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疯狂系列”史上最差?我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有位导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电影票房这东西,差不多就行,又不是开矿。”
究竟是谁敢说出如此狂的话?......
还能有谁。
宁浩本浩呗。
究竟拥有怎样底气,才敢如此不屑于票房?
毕竟宁浩的雄厚背景和历史战绩硬核得不像话。
2006年在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扶持下,不到30岁的宁浩一鸣惊人杀入商业电影圈,打破了原有的喜剧电影格局,同时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灵药”:
国产多线叙事黑色喜剧类型模式的《疯狂的石头》以300万的投资博得超出成本十倍的票房;
沿用“石头”模式的《疯狂的赛车》又以一千万的投资创下上亿的票房成绩;
而《心花路放》则以中等成本最终带来11.67亿的票房,并令中等成本国产喜剧正式进入商业好时代......
(这个经典镜头可以让我笑一年!)
到了今年,宁浩的新作《疯狂外星人》再次突破20亿大关,成为春节档紧随《流浪地球》之后的第二赢家,
同时,也成为中国影史上第15部票房破20亿的影片!
不屑于票房,票房却蹭蹭蹭往上涨......这难道是传说中的“一路躺赢”?
那你就想错了。
他靠的可不是“躺”,而是“拼”!
别人是“拼颜值”、“拼爹”和“拼家底”,
他拼的是“热爱”、“专注”和“实力”。
他到底有多拼?
看看这部《疯狂的外星人》就知道。
《疯狂的外星人》
导演:宁浩
编剧:刘慈欣,孙小杭,吴楠
类型:喜剧、剧情、科幻
主演:黄渤,沈腾
片长:116分钟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善于运用“多线性叙事”融入电影的导演,出人意料的是,宁浩在这部片子中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不少喜欢他的人对此还有些失望。
但实际上,《疯狂的外星人》的呈现效果绝对不负众望。
理由如下——
01
故事内核够硬
故事走向一:
外星人到达地球遇黄渤,俏沈腾不信外星人。
第三次出现在宁浩电影中的小市民耿浩再次以青岛方言向民警叔叔雷佳音一通关于外星人“差点没给我掼死“的血泪控诉。
接着沈腾的出现,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疯狂。
他相信耿浩?
才怪。
他指着耿浩说他是喝大了,还瞎掰一通——
我就是外星人行不行?
外星人电影的套路通常是:
相信外星人的未必见得着外星人,但不相信外星人的,那是肯定要被啪啪打脸的。
果然镜头一转,故事走向二来了:
沈腾黄渤智斗外星人,山争哥哥怒视傻导游。
之前还不相信外星人的沈腾就开始打电话报警称有外星人,还说“再晚点过来,地球都快换主人了”。
行呗。
大头哥哥雷佳音这样的民警还是很硬气的——
管他外星人不外星人,通通遣返!
这波操作真是6666666啊。
当沈腾刚打完举报电影,就看到外星人徐峥在后面盯着自己,忽悠,接着忽悠——
误会你能听得懂吗,大哥?
一场机智的斗智斗勇之后,黄渤和沈腾被折腾得满目疮痍。
而沈腾简单的几个字“毁灭吧,赶紧的,累了”,我估摸着,应该会引发影院里的一阵爆笑吧。
毕竟宁浩的黑色幽默+沈腾这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具有不可轻视的巨大能量呢。
02
荒诞和文化冲突
荒诞:
宁浩的电影,“荒诞”是不变的底色。
他自称荒诞派,比起喜剧,他更喜欢别人把自己的电影称为“荒诞剧”。
“荒诞”一词作为艺术手法,来源于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
而后现代主义的底色,说白了就是“解构”。
比如摇滚是对经典音乐的解构,《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解构。
看似轻松的喜剧形式下面,表达的往往是严肃的悲剧主题。
比起用理性规划出的阶级社会,荒诞派更喜欢肢解原有的秩序,让一切归于混乱。
混乱之中,才能看出真实的人性。
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一种更为高阶的外星文明降落在地球上,阴差阳错失去超能力,与强势的西方文化以及东方文化撞个满怀,
即「外星文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更直观点说,这三种文化分别代表的是外星智慧生物、人类精英和底层人民。
三方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正是推进情节发展的核心力量。
荒诞,则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影片里存在一条若隐若现的鄙视链:
外星人>C国精英>底层群众>猴子
高等级的人傲慢轻蔑,看下一等人就如同人看动物。
然而宁浩并不喜欢这条鄙视链。
任何一个人物都是有价值的,不是说你觉得高级的就要怎么怎么样,你就不尊重别人。
逻辑链里头千万不要高傲和狂妄,谁狂妄谁倒霉。
影片中,他便用“荒诞”跟世界开了个玩笑——
最高等的外星人被当做猴子训练呵斥,C国精英被两个穷人耍的团团转。
等级倒置,秩序全无。
是不是恍然大悟?
这就对了。
03
小人物!小人物!小人物!
宁浩从骨子里就不相信高大上那一套,他只相信小人物。
他是这样说的——
“这个事情谁也别牛逼,谁也别觉得自个儿是高级的文明。自以为是和骄傲是所有生物体最愚蠢的一种品质,因为无知才会催生自以为是。”
有趣的是,从《疯狂的石头》以后的12年里,宁浩自个变成了电影界的大人物,但他仍活在小人物的世界里。
该片的灵感来源《乡村教师》主要突出了教师教给孩子的知识拯救了全人类;
而该片最后的胜利则由两位默默无闻的底层人民意外获得。
小说和电影虽在情节上大相径庭,却拥有相同的内核,即——不要忽略任何人的价值和尊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而纵观宁浩的所有作品,镜头下多以身份卑微的小人物为主,他们真实且接地气,并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一连串阴差阳错事件中小人物逐渐树立起英雄般的使命感。
从小人物到救世英雄的转变,更凸显了每一个个体的潜能和价值,平凡人与观众的情绪共通、价值亦不谋而合。
这就是宁浩。
这就是国产电影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