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里的意识形态
我喜欢政治电影。类似于人缺什么就炫耀什么的道理,长得美的人喜欢宣称自己有内涵,有钱的人喜欢显摆自己的朋友,无名小卒喜欢秀出自己认识多少名人,我喜欢政治电影是因为我只了解一些政治的皮毛。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我很同意这一点。这不仅仅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群居的天性,如同其他的哺乳动物自发地产生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结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种种心理活动表现着自己的政治倾向。
一、政治哲学理论
政治哲学由来已久,这也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社会有三好三坏的国家形式,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而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贵族制。
例如,工业革命为什么偏偏起源于一个岛国英国呢?一个原因可能就是18世纪的英国处于“少数人统治”的贵族统治时期。
接下来就是鼎鼎大名的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他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君主论》中,他认为君主应该是强硬的,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不择手段,类似于遵循结果主义道德标准的判定。
当然,他的论断和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关。当时的意大利国家动荡,急需一位铁腕君主来维稳,因此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位手段强硬,目的明确的君主是非常必要的。
《君主论》中有许多名言:
靠欺骗可以取胜时,绝不要靠武力。 要么奉承一个人,要么就击垮他,因为人们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委屈就会进行报复,而对致命的伤害却无能为力。因此,要打击一个人,触手必须重到再也不必担心遭到报复。他的主张由于可能会违背过程正义,被许多后来的政治家批判。例如腓特烈大帝曾经写过《反马基雅维利主义》。
但是如何判断一位君主是否践行马基雅维利主义?这就产生了悖论。
来自知乎@高林,侵删后来,产生了更著名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者认为在没有国家之前,人们处于一种“原初状态”(State of Nature),个人和财产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人们愿意付出被管理的代价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就是所,国家的产生是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
在这一派的内部也有着分裂,例如古典契约论,新契约论等,代表人物有霍布斯,卢梭,洛克。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是霍布斯。他在1651年写完《利维坦》一书,主张主权在君,反对孟德斯鸠的分权主张,认为主权者的权力不受法律的限制。霍布斯主张的是一种极端的专制主义,他将布丹的主权至高无上理论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到了主权者不服从任何权威的地步。
中国也涌现出了很多政治哲学家。孔子认为君主应是一位道德楷模;道家认同无为而治;墨家崇尚兼爱非攻。
二、左,右,和意识形态
国际社会上对于左右的划分有着很多标准。《政治科学导论》中说,左翼热衷于人民平等、福利项目、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右翼则强调个人的原初状态和私有经济行为。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有着“边沁点”和“纳什点”,是两种不同的均衡;展开来说,边沁这位哲学家认为管理的目的是所有人的福利总和,纳什则强调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囚徒困境问题的纳什均衡状态。
罗尔斯给予了我灵感——左翼就是边沁,想要天下大同;右翼就是纳什,只能保证个人的利益。
现实中没有绝对的左翼和右翼政体。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左右如下图:
那这些主义都持何种主张呢?
古典自由主义。学经济的同学应该很了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国家的真正财富不是金银的总量增加,而是国民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政府干预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市场自身会规制经济的运行;应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这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洛克,他强调个人的权利、财产和理性。
古典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伯克认为人类行为中有着非理性的因素,因此强调国家的信仰、传统、道德。
现代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格林认为政府应干预而确保民众有足够的自由。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大家应该也很熟悉——他认为资本主义应当被无产阶级推翻,然后就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一个公正的,生产极大丰富,没有阶级差别的社会。最后进入共产主义,阶级分化消失,人人各取所需,各种财富充分涌流,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也就是高度发达的帝国通过用殖民地的利润安抚被剥削的工人,因此没有发生马克思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革命将会在落后的国家爆发,然后波及发达国家。列宁还认为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应该是小规模的,秘密的,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后来演变为共产党。类似的学者还有黑格尔——强调一个社会的所有组成部分都结合在一起,如艺术、法律、政治等(但是黑格尔的理论非常多,很难一言以蔽之)。
社会民主主义。代表人物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运用福利手段来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
民族主义。通过使自己从属于民族,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法西斯主义。大家应该也很熟悉——崇尚政府的权力,建立严酷的中央集权和纪律控制,憎恨无序的状态。
纳粹主义 = 法西斯主义 + 种族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马基雅维利主义。君主应该是强硬的,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不择手段。
三、姜文电影中的政治倾向
作为姜文的佛系粉丝,陆陆续续看了他为数不多但值得多看几次的电影。我不敢说姜文的电影是政治电影,更不敢说完全看懂了姜文的电影。因为可能他自己也不确定电影的主旨,或者说电影根本就没有主旨。为了不过度解读他的电影,变成只认识五个字的影评人,我仅从电影中人物的表现和可能的心理活动来推测姜文的政治意识形态。
《邪不压正》
1.蓝青峰的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需要符合几个要点:目的是拯救人民/国家/世界;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是有能力有谋略的强者。蓝青峰符合这几条规律,所以说他是个人英雄主义。
姜文电影里的很多角色都是个人英雄主义,例如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
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是用右的手段达到左的目的。
所谓使用右翼的手段,意思是右翼的精英统治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强者应该拥有改变世界的权力;达到左翼的目的,是指个人英雄主义的目的是使所有人获得幸福,达到社会幸福最大化。
2.蓝青峰的意识形态
蓝青峰是姜文电影里最符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一个角色。他丝毫不遵守程序正义,他为了得到根本一郎的汉奸名单杀死了美国爸爸,也有可能正是他授意朱潜龙杀死了李天然的师傅一家,因此才有如此巧合的搭救李天然和成大事必需的“天赐大恨”。
但是他的目的是救中国于水火之间,所以他是结果正义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认为可以用结果的正义来驳斥对于过程的批判,也认为成大事者须有非常手段。这些蓝青峰都非常符合,因此他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民族主义者更不必说了,反抗侵略是民族主义的典型行为。
对于反清复明这个问题,可能是安抚朱潜龙的权宜之计;但是可能蓝青峰也并不排斥这种想法,所以更像民族主义者了。
3.电影英文名是Hidden man,hidden man是谁?
