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字逐帧解说,解开《千与千寻》的 51 个秘密(上)
我非常惊奇地发现,网上有很多《千与千寻》的评论,居然是将《千与千寻》描述成映射政治的电影,不少内容咋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不认为那是导演与制作组的本意。因此在开始正文前,我摘录出《千与千寻》电影企划书的一段说明作为反对意见:
“这不是一部挥动武器、较量超能力的作品,而应该算是一部描述冒险故事的作品。虽说是冒险,但主题并非正邪对决,而是述说少女因为被丢进好人和坏人混合存在的世界里。她后来虽然顺利逃脱,回到原本的日常世界当中,但正如这个世界不会消失一样,其结果并不是因为世间的恶毁灭了,而是因为她获得了生存的力量。”
“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观众中的十岁女孩们,觉得她们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期待的作品吧。”
由于信息量太大,本文将通过时间顺序对关键情节进行逐帧解读,为你解开你早就知道或还未知道的51个秘密。
我在十岁时连续搬过两次家,所以我非常理解千寻在片头的感受,搬家意味着告别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内心是非常抵触的。
对千寻来说,理砂送的花是她面对未知的唯一依仗,以至于攥着花的手一直太过用力,鲜花开始脱落。
为何电影第一个画面是满屏的鲜花和卡片?因为这张卡片特别重要,千寻后来找回真名就是靠它。卡片在车中掉出来后,母亲将卡片交回千寻手上,并嘱咐她不能弄丢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千寻将卡片装在了短裤裤袋中,带入了异世界。
而卡片上“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这句话,正是片尾白龙对千寻说的话。因此,不仅是白龙和千寻在未来还会再见面,大家也要期待理砂的出现,她提醒着各位,即便去了远方,也不要忘记往日的老朋友哦。
既不美丽,也不丑陋,这就是吉卜力赋予千寻的外貌。
千寻的原型是电视台工作的友人女儿“千晶”,他们经常在暑假到宫崎骏的山间别墅做客,宫崎骏慢慢的和千晶成了朋友,萌发出要为十岁小女孩这个群体制作一部电影的想法。
“她们现在看起来是很高兴,但是未来呢?她们会一直快乐下去吗?” 这就是推出《千与千寻》的动机。
宫崎骏在企划书中是这么描述孩子们所处的世界的:
“世间充满了暧昧,虽然暧昧,却也有被贪婪啃食殆尽之忧。”“让孩子们处于这个被层层包围、被过度保护,在人际上形于疏离,对于生存只剩下模糊感觉的日常生活中,只会让他们虚弱的自我日益肥大。”
“千寻那细瘦无力的手脚,以及露出’我没那么轻易就会感到有趣好玩’的气鼓鼓表情就是最佳象征。”
在制作过程中,宫崎骏发觉,十岁的小女孩们要比他想象中难对付多了,“她们很清楚在搬家时,只要自己开心父亲就会跟着开心,于是便想着’那就让他开心一下好了’…” 这种复杂心态是宫崎骏之前没有料想到的。
千是汤婆婆留下的名字,千寻是真名,而神隐则是日本鬼神文化中的特有现象,意为从人类社会消失,留在不可知之地。
而在《千与千寻的神隐》之前,有两个名字估计会永远的“神隐”起来,它们是《吭喳咔喳街的莉娜》和《画烟囱的玲》,这是启动《千与千寻》之前的两部影片策划。
它们的创意或多或少影响了《千与千寻》的创作,《吭喳咔喳街的莉娜》中的奇幻小镇被保留在油屋的对面,《画烟囱的玲》也是在澡堂里展开的故事。
宫崎骏对澡堂的热爱真是不一般呀。
千寻的父亲叫做荻野明夫,是个乐观过头甚至有些鲁莽的人,这从他的开车方式就可见一斑。
这种驾驶方式是有原型的,正是宫崎骏的十岁好朋友千晶的父亲奥田诚治,开起车来便是这幅横冲直撞的模样。
正是这种有些盲目自大的乐观,驱使着人们无视传统、无视信仰,他们将遭到“神明”的“诅咒”。
道祖神是日本路边常见的神祇雕塑,一般在聚落的中心,或者村外的叉路上以石像样貌竖立的神明,人们认为道祖神可以防止恶魔瘟神进村。
道祖神实际上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行路神”,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被祀奉,为“五祀”之一,诸侯称为“国行”。
一行三人,只有千寻本能的对道祖神有些畏惧,父母则大大咧咧的无视了它们。
这不奇怪,我们大多数不也不记得我们曾经有“行路神”这样的文化吗?
