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然类纪录片《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获专家好评

  近日,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中国视协纪录片研究中心、中国视协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中国视协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会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在京举办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承制的大型自然类系列纪录片《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创作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现场(张馨 摄)

  《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于4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同时在腾讯视频上线。该片播出后引发广泛舆论热议,近百家媒体转载,累积网络点击量逾1300万,微博话题超140万。在热播一个月之际,中国视协与五洲联合举办创作研讨会,既是对《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续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方向提供指导。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发言(张馨 摄)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认为,《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系统、完整、全面地展现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传达了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理念。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表示,《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是五洲传播中心在十九大结束不久推出的一部生态环保类纪录片,可谓恰逢其时。纪录片通过精美的镜头,充分展现了我国近年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巨大努力后取得的成果,表明了党和国家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以及实践的决心。

  

  五洲传播中心主任陈陆军发言(张馨 摄)

  五洲传播中心主任陈陆军表示,《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的热播反映出观众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期待。中国的大自然是国产自然纪录片的宝库,广阔的国土孕育着很多奇妙的生命。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五洲有义务持续关注并纪录下中国生态环境向善向好的趋国产剧势,向国内外观众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和美丽中国的形象。

  与会的专家学者也给予《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无论从国家发展需求、国际传播、完善行业形态、顺应收视需求四个层面都具有非常深远意义的作品,具有电影级生态大片的水准,在技术上、话语上都在与国际接轨。通过这部纪录片,五洲在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目前人文和历史类纪录片偏多,自然科技类偏少的纪录片市场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专家们也给《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并对后续创作有很多期许,希望可以加入更多的人文关照,增加人与环境和物种之间互动的故事,加强自身宣传并尝试产业化的探索。

  《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也获得了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生态环境部的认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电视处处长王小宇称该片专业性强,表达准确,画面精美,期待在后续的创作中能够更深入挖掘丰富的题材,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资源处处长蔡蕾表示,该片的价值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既具有科普意义,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多样化地展现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