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推动红色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短视频、古籍事业、城乡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中等收入群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程美东、李娜:推动红色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程美东、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李娜认为,短视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来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扩大红色文化社会影响力、繁荣和发展北京红色文化,从更宽、更深、更广的角度不断挖掘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用短视频传播北京红色文化,既需要大力挖掘北京丰富的党史资源,邀请党史专家严格把关,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又需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市场手段,用作品说话,打造出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短视频。要推进红色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市场化、青年化、专业化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定位,瞄准市场定位,促进市场化竞争,提高公益文化服务水平,同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短视频团队的健康发展。要深入挖掘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的文化价值,丰富红色短视频的文化内涵。短视频具有简短高效、画面感强、善于整理呈现碎片化文化信息的优势,可以把各种革命文物的文化信息进行高效整合,从多角度、多渠道传播方式切入,生动再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要充分吸收多样化红色艺术作品养分,为红色短视频提供优秀素材与形式借鉴。不断从红色文艺作品中汲取养分,而好的红色文艺作品有赖于艺术形式、叙事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有赖于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史实与现实的结合。

  摘编自《光明日报》

  【郝平:在新时代致力发展古籍事业】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籍工作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进入新时代,研究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古籍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要持续做好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工作质量,持续抓好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立项、论证和推进。继续推动相关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专业机构建设,使古籍工作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提升,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更加丰富的文献基础。要持续做好古籍研究阐释工作。要下大力气深入挖掘古籍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深入阐释中华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宝贵经验。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协同创新推进“新文科”建设,利用好“中国古典学”等研究平台和“古典语文学”等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加强古籍学科专业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构建完善古籍人才培养体系。聚焦重大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深度研究,确保古籍工作和文化传承创新事业始终有源头活水。要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和传播普及。

  摘编自《人民日报》

  【冯奎: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深化思想认识,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将影响要素顺畅流动的问题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予以攻坚突破,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在农民进城方面,应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降低落户成本,吸纳农民工进城安居乐业,促进其转化为新市民。从土地要素角度看,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具体路径和办法。从资本要素角度看,要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从技术要素角度看,应通过加快建立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等,促进技术人才在城乡融合领域找到用武之地。从数据要素角度看,要通过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等,推动城乡数字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培育城乡融合有效载体,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依托城市群与都市圈推进城乡融合,发挥县域对城乡融合的平台组织作用,将重点镇、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乡融合亮点。又要探索城乡融合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化顶层设计,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各类机制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义桅:发扬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表示,所谓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中国拥有其知识产权且成体系的知识,是可以分享的源于中国而属于人类的知识谱系。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独立自主、连续不断、苟日新日日新的中华文明。首先,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自成一体的文明母体,独立演绎并影响广大东亚地区外,还通过丝绸之路、东学西渐深入影响了欧洲文明。这是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根基。其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唯一连续不断的国家文明形态,本身就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是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明自信和文明自觉。再次,开放包容、日新月异的特质使得中华文明既古老又年轻,不断在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获得新的发展。推动创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学者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发有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北京日报》

  【赖德胜:畅通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途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认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技能劳动者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为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更畅通的途径。一是培养更多技能劳动者,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技能习得和提升的机会。学校教育是当今社会规模化培养技能劳动者的主要途径,培训则是保证技能劳动者保持技能与时俱进的主要途径。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从业者如何掌握数字技能,培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让技能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方面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另一方面要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畅通就业渠道,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三是提高技能劳动者待遇。在基本工资定级、津贴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把技能作为重要决定要素,切实改变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偏低的状况。除此之外,要使技能劳动者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为技能劳动者创造更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会。四是畅通技能劳动者纵向横向流动通道。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未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让政策更好落地,实质性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发展动力。

  摘编自《工人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推动红色短视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