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老家的那些亲戚
文 | 杨爱武
初二,回娘家。屁股还没有坐稳,母亲就带着几分商量的口气说:喝口水,开始忙吧,今天你大姑家的表哥表姐们都来,好大一家子人呢。
初二,应该是看丈母娘的日子。大姑去世后,两个表姐初二带着家人去小表哥家做客,小表哥提议以后的每个初二去看我的母亲、他们的妗子,小表哥说,正好爱武初二回娘家,大家都能见个面,从此,他们开始初二来我家,多年如此。
母亲话音落下不长时间,大姑家的表哥表姐带着他们的家人走了进来。大表哥家的表嫂因为身体欠佳没来,他们新婚的儿子因为去拜望丈母娘没来。晕车的小表嫂竟是骑车一个半小时赶了过来。他们进的门来,反客为主,两个姐夫和小表哥争先走进厨房,准备他们各自的拿手菜,小表嫂也不含糊,里里外外忙着,给母亲打扫卫生。我的这个小表嫂,更像是母亲的小棉袄,她每年来我家的次数比我都多,来了就忙着给母亲打扫卫生、做饭,她比我更知道母亲饮食上的喜好,母亲提起她赞不绝口……
下午,老家的姐姐领着姐夫和四个孩子来看望母亲。从小没娘的姐姐曾在我家住过好几年,直到从我家出嫁。出嫁后,先后生了三个孩子,照顾孩子、照顾公婆,姐姐忙的团团转,现在公婆都已去世,孩子相继长大,这次跟随姐姐一起来的就有他们的大女婿。多年来,我忙着自己的事情,关于姐姐的信息都是从母亲那里知道,母亲格外看顾姐姐的家人,姐姐公婆生病其间,母亲前去探望,姐姐的公公其时已经进入迷糊状态,认不出人来,他竟然对我母亲说,感谢给他家找了个好儿媳,(母亲是姐姐的媒人)这让我母亲很感动,母亲因此更加看重我的姐姐,她的儿女嫁娶,母亲无一例外参加。
冬天里,我去母亲家,正好姐姐给母亲打来视频,我接了,多年不见的姐姐大约以为我还是那个少女吧,竟撩着头发对我说:你看你看,我的白发。我只傻傻地对着镜头笑,我不忍让姐姐见识我的银丝…..
初三,二姑家的表哥表妹领着家人来给母亲拜年。这几个表哥每年都是初二回丈母娘家,初三来我家,他们每年都会说起小时候住在我家的事,今年他们来时,碰巧老家的婶子来了,我母亲给他们介绍,这是你四姥姥家的小妗子,他们竟脱口说出了我几个叔叔的小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母亲怕婶子误会,忙解释,他们和他小舅年龄相仿,当年在一起玩时,喊小名也正常。
晚上,两个表姑和表姑夫来看望母亲;表姑是我爷爷的外甥女,从我记事起,他们两家就和我家走的很近,多年如此。每年的春节、母亲的生日,我都会见到他们,他们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变老……
初四,舅舅家的表哥表姐表妹又拖家带口来看望他们的姑姑。下午,母亲的干儿子、儿媳从济宁赶来拜望他们的干娘。
初五,又一个表姑带着家人来看母亲,这表姑是我奶奶的侄女,她和我的母亲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地里收了小麦,母亲的餐桌上很快就有新鲜的面粉或者是蒸好的馒头;收了地瓜,母亲的烤箱里很快会有烤地瓜的香气;表姑还会给母亲送各种野菜;过年的年糕,更是每年必不可少的…..
整整四天,我十分投入地在厨房和客厅之间忙碌。前两天的搭档是小弟弟和小弟媳,昨天换成了大弟媳。女儿和侄女也成了重要的帮手。
我们精心准备每一道菜,每天都准备满满两桌!
洗菜、配菜、招待、清理餐桌,连续三天下来,我的手粗糙了许多,身心却没有一点疲累的感觉。
连续三天,母亲那120多平米的家里欢声笑语不断。第一次因为有个长假陪在母亲身边的我每天都被浓浓的亲情感染着:姑家、舅家的表哥表姐像爱自己的亲娘一样爱着母亲、疼着母亲;表姑、表姑夫一直坚持在第一时间来看望他们的表嫂;母亲的干儿子远离家乡,十几年来,每年至少在春节期间来看母亲一次;还有几个老乡,虽然不在家吃饭,总会抽空来给母亲拜年,和母亲聊聊天。
令我感动的还有母亲接的一个电话。初二早上,我正在擦地的时候,母亲的手机响了,接电话的母亲喊了一个我熟悉的名字:我的干哥哥!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电话,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很沉稳地说:“爱武,我二十几年没见你了,记得来XX时找我。”然后,他给我留下了他的手机号。
放下电话,母亲告诉我,我的干哥哥现在武警某部做了参谋长。
我问母亲怎么知道?母亲说:他每年春节都来电话拜年,他路过淄博时来看过我两次,本来今年要来看我的,因为他媳妇临时有事他过不来了。
我突然感觉,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把自己良好的品行化作更多的根须尽可能多地延伸到自己生活过的每个角落:因为她对人、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她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的大度宽容、因为她的乐善好施、因为她骨子里固有的亲和力,那么多的人自然而然地被她感染,紧紧地聚拢在她的身边。他们有困难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的母亲,母亲成了他们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
对比母亲,我感觉自己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像做了一场梦。在梦中,我奋斗、挣扎,我高兴、彷徨,我成功、失败,我一味忙着自己的大事小情,我竟不知道身边这么多的人经历了这么多的事。
我一直自诩是个热情、极富爱心的人。坐在亲友之间,听他们谈论自己的过去、现在,我有了浮萍一样的感觉。
作者简介:杨爱武,笔名阿弥。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青年作协会员,市青年作协常务副主席,《淄博晚报》专栏作家。文章散见于《淄博财经新报》、《文学现场十年》、《淄博声屏报》、《青岛早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画报》《农村大众》等省内外报刊,多次在各级征文中获奖,有散文集《石榴花开》出版。多年来喜欢在名著里徜徉流连,以文字记录生活,在写作里不断修行,希望逐步完美自己。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