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每个人都会隐藏着一个秘密

  安徽日报讯 人性是裹在肉体里的“客人”,他来敲门,你开门,于是就见到了“客人”。但往往是,他来敲门,你没有急着去开门,为什么?我想,你大概是不想见到这位最了解你的“客人”吧,你害怕他的出现,正因为你心中有鬼。但又往往是,你越是不开门,他会越敲越厉害,甚至是震耳欲聋。这一刻,难掩的神情悄悄地泄露了你的秘密,因为心虚。

  你叫艾德里安,电影《看不见的客人》里成功的企业家,无数光环笼罩,还有幸福的小家庭,得意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当你与情人劳拉巴黎约会后,在回去的偏僻山路上,一头鹿,一辆车,与你不期而遇,车祸来的太突然,更突然的是,你们不敢报警,因为不想破坏你们彼此的生活。你伫在一旁,不知所措。那辆车里,一个年轻的生命,瞬间而逝。你把那辆车和那还睁着眼甚至还有轻微挣扎的年轻人,趁着黑幕推入了湖底。这期间,两个过路客与你们曾经“谋面”,一个擦肩而去;一个停下,提供了帮助,帮劳拉修好了那辆阔气的SUV,而后者恰好是湖底男青年的父亲。他起了疑心,这是很自然的,也成了你这段故事需要进行下去的关键人物。再后来,你和劳拉陷入了某种被窥视、被勒索的纠缠。劳拉的死和你成为杀死劳拉的嫌疑人,或者说,你是那间密室(案发后门窗都是反扣的,没有人出来的痕迹)唯一的“客人”时,才是这个故事最核心的部分。

  而电影真正好看的,正是为了摆脱杀人嫌疑,艾德里安请来了从未打过败仗的金牌女律师,为自己辩护,在回忆所发生的一切中,真相一层层地被撕开。

  但你口中的真相,确为真相吗?其实,一开始,你所有的行为、表述都是让人生疑的,特别是金牌女律师问你的三个问题中,如何辩解密室里的“第三人”是怎么离开的时,你的解释可以说天衣无缝,太有想象力和真实感了。一个父亲处心积虑的复仇,一段与妻子里应外合的缜密谋划,看样子,你无论如何都要胜诉了。可你还是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密室里看不见的“第三人”,一直躲藏在镜子中,一个可怕的“死对头”始终跟随着你,那就是无法释放的心魔,早已按捺不住地把你擒住,朝着镜子里的“你”狠撞……

  悬疑片,再开放的思路,也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刻。在真相被剥开之前,几乎全是假象与谎言,这是此类电影一贯的编排思路。但这部西班牙高分电影妙就妙在,它把所有编写的痕迹都暴露出来,又层层反转、层层递进,引导真相现身,有种罗生门式的自圆其说。当然最厉害的还是那位女律师,她否定了艾德里安所有的真相“假设”,逼着他说出了根本没有证人证词存在的案情过程来。除了摆出信任的姿态,艾德里安还有侥幸、嫁祸、诡辩的心理,甚至企图用权势、财力、地位来绑架司法体系的道德评判。悬疑片一定与现实产生“互文”,人性暴露的背后是对阶层、制度、社会环境最特定的剖析。

  《看不见的客人》互文中体现了“反精英”,一些所谓的精英往往裹着华丽透明的保护层,他们自大也更自恋,像被宠坏的孩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利己私念根深蒂固,使他们遇事往往忘记劣势中的自己,相信会带来好运的种种谎言。从这个角度再去看这部电影,会发现这个故事编得看似密不透风,但真相早已在观者揣摩的过程中慢慢清晰。是不是有点欲擒故纵?一起普通的车祸,一个完全可以通过报警、让劳拉“隐身”的事件,最后弄得万劫不复;也正是人性的不可捉摸,才使影片营造的氛围恰到好处。

  有一种震撼是“表演”,就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戏中戏,不到结尾,难见端倪。而事件的逻辑指向却很明朗,只要牵出凶手藏在密室镜子里的 “客人”,一切都会清楚。怎么牵?记住,永远不要忽略事件里最无敌的亲情相系。(费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