日本新生代小说家森见登美彦在书中这么描述《千与千寻》开篇对她的震撼:
“那时我第一次在宫崎骏的电影里看见自己所追求的完美的‘异世界入口’忽然出现。千寻就是曾经的我。通往异世界的隧道正如我所预想的那样,位于新兴住宅区的旁边。这就仿佛是我与父亲外出冒险,而宫崎骏刚好在背后观察我们。我希望找到而未曾找到的东西、孩提时代起执着追寻的梦想、奇异的事物、幻想的世界,都在这部电影里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了。”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不管是在进入时,还是最后出去时,千寻都是紧紧“粘”着母亲的,连表情都一模一样。
不过在进入时,千寻仅仅是因为紧张与害怕,希望在母亲身边获得最大的保护。
出来的时候,千寻的心情完全不同,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遇事慌张不够懂事的小女孩,但她却害怕再次失去父母,因此她仍然选择紧紧的“粘着”母亲,直至走出这段阴暗的甬道。
就算父母有些不靠谱,他们仍然是最宝贵的亲人。
从废弃候车站开始,这一奇幻世界的建筑与装横,就不仅是传统的日式或中式,而是融入大量的西洋元素。宫崎骏为本片定下的色彩基准是“赤色”,下面彩色窗户右上角的颜色便是赤色,油屋前的拱桥栏杆同样是赤色。
采用这样的色彩与建筑,目的是让人感到怀念,让人分不清楚是现实还是梦幻。当然这种怀念是针对日本观众的,我们虽不能感同身受,却也被这种设计的美感所折服。
这种风格也是为了表达日本传统美术工艺的多样性,将传统美术融入具现代感的故事之中,宫崎骏认为,在当下无国界的时代中,没有立足点、忘记历史的民族,迟早会像蜉蝣般消失。
千寻父亲认为,这里的建筑是九十年代建设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到处都在兴建主题公园,当经济急转直下时,这些公园只能迎来被废弃的命运。
这种建筑在日本到处都能找到,以至于有摄影师专门寻访这些地点,记录下这些废弃地点的荒芜。
这种泡沫经济,每隔十几年就会在日本循环一次,对日本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宫崎骏拍摄本片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孩子如何面对日本的恶劣环境,正如本片中即将发生的情节,父母在这个时候往往是靠不住的。
日本摄影师镜头下的废弃乐园:
下图是前几天吉卜力官网放出的壁纸,意在鼓励因疫情在家工作的人,其中代表《千与千寻》的壁纸正是入夜后的异世界小镇。
这个小镇的原型是位于吉卜力工作室附近的小金井公园中的江户东京建筑园,这个园区将昭和早期的旧式建筑迁移至此,非常有异国风情。
为何选择这里作为原型呢?我找到了宫崎骏第一次前往江户东京建筑园是发出的感慨:
“在即将关门、人烟稀少的夕阳余晖中,我站在武居三省堂的前面,远眺整条街,才恍然大悟,这里有我双手触碰过的回忆。一种非常令人怀念的感觉。犹如遇见了早已遗忘的童年时光。”
江户东京建筑园圆了宫崎骏在1964年开始产生的梦想,他曾希望于日本各地探访令人怀念或未曾记载于建筑史上的无名建筑物,并为其拍照记录。
当发现空无一人的店铺中,陈列着无数诱人的美食时,千寻的父母先后擅自就坐,大吃特吃。
当千寻提出“会被老板骂的”时,父亲却说:“到时再给钱就是了,信用卡还是现金,随他收”。
