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 济宁的奇迹之林
志愿者们倾情朗诵演唱了《在中国,有一座‘挪威森林’》、 《五星红旗》、《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节目。寄托对公益林“挪威森林”的创始人于娟的情思,对公益林“挪威森林”积极奉献自己力量,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来源:山东新闻摄影
一个感人的故事
2010年元旦,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于娟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在随后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她在网上发表数十篇日记,分享对人生的感悟。齐鲁晚报曾多次报道于娟的抗癌故事,并连载她的《癌症日记》,优美的文字、坚强的信念,感动了无数人。
当年 于娟去挪威学习环境经济,中间死说活说要让妈妈也来欧洲看看,不惜每天半夜四点在及膝的大雪中送报纸攒钱。在女儿居住的奥斯陆湖边,她们看到郁郁葱葱的挪威的森林。
女儿说,“好不?”
妈妈说,“真好。”
“我们把挪威森林搬回去吧!”
于娟在2011年辞世,被媒体冠以复旦大学抗癌女博士称号的于娟,除了为后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以及一本此生未完成外,还有一个在老家建“挪威的森林”的遗愿。
在选好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黄木连”后,为了能建成能源林,于妈妈日夜操劳。为筹备资金,把自己在济宁的房子卖了。为了选到好的黄连木,她一个人去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从树苗材质到价格,她都一一过问。60多岁的人,还东奔西跑的,身子都快垮掉了。
刚开始少量楷树苗死亡,而后不足一月间死亡树苗飞速增加,最终活下来的不足30%。为了让树苗健康成长,舒平更加投入,“每早6点起床,带着午饭上山,为树苗浇水、松土,日头下山了才回住处。”忙碌中,舒平暂时忘却失去女儿的痛苦,收获了安慰和宁静。
坚韧、执着的舒平感动了附近村民,他们在农闲之余,开始自发跟着舒平到山上打理树苗。村民们明白,舒平是在做一件造福子孙的好事。然而,令他们不明白的是,原本不宽裕的舒平只送树不卖树,对索要树苗的人总是慷慨赠送,不论多少。对此,舒平坦然一笑,说:“每一棵树苗都是女儿生命的延续,大家帮助我照料树苗,让它们在另一个环境茁壮成长,不是更好吗?”
一片奇迹之林
曲阜北部的九仙山,有一片以楷树为主要树种的万亩山林,这片山林有个诗意的名字:挪威森林。
它跟村上春树没有关系。它与梦想有关。它是60多岁的舒平的梦想,梦想有一天,它们能长成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的遮天大树,像挪威的森林那样宁静、唯美。它与追思有关。它是已逝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未竟的事业,她曾经设想,在自己的家乡建一个能源林基地,推动能源林在全国的发展
种树第一年,舒平就遇到了巨大困难。由于缺乏经验,从陕西宝鸡运来的40万株楷树苗,成活仅三成。第二年,舒平把树苗分到周边7个村,让村民一起种,谁种活算谁的。遗憾的是,成活率依然不高。后来,舒平琢磨出办法,秋末冬初把楷树种子和土撒在石缝间,来年春风一吹,这些种子就破土发芽,在山石上坚韧生长。这种方式成活率在70%到8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挪威森林”这个公益项目,除了九仙山的万亩山林,云南、福建、贵州、河北等地都有了“挪威森林”项目,或大或小,30多个。舒平最大的心愿,就是更多的人加入种树的队伍,让“挪威森林”遍布大江南北,走进每个人心底。而她自己,要“种到种不动为止”
6年来,“挪威森林”公益林通过网络、校友群、读书会等形式广泛传播,志愿者、义工团、校友会、网友团队等纷纷纷加入到“挪威森林”的共建中。如今,“挪威森林”已达1万余亩。
这是一片汇聚了希望和爱的森林是一片正在茁壮成长的“奇迹之林”
“有生之年,我会尽全力把这片公益林建设好、管理好,如果哪一天干不动了,我想把它无偿捐出去,它是属于大家和社会的。”舒平说,这不仅是自己的想法,也是女儿的心愿。对于种植公益林,于娟丈夫赵斌元写道:“慢慢来,种树也罢、科研也罢、教子也罢、工作也罢,一点一滴地用心,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哪怕那么一点点。这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自己快乐又能让别人快乐,有什么理由做不成呢?”“世界那么大,变化那么快,我们都需要在心里留一块共有的安静的土地,种上一棵树,一起守望,等世界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