  这个力主将战火燃到日本本土去的“疯子”是谁?这次“刺日行动”又究竟有着怎样的始末呢?

  巴蜀书生,前程锦绣

  

  宋育仁出生于巴蜀,18岁就中了秀才,恰好当时张之洞要在四川开办尊经学院,总共放出了100个名额。

  于是宋育仁就与其他慕名而来的学子们一同进行了考核,最终凭借天赋与努力,他从3万多人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了张之洞的学生。

  学院创建本意是选拔蜀中俊才,并将其培养成国之栋梁,而宋育仁更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

  

  他写下的《周礼十种》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根基,而他本人也与杨锐,廖平,吴之英等人被统称为“遵经四杰”,一时间在川蜀等地闯出了偌大的名声。

  除了深受同学敬佩、师长欣赏外,宋育仁还是很受朝廷的赏识。

  1886年他入京赶考,连续通过会试与殿试,成为了新科进士,由于才思敏捷,他更是被选为了翰林院庶吉士。

  这个职位虽然没有实权,品级也不高,但是却相当于“重臣预备役”,能获得这个职位,本身就证明已经建在帝心、升官有望。

  宋育仁后续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1889年他通过了三年一度的庶吉士毕业考试,成为了翰林院检讨,1891年他就成为了广西学政,在官运亨通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报国初心。

  他不仅在担任广西学政期间编撰了《实务论外编》,强调改革需要重视实际,同时还写出了《守御论》,强调了军旅尤其是边防的重要性。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宋育仁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素养、长远的政治眼光。

  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人们称之为“四川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且在后来提出那么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

  孤注一掷,功亏一篑

  

  宋育仁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在清政府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下,派遣一支雇佣兵前往日本本土突袭。

  将战火烧到日本本土去,利用日本战略纵深较短、国土面积较小的缺陷攻陷日本,以此将清政府从战争泥潭中拯救出来。

  

  提出上述这个计划的时候,宋育仁还在出使欧洲,当时恰好碰到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在平壤地区溃败,黄海海战又陷入失利局面。

  为了将经政府海军从不断崩盘的致命战争救出来,宋育仁下定决心孤注一掷,要利用雷霆手段对日军进行打击。

  当时,宋育仁已经和英国康迪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人达成了协定,由该银行借给中国200万英镑的战争借款和100万英镑的战款。

  而宋育仁等人则是拿这笔钱去购买五艘兵舰,十艘鱼雷快艇,再雇佣2000位澳大利亚水兵组成水师。

  

  然后再让这支舰队借着澳大利亚商团的名义,从菲律宾北上直接攻打日本的长崎和东京。

  这个计划能不能行得通呢?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的。

  原因有三。

  一是当时日本国内防务空虚,尤其是长崎地区,根本可以说是不设防,一支2000多人的武装队伍,完全足以攻占那里。

  

  二是日本不会想到中国与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达成协议,打着澳大利亚上传护卫队的幌子相当可行。

  三则是这次行动与清政府一贯的态度不符,日军怎么也不会想到长期采取被动割地赔款策略的清政府,会对他们展开这样一次突袭。

  实际上,就算这次突袭不如预想中那般成功,清政府也是稳赚不赔。

  

  因为本土遇袭后,日本肯定会将战场上的主力调回国内,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减了清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再者说了,到时候日本手忙脚乱,又哪里还有精力来找清政府的麻烦呢?

  虽然明里暗里的好处都很多,但是宋育仁并没有将这次突袭活动告知清政府,因为他知道当时国内的主流观点是向日本妥协,倘若这次事件报回国内,恐怕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除此之外,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也给他心中增加了很大的阴影,毕竟慈禧太后过个寿就花了600多万两白银,都够再组建一支北洋水师了,国难当头还如此奢靡,属实让那些爱国人士不能接受。

  尽管宋育仁非常小心,这个事情最后还是通过龚照瑗的嘴传回了国内,当慈禧太后听闻宋育仁竟然准备率兵攻打日本本土之后,只觉得这个计划异常荒诞。

  为了防止宋育仁妨碍她与日本求和,慈禧太后严令宋育仁立即停止计划、回归国内。

  攻打日本本土,将日本变为我国一个行省的计划就此流产,就连宋育仁本人回到国内后也遭到了撤职查办的冷酷对待。

  

  而清政府则是在1895年3月与日本展开了和谈,最终签订了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

  自此之后,清政府更加衰败,慈禧太后终究是作茧自缚,将腐朽的清王朝带向了毁灭。

  

  壮志难酬,英雄迟暮

  马关条约清政府赔给了日本2.3亿两白银,这笔钱80%都被日本拿去充当军费了,也正是凭借着这笔钱,日本的军队和军国主义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他们从农业国的工业革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发动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此后百年,中国人民饱受战争动乱之苦,而宋育仁的意识到了这样腐朽专制的一个清政府里,根本没有他发挥的余地,以至于他回到重庆开始主持商务矿务活动。

  他利用煤油、玻璃、药材等公司,逐渐发展为了四川绅商的首领,开始试图以另一种方式来拯救这个危亡的国家。

  

  只可惜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都给予了他极为沉重的打击,他清醒地意识到时代变了,于是逐渐远离了政坛,隐居于成都地区,成为了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

  在这之后,宋育仁其实也出来担任过一些职务。

  比如说1914年他就担任过国史馆纂修,1917年的时候,他又担任了四川国学学校校长,1920年他成为了四川国学会会长,1921年他担任了四川通治县总纂,直到1931年12月5日,他才逝世于成都东郊外的东山草堂之中。

  逝世之前,他将自己身前印出来的《借筹记》留在了草堂里,嘱托后人将此书赠送给那些前来吊唁的人。

  而这本书中记载的,正是他当年准备筹款祖军攻打日本的始末,由此可见,这也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

  好在百年的黑暗过去之后,光明又再度挥洒到了这片土地之上,这也算是给予了那些逝去的爱国者一点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