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片的歷史 不能邁過它

  文·鄭 軍

  ■影像空間

  沒看過《鬼吹燈》,對我來說《九層妖塔》是個全新的故事。或許正因為沒有觀影預期,才從裡面看到很多熟悉的東西。這就是80年代早期那種科幻,從題材到風格都很像。西部荒野裡有怪獸吃人?童恩正寫過。從墓道裡穿越時空?鄭文光寫過。彭加木失蹤案?當時還激發葉永烈去寫《腐蝕》。

  至於外星人題材,當時不知道有多少中國科幻作家寫過。那時寫外星人和今天不同,是把外星人當成需要探索的神秘現象,而不是當成一種已知元素,寫他們如何入侵或者與人類相愛。特異功能也是當年科幻的常客,現在幾乎沒人寫了。當然,今天再拍特異功能,已經不好象當年那樣正面描寫,所以在影片裡成了笑料。

  陸川和我同年出生,估計他和我一樣,也是從小看這些科幻故事長大的。所以有機會就把它們填充在電影裡。除了服裝、道具和當年的流行歌曲,這些老式科幻題材更是懷舊因素,道出了影響主創者成長的因素。雖然沒打上“科幻”標志,但它無疑是典型的科幻片。

  加上這次,本片我已經“三刷”,故事早就清楚,我就用“拉片子”的方式,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欣賞它的服、化、道,它精巧的鏡頭表現,以及演員的表演。

  與先前打著“科幻”標簽的國片不同,《九層妖塔》在細節上精益求精。開場講749所在高原地區挖掘化石,人們臉上都被晒成紫黑色。我當年有位來自青海的同學就是這種膚色。后來,胡八一就恢復了城裡人的膚色。石油小鎮於1983年被襲擊時,那輛汽車的漆是新的,等到1985年被發現時已經鏽跡斑斑。飯票和工作証的樣式也都是我小時候常見的。科幻、魔幻、古裝、戰爭這些故事的場面日常生活中見不到,如果細節不真實便很容易讓觀眾出戲。

  陸川在這部電影裡精心設計了各種鏡頭語言。開場那個推小車的長鏡頭,一下子就把時間、地點和人物三要素交待清楚。探險隊下到冰宮時,鏡頭從胡八一身邊后退,隊伍則向前走,緩緩地展現出冰宮之宏大。怪獸第一次襲擊小鎮時完全沒露出真容,而是用主持和觀眾的表演制造恐怖氣氛。

  本片所體現的這些長處不是錢的問題,需要導演掌握科幻片的畫面語言特點。把同樣多的錢交給張藝謀,他會給觀眾弄大色塊和團體操。本來就虛幻的故事,被這些象征手法搞得容易出戲。所以我很不看好他正在拍的《長城》,但陸川在幻想類影片這方面已經及格了。

  作為中國科幻片走向成熟的漫長歷程中的一步,本片不成熟的地方也很多。比如石油小鎮遭襲后卷入時空旋渦,兩年后才被找到。這一點台詞沒交待明白,后來用了幾道閃光表現時空變換,也是不清不楚。銀子彈出現得非常突兀,而且沒下文。姚晨表演很用心,但她那張喜劇臉不適合片子裡超自然力量的角色。如果不是身價有別,她和唐嫣角色互換會更好。

  不論如何,希望真想創作科幻片的朋友多看看此片,經驗教訓都值得借鑒。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