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生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源于认知始于无知。
认知事理的不同造就了人性方向的不同。人性为本,所遇事理为何则习性、习气为何。习性习气①影响着行为习惯②,而习惯又改变着性格,那么性格就决定着命运方向的不同。所以人生中的吉凶、善恶、祸福皆为我等自作。(人性为本,以直报之。)
[事理:即世事情理,明理知事。又指:人事物情理。人指生灵;事指事件;物是导向;情指心绪;理指原由。由此五者、习气习性始生。]
①习气习性:遇事后的"惯性"(第一主观)反应行为和思维主见。性情习惯。
②行为习惯:"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人活着不正是一条命么,命没了没命了,人也就归去了。
命定是命定,命运是命运。命定是有生必有死,有存必有亡,有聚必有散...诸如此类。 而命运是命由己运,是行驶自己的人生方向与道路。
人生分为方向与道路。
人生方向指:个人造就,家庭核心,学术科研,治病医人,社会环境,服务于人,JG天下,文明教化,...等等这些。
人生道路指:爱好,理想,梦想,职业,专业,技能,知识,学历,文凭,能力,地位,金钱,...等等这些皆属于道路。
[人生方向是可以兼并与多选的,但是人生道路往往是变动改变的。比如说:学了一个专业结果不对口,又去做别的去了,这个就是道路的变动。]
用命行命:
人为父母所生所养,却归天地所有所育,其命为己所行所用。
[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故父母仅有一定的生养之权(诞生、监护),没有主宰之权(父母与子女是相互关系,认的是生、养之恩,而非是其不良作为行径。)。
生死来于天地亦归于天地,天地拥有我等的生死、但却并不主宰、不掌控、不占有。天地与我正如我与体内细胞,试问人能主宰自身体内的细胞吗?答案是不能。(故天地与我同一,万物与我共生,非我之所有为我之所用。)
命之伊始,本然自然,自然而然。]
人为父母所生所养,却归天地所有所育,其命为己所行所用。
寻找、认知到符合自己的位置(世事情理,结合自己自身现状。),并甘愿以自身性命去行的一条路或多条路(或甘愿奉献自身性命也要去守护、去要做的一件事或多件事),这就是我们为之活着的命,我们的命或主动而行或被动而为(以命而行)。
寻路(寻位置):
怎么寻找人生方向与道路呢?就是反省过去的经历再结合现在的情况,省察自身的方向与道路然后去行驶日后的人生。 人生道路是抵达人生方向的方式、它不是目的地。在人生方向上,所选择的道路只需要体会、学习与接纳即可,而无须去要抵触、抱怨与求取。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这里说的志于学,所指便是道路,三十而立立的便是人心人性、明理知事、人生的方向。尽量在三十岁之前,应多学习道路,勇于尝试不同的道路(在尝试不同道路的过程中要去认识、学习、体会、体验与接纳;大可不必去抱怨、求取、抵触与退却,更没必要去比较、贪执、区别与不舍。从而每个人寻找到各自的人生方向、位置。)
注意:最好不要没有方向的东搞一下西搞一下]
行位置:
实际上是要找到上面说的可以抛却生死甘愿以命去行的位置,那个才是我们的命。
但是,若找不到以命而行的(虽千万人吾往矣),那么就找个人喜好爱好,找一个能使自己愉悦(越来越起劲)的道路与方向。
——————————————
胎儿习气:
先天习气的型成: 先天状态下胎儿会产生意识,而这也是认知事理、习气的产生来源(也是胎教的来源)。 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学习就揍的此等观念都是一种转化"习气"的方式。 男女两精相合的那一刻,天时地理人事等等都会出现(可百度"年月时的形成")。此时身体机能利弊优缺也会显化。
一个孕妇吃的食物会化作微量元素进入到羊水,然后胎儿通过吞食羊水或其他方式就能尝到食物的味道。 如此,食物尚能被胎儿体会,更不用说母亲的情绪、习气习性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人一生的轨迹是不是已经被预先安排好的?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非善非恶、人性又善又恶,你的观点是啥?
如何理解“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