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改变中国近代史

      陈慈林

    &历史片nbsp;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书:本人口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唐德刚整理,然后以第一人称发表,并附原声光盘,让读者永久保留对那段历史的纪念。 

      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他活了整整101岁,却认为自己的一生只有15年的时光。回首往事,他坦诚相待,不作任何避讳。这本书就是由唐德刚教授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第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是在1928年。十八世纪末期以来,日本就对我国东北地区垂涎三尺,19世纪20年代起他们加快了处心积虑地使东北脱离中国版图的步伐,在对奉军总司令张作霖威迫利诱无效后,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皇姑屯火车站附近制造爆炸事件,炸死了张作霖,史称“皇姑屯事件”。

      28岁的张学良临危受命,接任东北军总司令,史称少帅。日本人认为张学良年轻好对付,以允诺支持张学良当“东北王”的条件,诱使他带领东北脱离祖国版图。面对着日本特使林权助的多次劝诱,张学良的回答幽默而坚定:“你老先生替我想的事情很周到了,比我自己想的还周到,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林听了窃喜,以为年轻的张学良已经就范了。张学良却说:“不过有一件事情你没替我想到。”林权助不解:“哪件事情?我很愿意知道。”张学良说:“你忘记了我是个中国人。”

      就因为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不当“东北王”,毅然宣布东北全境“易帜”,服从南京中央政府。这个举动粉碎了日本人吞并东北的企图,张学良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了永垂史册的功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又以自己的行动第二次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变“安内攘外”为“攘外安内”,实行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从而开展了全民族的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历史学家在评论这段历史时普遍认为,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客观上为中共发展壮大并最后获得全国胜利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告别人世,他留下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是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的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遗产。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统一和伟大复兴,是我们告慰列祖列宗和张学良先生在天之灵最好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