这种无视风险的消费行为,是宫崎骏强烈反对的,它也是泡沫经济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操控者社会的财富流动,让人生出万物都可获得的幻想,而一旦幻想坍塌,变成“猪”的却是平民老百姓。
于是,千寻父母吃下了本是为神明准备的食物,被魔法诅咒,变成了肥猪。
不止千寻父母,宫崎骏认为从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到现今仍没弄懂原因情况的成年人,也跟千寻父母一样都变成了猪。
让父母变成猪也是千寻成长的必要:宫崎骏认为,父母若一直待在千寻身旁,只会妨碍到千寻的成长。
这是宫崎骏一开始从事动画行业就有的想法,早在1982年他就认为,孩子们的纯真和宽容,有可能遭到父母亲无心的践踏。
当时的宫崎骏甚至想过,将来他要制作一部“孩子,别被父母亲吃定了”的作品,向他们发出呼声,要他们学着自立。
现在,这个想法终于在《千与千寻》中实现了,父母变成了猪,暂时无法干扰到千寻的成长。
“我把他们变成猪并不是为了嘲讽。而是有很多父母的确都变成猪了。无论是在泡沫经济时代或是在今后。而且现在也大有人在不是吗?只不过有人变成品牌猪,有人变成稀有猪罢了”,在杀青发布会上,宫崎骏如是说。
选择大澡堂“油屋”作为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因为在宫崎骏小时候,澡堂一类的场所对他而言,是非常神秘的存在。
我国北方的澡堂无法作为对比,我选择的参照对象是00年代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温州洗脚城”,对年幼的我而言,也是非常神秘的存在。
之前有诸多营销号将重庆洪崖洞写成油屋的取景地,这种说法完全是一厢情愿,因为宫崎骏只在30多年前来过一次中国。宫崎骏没有到过重庆,他的创作习惯是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洪崖洞的传说只是蹭热度的做法。
油屋的造型来源是江户东京建筑园内的子宝汤澡堂,以及19世纪末于爱媛县松山市建造的澡堂道后温泉本馆。
而油屋里头所充斥混合著和式、西式的风格装潢,是引用建于东京都目黑区有著“昭和龙宫城”称号的目黑雅叙园,或位在千代田区接待外宾用的鹿鸣馆,以及日光市的日光东照宫、京都的二条城等等。
日本是个铁路大国,铁路文化深入民心,有不少作品都以列车作为主题,其中最有名可能是《银河铁道之夜》了。这是日本童话大师在1925年间创作的童话,在日本影响深远。
《千与千寻》中“海原电铁”的灵感正是来自《银河铁道之夜》,对于痴迷机械文化的宫崎骏来说,这样的列车再美不过了。“因为我一直嚷着要乘坐电车,所以如愿的那一刻,真是快乐无比。”
值得注意的是,“海原电铁”早在四十年前就存在了,这在锅炉爷爷提供车票的时候透露过。
“海原电铁”的外观原型同样是宫崎骏在江户东京建筑园中找到的,就此,诞生出动画世界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列车之一。
“男二号”白龙,是一个让人有“透明感”且飘渺的少年,他的眼睛瞳孔做了色相方面的特殊处理。由于宫崎骏不准备赋予千寻出色的外观,白龙的模样便做了重点美化,作为角色造型的互补组合。
为何我说白龙是“男二号”,下面无脸男出场时会细说,在本文第21个秘密中。
白龙第一次见到千寻时就认出她来了,虽然他并不知道原因,但此时时间紧急,因为黄昏即将到来,这个时间点是“百鬼夜行”的开启时间。
于是白龙出手,利用法术延缓黄昏的到来,为千寻争取时间。
这里并没有什么故事,我单独将这张图截出来纯粹是因为太美!
