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翻滚吧!阿信》:热血励志背后,是家庭教育的深刻启迪
写在前面:
2011年,《翻滚吧!阿信》刚上映的时候,当年20多岁的我看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9年后的今天,孩子已上小学的我,重温《翻滚吧!阿信》,赫然发现原来青春励志的影片背后,还隐藏着关于家庭教育“三个一致”的深刻启迪。
本文,将结合主演彭于晏的人生经历,从剧情设计、主题启迪两个角度,解读本片艺术魅力背后蕴含的家庭教育“三个一致”的巨大现实意义。
01 金马奖《翻滚吧!阿信》,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翻滚吧!阿信》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热血励志佳作,凭借这部电影,主演彭于晏成功提名当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开启了演艺生涯的“翻滚”之旅。随着接下来在《激战》、《破风》、《湄公河行动》等多部优质影片中的持续精彩表演,彭于晏正式跻身一线巨星之列。
《翻滚吧!阿信》讲述了少年林育信(彭于晏 饰)自幼喜欢上了体操,被教练免费招入体操队后,他依靠天分和努力逐渐崭露头角。
可是,由于天生小儿麻痹症导致的长短脚使他体操水平难以继续提高。在开水果店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林育信退出体操队回店里帮着卖水果。
青春叛逆的林育信与好友菜脯,整日在街头与各路人马拼斗,并因此结识了为他传递呼机信息的电话秘书559。因得罪黑帮大哥之子木瓜,林育信和菜脯远走台北避祸。在卷入帮派仇杀,亲眼目睹菜脯惨死街头后,林育信毅然决定返回老家体操队,去追寻人生最初的梦想……
《翻滚吧!阿信》上映后,在第48届台北金马影展和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分别斩获5项大奖,并荣获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和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很多人把这部影片定义为“青春励志片”,或“追求梦想片”。而如果结合主演彭于晏的人生成长经历,会发现导演林育贤赋予了这部影片深厚的家庭教育意蕴。比如,现实中的彭于晏和片中的林育信,都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特殊的成长教育,铺就了特殊的人生之路……
02 剧情设计:三组人物关系的精巧设计,有机串联整部剧情,在缺憾中蕴藏完美,在巧合中存在必然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本片精巧设计了亲情、师情、友情三组人物关系,刻画了慈母、良师、益友三类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有机串联整部剧情。
亲情—慈母的无私与局限。影片13分30秒,出现林育信与妈妈、弟弟一起吃饭的场景,隐喻交代了他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一个女性独自养育两个孩子,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单亲家庭的背景,既凸显了林妈妈的无私和伟大,也为她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埋下伏笔。这一点,可从几个细节上,窥见在她对林育信体操梦的矛盾:
(1)影片7分20秒,幼年林育信躺在床上,和给他揉腿的妈妈,商量想去体操队:
“妈,我想要练体操好吗?”“要交钱吗?”“教练说不用”“不用就去啊”
(2)影片18分钟,林妈妈和教练的一段对话:
教练:“他很不容易,才能成为一个体操选手,难道你要他就这样放弃?”林妈妈:“体操我是不懂啦,我只知道我们阿信一直都很认真”(停顿了一下,哀伤的表情)“可是教练,你有看过体操选手,是长短腿吗?”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出,面对林育信的体操爱好,作为母亲,她内心深处是支持的。但她也深知孩子身体的残疾,所以她又是矛盾的,担心林育信因练体操会影响了以后的生活,就逼着他按自己认为的、更合理的道路走下去。
师情—良师的坚持与无奈。严师如父,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林育信的师傅,似乎非常贴切。整部影片,林育信的师傅无言展示了三种温情:
(1)慧眼惜才—免费招收幼年的林育信进入体操队,从零起步,用爱心和耐心培育他。
(2)无奈—面对林妈妈要求林育信退出,教练尽管无奈,可也左右不了,只能答应。
(3)大爱无言—面对重回体操队救赎的林育信,教练悄悄用私人关系解决了他和黑帮老大的纠纷,并助他最终夺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单亲的林育信来说,心中的师恩,浓烈地洋溢在眼神之中。
友情—热血人生的三重味道。曾经,古惑仔是无数青少年的“偶像”。那些兄弟联手,快意江湖的岁月,让青春的荷尔蒙肆意飞扬。
本部影片中,林育信挚友、纯爱、“对手”之间的情义,让人沉醉其中,精彩叫绝。
挚友—曾经年少时,哪个男孩不幻想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林育信是幸运的,他拥有菜脯这样的人生挚友,可以街头同醉,可以两肋插刀,所谓好友,概莫如此!
