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后方》8月31日重庆首播 导演徐蓓分享幕后拍摄故事
《大后方》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裕锟 摄 气势磅礴的原创配乐及片头首播,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记者 李裕锟 摄 《大后方》制作团队合影留念。记者 李裕锟 摄 导演徐蓓分享《大后方》幕后故事。记者 李裕锟 摄 ????相关视频:年度最“有料”的抗战纪录片《大后方》 8月31日重庆卫视震撼首播
华龙网8月27日21时讯(记者 李袅)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在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中,一部由中央电视台、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庆广电纪实传媒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大后方》显得特别,它将镜头从硝烟纷飞的前线战场转向了广袤的后方。今(27)日,该片在渝举行发布会,总制片人、总导演徐蓓接受华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历史题材的好处,是了解我们的过去,我们从哪里来,但是要立足当下。”
用不一样的视角展现全民抗战
据悉,《大后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发布会现场播放了纪录片花絮,战时大后方的生活、生产开启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军人在战时心系家里儿子的成绩,兵工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武器……镜头从前线回到民众。
在纪录片《大后方》总制片人、总导演徐蓓看来,表现抗日战争的各类作品数量繁多,如何带来新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徐蓓说:“我们把镜头对准大后方、对准普通民众,就是想做一个有别于其他描述战场的纪录片。”
记者看到,劳作于田间的农民,制造枪炮的工人,救护伤员的医生、运输油料的船工、在大轰炸中苦中求乐的百姓,都出现在该纪录片的镜头中。徐蓓透露,《大后方》就是用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变迁,把历史串联起来,从可看性来讲也是合理的。
“除了民众,每一集至少有一个核心的线索人物,其他的人物有2-3个,甚至有的是一个家族。我们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家书、口述,来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城市。”徐蓓说。
大量珍贵影像首度呈现
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用那个时代的原始影像还原历史。影片在三年的拍摄期内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资料,足迹除了国内还远赴美国、英国、日本等地。
徐蓓坦言,在茫茫大海般的资料中,去打捞出需要用到的部分其实很不容易,这是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所以这部6小时的纪录片,仅准备的历史视频素材时间总长度就有276小时。”
据介绍,这些素材中还包括关于淞沪抗战、滇缅输油管道、滇缅公路运输、中国民间生活纪实等独家获得或首次发现的珍稀资料。徐蓓说:“《大后方》中的原始影像占了整个纪录片的60%至80%,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些以前从未跟观众见面的影像素材。有一些私人收藏的影像,我们是到当事人后代家中,在原片上扫描得来的。”
立足当下做的一部历史纪录片
除了大量的原始影像,《大后方》对新时代的生活也有所呈现,比如当年日本投降负责缴械的老兵,现在已经102岁了,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坐在江边远眺;比如战时的防空洞现在成了轻轨一号线的洞体。
用徐蓓的话讲:“做历史题材的好处,是搞清楚我们的过去,我们从哪里来,但是要立足当下。回首看历史,我们吸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营养。”
说起这部自己日夜辛劳打造了三年的作品,徐蓓坦言创作永远是有遗憾的,“如果再多给我一年的时间可能会更好,但是我们尽力了,尽可能地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抗战中国。”
据悉,纪录片《大后方》将于8月31日在重庆卫视、重庆科教频道黄金档首播,并于9月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