《千与千寻》虽然利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但原稿都是作画人员一笔一笔创作出来的,也因此,吉卜力的生产效率是非常低的,平均速度是一个月产出5分钟的动画片段,这个时间在未完成的最新作《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里变成了一个月一分钟,因为宫崎骏老爷子年事已高,效率就更低了。
按照这个速度,我们看到新电影的时间还需要等待三年——最早也要2023年。
在这个异世界里,如果不吃下这里的食物,人会逐渐变透明,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死亡”。
人之所以有勇气改变现状,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特别是当死亡近在眼前、正在发生的时候,人的求生欲便被激发出来。
即便是十岁的小女孩,也需要对生死有所觉悟,刚经历父母乱吃东西变成猪,千寻本能的抗拒白龙拿出的小红药丸,直至惊恐地发现手臂可以直接穿过白龙的身体,才将药丸吃进去。
日本是一个不抗拒谈论死亡的民族,甚至极致到有所谓的“死亡美学”,《千与千寻》采用透明的方式处理这个世界的死亡,正是死亡文化的一种表现。
与中国高高在上的天上神仙不同,日本的神仙都很接地气,与妖怪的区别并不算大,当它们被人们触怒时也会化身不详,这点在《幽灵公主》中有充分的展现。
考虑到神仙们到油屋来是放松娱乐的,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众神,样子都比较可爱。他们从船上下来时,前面还有些一本正经官员打扮的神仙,后面简直跟妖怪登场没有区别,二层楼甚至是一个个长的一模一样的大胖鸭子…
其中戏份比较多的是一个外观如萝卜的神仙,它后来协助千寻前往汤婆婆房间,这个神仙叫做御白样,在现实中是日本东北地方一带所信仰的一种神灵的名称。
当千寻最后认出父母时,跟着一起欢呼的群众中,也有这位神仙的身影,可见是一位相当热心的神仙了。
“日本的民俗空间——从故事、传说、庆典、美术工艺、神祇到妖怪符咒等——其实是丰富又独特,只是都不为人知罢了。‘卡奇卡奇山’或‘桃太郎’的确已经失去说服力。”——千与千寻企划书
这只人头鸟身的妖怪,应该是和汤婆婆同一个种族的。它是汤婆婆的眼线,每当城内有异动,它就会飞在空中巡视。后来,它被钱婆婆变成一只有点可爱的大蚊子。
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造型来源于日本传说中的妖怪“山佬”,或者就是“山佬”这一族,传说中山佬与纺织关系密切,钱婆婆的爱好正是在家里进行手工纺织。
不过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在《千与千寻》的设定集中,宫崎骏明确表示他还参考了欧洲童话 Krabat(后被拍成电影《鬼磨坊》)。
在宫崎骏的原计划中,无脸男是个无关紧要偶尔路过的角色,汤婆婆钱婆婆都是反派,千寻与白龙会在最后与婆婆们大打出手,最终赢得胜利。
这个计划的唯一问题是:整部影片将长达三个半小时。当时已经决定了电影上映的时间,如果按照这个计划,电影会被推迟一年上映。
无奈之下,宫崎骏开始大改后半部的结构,安排了千寻与无脸男之间的故事。
也因此,白龙唯一能展露身手的地方,就是最开始带着千寻以极快的速度穿过街道和人群。虽然时间很短,但张力十足。
无脸男是非常奇特的存在,介于神仙与妖怪之间,可以肯定是的它的名声并不好,但是名气不大,小妖怪起初都不认识它。
下图是千寻与白龙走过大桥时,无脸男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宫崎骏正是看到了这个场景,才临时决定启用无脸男作为主要角色。
无脸男的造型灵感源自日本戏剧,宫崎骏第一次看见它就说到:“这个东西好像麻吕啊”——麻吕是一种日本传统古剧腔,类似于中国传统京剧。一般演出者会将眉毛化成类似于两点的样式,风格独特。
在《千与千寻》制作完成之后,制作人铃木敏夫推出了两部预告片,第一部被剪辑成千寻误闯异世界,带有一些恐怖元素。第二部则以千寻与无脸男之间的互动为主。
没想到,第二部预告片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连宫崎骏都问他:“怎么让无脸男变成预告片主角了?”
