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于投降的许攸也有所提防,听从其意见也是冒险行为

  曹操可是三国一代枭雄。古往今来,能达到曹操成就的人,哪一个不多疑,哪一个会轻易相信人呢?所以,许攸来投,曹操必然是担心有诈的。

  常言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因为书生读的圣贤书太多,瞻前顾后,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不敢轻易冒险。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能够取得成功,恰恰是因为敢于冒险的精神。

  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选择相信前来投奔的许攸,实际上是曹操决定冒险一搏的结果。

  当然,如果只是盲目的冒险,那可能的结果,多数时候是一败涂地。所以,冒险也要有值得冒险的理由。

  首先,官渡之战的曹操处于劣势,如果不相信许攸,最终会战败。

  曹操当时兵少粮缺,处境艰难,听闻许攸来降,非常高兴,随口而出“大事可成”,跣足出迎。曹操邀许攸入座,向许攸询问破袁绍的良策。许攸倒也不客气,直接问曹操军粮可以支撑多久。

  曹操开始说一年,许攸不信。半年,许攸还是不信,让曹操说实话。曹操憋了半天,见许攸已经看破,这才坦诚仅有不足一个月的粮食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操还是对许攸有多防范和保留的。

  

  许攸

  许攸接着所说一句话,直接戳到了曹操的痛处:“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这应该也是许攸后来经常炫耀自己功劳的原因,毕竟挽救了曹操的事业,居功至伟。

  危机情况下,许攸就是曹操手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曹操即使不完全相信许攸,也必须冒险尝试一下。

  其次,曹操了解许攸和袁绍的为人,让曹操倾向于相信许攸。

  曹操和许攸、袁绍,都是年少时相识,两人的秉性曹操非常清楚。

  许攸善谋而贪财,而袁绍则是多谋却寡断。

  曹操肯定会询问许攸来投的原因。许攸说他向袁绍建议奇袭许都,奉迎天子,而袁绍不听。曹操会选择相信。许攸说他家人因为一些钱财,却被审配逮捕。曹操也会选择相信。许攸来投的原因,并没有太大的破绽,曹操冒险的信心也随之增加。

  最后,曹操认为许攸的计策可行。

  许攸给曹操带来的最大情报就是,“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缺粮,会败,袁绍大军缺粮,自然也会如此,事实也是如此。

  

  曹操

  曹操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派出斥候,迅速前去侦查一下乌巢有没有袁绍的粮食。只要有,那许攸的可信度再次增加,曹操就必须冒险一搏了。只是,曹操还是很冷静的,提前安排好了大本营的防卫,将主力留下防御袁绍,自己仅带了5000轻骑。

  而在袭击乌巢时,曹操的目标也非常确定,就是全部焚毁袁绍的粮草。所以,当袁绍派来救援乌巢的轻骑快要到达时,有部下建议曹操分兵据之。曹操却怒吼,到背后了再说,全力攻击乌巢。

  最终,曹操大破乌巢淳于琼的守军,尽焚其粮。而袁绍也在数日后撤军,曹操趁机掩杀,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胜。

  我们都知道,需要当机立断的事情,当有了100%把握时,可能已经错失良机了。

  曹操完全信任许攸么,并非如此。只是,曹操通过对人、对事的判断,以及侦查的结果,认为许攸的计策,值得冒险一搏,所以,才选择相信了许攸。也正是这种冒险精神,成就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