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7部国产好电影,台词直戳人心,建议收藏

  01

  《万箭穿心》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颜丙燕主演,这部电影也让她一举登顶影后之位。

  影片讲述了武汉女人李宝莉悲凉又坎坷的一生。

  故事中,她也曾拥有过让人羡慕的爱情,也如愿嫁给了爱情。她强势好面子,丈夫性格懦弱。

  婚后不久,丈夫出轨了,被迫下岗了,跳江身亡了。

  她悲苦的命运也开始了,她成了“女扁担”,卖苦力赚钱供儿子读书。

  

  但最后的最后,儿子与她断绝了母子关系。她离开了原本的家。

  命运对于这个女人是凉薄和苛刻的。

  故事把这一切的悲凉都归咎于新房子的“风水”,认为房门位置四通八达,恰如万箭穿心。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对观者情绪的一种安抚。故事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力感。

  

  “骨头里有硬气,日子再过得惨,心都不惨。”这或许是最符合“李宝莉”的写照,爱得坦荡,恨得彻底,活得滚烫。

  02

  《让子弹飞》

  这是姜文导演的佳作之一,故事是暴力,是喜剧,是荒诞,也是惊喜。

  

  这部影片成了国产剧的经典,集故事性+演技,无论是癫狂的戏剧张力性,还是剧中的台词,都令人回味,值得二刷,三刷。

  

  03

  《我不是药神》

  最大的病,是穷病。

  穷怕了,也就不敢大声说话了,连大口呼吸都是一种罪责。

  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影片最大的奥妙在于它说出了自己想说的和自己能说的。

  

  有笑点、有泪点、有痛点,真实到感人,清清楚楚写中国老百姓的事。

  买“药”贵,买药难,故事的背后是治病难、救人难的艰辛,是活着的不易,是万千国人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

  豆瓣评分9.0。

  我不觉得豆瓣评分代表权威性,但它的的确确从某些方面代表了“权威”,它以集中性的人群和较低的成本过滤和筛选出了一些“好片”,用评分的高低标榜出了影片的好差。

  这也意味着,可以被暗箱操作,一些无病呻吟的“泡沫式”剧可以突出重围,但也让一些真正的良心制品彻底沉沦在了数据堆里,被遗忘了。

  

  但真正的好片,它就算不用华丽的外套包装,不用矫揉造作的语态去吹捧,也会轻松登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因为它值得被人“审视”。

  04

  《盲山》

  7000块钱,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被人贩子卖了。

  

  七次试图逃跑,失败了。

  影片以一刀砍人的结局终结了。揪心、极端、无奈......

  

  这部电影是2007年的作品,李杨导演执导。

  影片架空了一个故事,但故事的目的在于控诉拐卖妇女,把女人当生育工具的事实,极具现实性。

  

  即便是今天,在“盲山”,在更偏远的地区,拐卖妇女儿童的悲剧依然在重演。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女人和孩子们,清清楚楚地被恐惧和绝望笼罩着。

  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山,天黑了,就要谋划着怎么逃离这个鬼地方。

  05

  《心迷宫》

  一部犯罪悬疑片,忻钰坤导演的处女作。

  肉眼可见的粗制,每个画面都体现了“经费有限”,拼凑的剪辑手法稍显稚嫩,却让这部电影真实又惊喜。

  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小县城才是中国的真相。要看真实的中国,就要看小县城,看农村。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里,五天四夜,两条人命,写尽了命运的随机感,无征无兆,生死一瞬。灰暗、阴冷、恐惧,它的底色是极度灰。

  

  环环相扣的剧情让人目睹了谎言、丑陋、欲望......残忍又大胆,直探人性的暗礁。

  “谎言一点点被放大,变成了一颗颗真正足以击穿生活的子弹。”剧中的每个人都喜欢求神拜佛,因为这样能让他们心里的秘密释然,能减轻一点罪恶感。

  

  “有的话不问清楚,留在他心里就压成了石头。但问清楚了,石头就压到你心里来了。”这是影片的经典台词,故事线也围绕着它展开。

  但这种低沉到让人窒息的片子,看一次足矣。

  06

  《暴裂无声》

  忻钰坤导演的又一部好电影,犯罪悬疑片。如果《心迷宫》是炫才,那么《暴裂无声》是真正的炫技。

  

  一名矿工,名为张保民,谐音暴民,底层屌丝,哑巴。

  律师徐文杰,吃穿不愁,中层人士。

  煤老板昌万年,非法牟取暴利,人前体面,人后狼心狗肺,大资本家,上层人士。

  在偏远山村,张保民儿子失踪,哑巴父亲开启了寻子之路。

  

  随着张保民寻儿的镜头,一个个隐藏的秘密曝之以众,直探无边的深渊,也步步揭露了事实的真相。

  环环牵制,笔笔刻画“上层伪善,中层冷漠,底层失语”,三种阶层,亦是三种人生。

  

  “人吃羊,羊吃草”是露骨而真实的食物链,影片如此,人与人亦如此。

  暴裂无声,是人性爆裂的闷响,是那些成为社会“牺牲品”的嘶喊声。

  07

  《光棍儿》

  影片讲述了四个光棍儿的故事。

  

  影片一开场,就是性暗示,民谣唱“穷”。整个故事用白描陈述,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唱黄曲儿、偷情、嫖娼、买媳妇......处处写实,敞亮、鲜活、刺激!

  镜头里的光棍生活:一杯烈酒,一个凉菜,听个小曲,时常坐在坡头、靠在墙头回忆过去。

  无牵无挂,无比精彩。

  

  这部电影最精华的部分在于语言,地方方言加上质朴的原生态画面,那叫一个地道,甚至可以为影片的语言艺术惊呼。英译的一个“fuck”,苍白又无力,根本不能诠释出词意附带的精魂。

  这部电影的文字用词具备杀伤力。

  《光棍儿》被称为“原生态”电影,是郝杰导演的作品,与他执导的《美姐》、《我的青春期》合称为“故乡三部曲”。

  这部电影的成本仅三十万,却走上了国际。影片的背后逻辑是“性”,性是共语符号,人身自带的,无文化障碍,最具世界性。

  

  纵观国产剧,好导演就那么几位,拍来拍去无非是人间烟火里的那些“俗事”,只有风格和口味偏好之差。影片里多多少少都有导演的内心投射,以不同的视角去“迎合”观众,从而获得认同。

  观众也从“自我”的视角把一部完整的影片拆分成碎片,试图看懂或与人共鸣。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正是电影的灵魂和意义所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