结果铃木敏夫很淡定的表示,这部电影的内容就是“千寻和无脸男的故事”啊,不信?铃木敏夫拿出了一份数据统计,这份数据计算了各角色在分镜图里出现的次数,千寻第一,无脸男第二,然后才是白龙...
影片上映后,观众的反应证实了铃木敏夫的嗅觉灵敏,“无脸男”的受欢迎程度远超白龙,成为爱好者们替千寻选定的“CP”。
宫崎骏对于人必须工作这件事情,态度尤其的认真,在他看来,“把小孩工作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才是这个世界的现况。不管这种现况是好是坏,我们都必须谨记在心。因为人类毕竟是社会性的生物,基本上还是必须和社会有所关联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非工作不可”。
抱着这种态度,吉卜力工作室的辛苦在日本业界也是非常有名的。
于是,千寻进入的异世界,只有工作才能让她生存下来,在这里如果不工作,连煤炭精灵都无法维持着形态。
而与汤婆婆交涉的过程更是让千寻了解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要工作就能有工作的,必须战胜内心的恐惧,尽全力才能争取到工作。
千寻的确做到了这点,经过锅炉爷爷的点拨,她明白了工作的本质是拿起来就必须负责下去。
即便获得了工作,职场也不是一帆风顺,总是有人指指点点。
当然,职场也不会全是坏人,只是必须自己先足够努力,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
可以说,宫崎骏为十岁小女孩上了一场职场知识普及课,而千寻在认真的工作中,眼神也变得坚毅起来。
离开白龙后,前往锅炉爷爷的那一段路,是千寻独自冒险的展开。尽管开始在楼梯上犹豫了许久,但千寻还是迈开了脚步,成功的抵达了目的地。
“现实是清楚鲜明的,当她在进退两难的关系中面临危机时,总会涌现出连她本人都没察觉的适应力或忍耐力,进而发现自己其实拥有果断的判断力和付诸行动的生命力。”——千与千寻企划书
煤球精灵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千与千寻》上映十三年前的《龙猫》里,它们出现在锅炉爷爷这里,是因为制作组们觉得它们是最适合与锅炉爷爷呆在一起的伙伴。
但宫崎骏也很大方的承认,当时灵感不足了,所以就重复利用了现成的东西。
在这个魔法世界,煤球精灵具备简单的思考能力,当他们发现千寻能帮它们搬煤块时,所有煤块都开始诈摔,看的锅炉爷爷一顿发火。
锅炉爷爷的外观最初是普通老人的造型,后来为了表现上的趣味,在中途添加了能多只手臂的设定。
其中,手臂的模样注重模仿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因年长消瘦而显露出紧贴在皮肤下的骨骼。
负责影片画面摄影的奥井敦曾提及,锅炉爷爷是以他为范本的角色,可见本人是有多瘦。
锅炉爷爷外表粗糙,内心细腻,是本剧唯一有爱情意识的人。
可见,锅炉爷爷在年轻时一定也有丰富的故事?
电影中没有特别说明玲的来历,但玲的确与其他员工不同,在早期设定稿中,她被归类在白狐或者鼬鼠所变身的角色。
在外形方面,作画指导安藤雅司特意将玲进行了修饰,比宫崎骏的原稿多了不少女人味。
可以说玲是这个职场里除了白龙和锅炉爷爷,最值得信赖的姐姐了。
玲对千寻的态度转变完全符合宫崎骏的职场态度,“就像我在职场上会仔细观察,若是认定那个人根本不行就不会伸出援手。而只要认定这个人有决心肯吃苦,尽管有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少根筋,但终究会想要去教他、对他伸出援手,对吧?”