如果我们认为hidden man是一个人,那很显然就是蓝青峰,上面两条成立;如果这里的man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那可能是苏联老大哥。
蓝青峰说自己“布了20年的局”,为什么是20年,不是25年辛亥革命结束的年份呢?20年前是1917年,那一年国际社会上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十月革命。
这样来看,《邪不压正》里的李天然是中国人,蓝青峰背后是苏联老大哥,亨德勒是美国人,根本一郎是日本人,朱潜龙是汉奸,整个电影脉络就更清晰了。中国被日本侵略,原来靠着美国爸爸,后来美国爸爸靠不住了,靠着苏联爸爸;再后来苏联爸爸不认这个儿子了,中国自力更生,八年抗战成功。
《一步之遥》
1.马走日的行事原则
马走日首先是个善良的人。他被完颜英逼婚时表现出了一种犹犹豫豫和拖泥带水;“我爱您”而非“我爱你”,“我爱您”也并非“我不爱你”。这种态度间接导致了完颜英的悲剧。
与项飞田在马厩里相遇,他原本托大帅救自己的任务变成了托大帅救项飞田;在项飞田恩将仇报之时,他心里想的是“这是人之常情”。
武六来救他,他将武六打晕只身赴死,不愿连累武六。他一生都在为别人做事,是一个犹豫不决善良懦弱的好人。
所以他基本遵守程序正义,但也会做出一些结果正义的事情。他会威逼利诱王天王,接收项飞田演戏假死的提议。
马走日始终在意识形态中摇摆不定。他有一些理想主义;还有一些自由主义,任事态自行演变;但他又给予一些干预,有些倾向于现代自由主义。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但有这方面的能力与天赋。总体看来是偏左的。
2.一个处于右翼语境下的左翼
这部电影是在一个右翼的语境下进行的。军阀有自己的军队,话语权最高,可以轻易叫文化代表王天王站起来,出去;政府里的项警官要让军阀三分,但是对于囚犯和公民有着很大的威慑力;平民阶层的完颜英和马走日虽然有资产,但是仍然处于上面两个阶层的控制之下。
每个人又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不断博弈。大帅希望得到民心;覃老师希望得到金钱;完颜英希望得到马走日;项警官希望升官封口;武七希望救马走日;武六希望得到名声。唯一没有欲望的,就是马走日,所以他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他是悲剧的起点。
3.一个厉害的分析
《让子弹飞》
1.资本是否是原罪
深谙为官之道的汤师爷给张麻子讲:“在黄四郎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说明财主是踩在政府和军队头上的。黄四郎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剥削人民来的。也就是说,《让》认为资产阶级剥削了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如同《资本论》里说的,这是资产的原罪。资产阶级最后被谁取代了?最后被张麻子带领的普罗大众打倒了,但他把钱全都散给了人民。社会主义出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土匪能打倒地主吗?只有农村才能包围城市。到群众中去,群众会给你一个惊喜。
2.革命是必然,还是偶然
张麻子说:“我跟这帮人玩不起,上山去了”,但是最后需要挣钱又下山了,看到了他没见过的政治斗争,毅然起义闹革命了。张麻子和黄四郎的斗争是政府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只能靠武力革命成功。
3.落草为寇的英雄主义
黄四郎有两个地雷,其中一个在辛亥革命炸了第一响。他是谁?很有可能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麻子是谁?电影里介绍是蔡锷将军的手枪队长。蔡锷死后,张麻子成为土匪。为什么同样是辛亥革命的元老,黄四郎坐拥鹅城,张麻子落草为寇?是当权者必然腐化,还是英雄当不了大官?
四、政治学研究流派
其实这个部分与电影没有很大关系了,想讲讲跟心理学搭边的部分,博弈与威慑。
在政治学的理性选择流派中(类似于经济学的假设: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很多学者认同博弈理论,认为政治决策是一种博弈的过程。政治家需要根据对方的筹码和可能的行为而做出决策。
政治心理学则正好相反,认为政治是由人操作的,存在着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将心理学的解释方法与政治活动相结合,使我们对政治世界的认识回归到充满感情和非理性的世界。
比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否则人性会无止境地索取。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保守党变得激进,从未有激进党上台后变得保守。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英国宗教革命,革命的最初目的是反对国王的权力过大。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查理一世被处死,成为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国王。但是,革命胜利后,护国主克伦威尔成为了军事独裁者,拥有了比国王更大的权力,导致了更混乱的局面,最终查理二世复辟。
还有《三体》里的威慑曲线,这是把人格心理学应用到政治上的良好例子。
参考:《政治科学导论》《正义论》《君主论》《政治心理学》《毛泽东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