纯爱—林育信与电话秘书559的关系,严格来说,不算爱情,毕竟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正式见过面。但正是这懵懂的青涩之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初恋,纯纯的涩甜。
“对手”—林育信与黑帮之子木瓜的关系一波三折,而历经了纠缠斗杀,甚至菜脯因此而命丧他乡后,两人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木瓜也成了林育信夺冠的“助推力”。
有人认为,林育信的人生关系是有缺憾的,比如单亲。
有人认为,林育信的人生关系太多“巧合”,比如和黑帮的恩怨。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场戏,其他人都是看客,作为主角的只有自己!
03 教育启迪: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原点和出发点,家庭教育应该做到“三个一致”
(1)家庭成员教育观念要一致。
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父母两方的教育观念要一致,同时要尽可能和孩子达成一致。
本部影片中,关于林育信练体操,林家四口人呈现出三种态度,一家人的观念经历了从“争执”到“一致”的磨合:
林妈妈—情感上支持,“理性上”反对,前期以“反对”为主。
林育信和弟弟—态度鲜明,一致“支持”。
林爸爸—虽然全片是以单亲母亲剧情为主,但在影片结尾,还是交代了在林育信幼年时,临去世的父亲告诉他:“想哭的时候就倒立,这样眼泪就不会流下来了”。
林爸爸传递的这个“倒立”人生信念,虽然没有直接支持林育信练体操,但毫无疑问深刻影响了林育信对体操的认知,潜移默化影响了他选择体操之路。
林妈妈为了照顾林育信的自尊,一直向他隐瞒了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事实(直到最后教练告诉他)。所以,在林妈妈心里“‘残疾人’林育信练体操是不可能成功的,坚持只会耽误他的人生”,而在林育信心里“妈妈只想着开水果店挣钱,从来不考虑我的爱好和感受”,母子之间的隔阂就此产生。
幸运的是,一家人最终达成了理念的一致,拯救了家庭的幸福。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林妈妈早点把“实情”告诉林育信,菜脯还会不会客死他乡?林育信又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2)教育要求和态度要前后一致。
本部影片,与其说是林育信的圆梦之旅,还不如说是他们一家,特别是林妈妈的“救赎”之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最大的心愿。
林妈妈尽管在内心支持他练体操,可“理性”又促使她逼着林育信放弃了体操。
林妈妈充满巨大矛盾的心理和行为,改变了林育信人生的道路。离开体操的林育信像断了线的风筝,偏离了人生的轨道,差一点就像菜脯一样走上人生不归路。
幸运的是,林妈妈最终遵循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帮助救赎了林育信,救赎了家庭,也救赎了她自己!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
家庭和学校,是人生最重要的两大课堂。林育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如严父一般的恩师,使他不仅得以免费进入体操队,而且得到耐心的培养。
可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是发生了冲突。面对执意要求退学的林妈妈,教练只能无奈答应。
而在林育信重返体操队后,教练又和林妈妈深入交流沟通,达成理念上的一致,并且专门针对林育信的长短腿做了特殊的高低鞋垫。
同时,教练告诉了林育信,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是幼年时母亲日复一日的按揉小腿,才极大改善了他的腿部。这个特殊的高低鞋垫,也是林妈妈亲手做的。这番对话,彻底融化了林育信心中与妈妈之间的坚冰。
04 后记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翻滚吧!阿信》,相信每位观众,都会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观影体验。
从影片中,感悟家庭教育“三个一致”的奥义,探寻日常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地让孩子成长,让家庭生活幸福。我想,这就是影片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