宫崎骏的职场态度可以追溯到他看过的英国短篇小说,小说里面写到,每当有新任的飞行员来报到,站在部队前方的那些人都不会想跟他做朋友,因为在空战之中首先牺牲的都是新人,假如跟每一位新人都交朋友的话,他们恐怕会承受不起。因此,他们习惯只跟看起来似乎能够存活的人做朋友。
碳烤蝾螈在油屋是男女通杀的硬通货,考虑到它们本来的妖怪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比其他食物都要受欢迎了。
铃木敏夫曾经在工作室分享过一个说法,那是他经常出去酒店的朋友告诉他的,他发现,在这件酒店工作的女性,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就算原本害羞的个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沟通能力。
而前往酒店的男性客户,也会因为酒店女性的互动而改变沟通方式,这位朋友觉得这种相互改变的过程相当有意思。
宫崎骏听了这个故事也非常感兴趣,这影响了千寻在故事不同阶段的为人处事,从最开始常常连谢谢都忘记说,到最后即便面对汤婆婆这样强大气场的人物,都能顺利的沟通。
在日本静冈县、岐阜县、长野县一带于每年日本阴历11月时期,当地会让数名扮演神祇的人员前往锅炉里泡澡,这就是祭典霜月祭,是剧情里众神们会抽空前往油屋泡澡休憩的灵感之一。
这同时也是宫崎骏小时候就有的想象:“有时我突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为有趣——现今的神仙日理万机,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吧。这就是你们在《千与千寻》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顾的浴场了。”
宫崎骏认为神明们是疲惫不堪的,因此油屋为神仙们提供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在宫崎骏的备忘录中有记载:
艾草汤 硫磺汤 泥汤还有盐汤
滚烫的热水浴 黏滑的温水浴 冰块漂浮的冷水浴
汤婆婆的出场是《千与千寻》全片最神秘的部分,最开始,我们只能看到脸的局部,不过这个鼻子和牙齿已经够吓人了。
她手上的宝石,以及袖子上的精致图案,无不在显示她的奢华富有。她没有多少耐心,能用魔法就尽量用魔法解决事情。
汤婆婆的外观除了继承山佬的部分特征,主要是模仿了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一些插图所描绘的怪异造型角色。
相信观众们对汤婆婆飞起来的样子印象深刻,这种不按常规比例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要来的更极端,更符合汤婆婆的急性子。
汤婆婆代表的是谁?当然是企业老板了,“我们在工作场所就像是汤婆婆,成天大呼小叫地支使着员工认真工作”。
在《千与千寻》的世界里,语言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这种力量最初展现的地方,就是千寻第一次面对汤婆婆的时候。
在汤婆婆的各种威胁面前,如果千寻胆敢说出“我不要”“我想回家”这样的话,汤婆婆恐怕会立刻把她变成小猪或者木炭。
然而,千寻并没有屈服,她在白龙的帮助下克服了生死难关,自己独立闯过了危险的小径,还遇到了善良妖怪的帮助,这个十岁的小女孩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于是,千寻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我要在这里工作”,这样的请求被反复说出,即便是汤婆婆也无法无视,这便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之一。
“在今天的世界里,语言变得轻浮,甚至被解读成有如气泡般微不足道,那只不过是反映出现实有多空虚罢了。语言是一种力量,即使是现在,这依然是不变的真理。只是现在充斥着太多没有力量的空虚话语,使得语言失去了意义。”
“语言是意志、是自我、是力量,我打算在这部电影里好好的阐明这一点的看法来佐证。”——千与千寻企划书
在早期设定中,汤婆婆的巨婴儿子具备双重人格,分别是成人与婴儿。这个设定后来被修改,只留下了婴儿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