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的影响

  一般来说,认为我们比起嘈杂更喜欢安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不得不适应在山区或者乡村里睡觉的经历,因为最初在那里睡觉实在是太安静了。而过去的经验表明,人类能够适应大范围的噪音等级,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格拉斯和辛格(1972年)将人们暴露在非常大声的短促噪音中,然后测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在噪音下的生理反应。刚开始噪音让人感到相当混乱,但在大约四分钟过后,实验对象在任务上做得和没有暴露在噪音下的参照组实验对象一样好,他们的生理反应也同样非常快地下降到和实验参照对象同样的水平。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Photo by Raquel Pedrotti on UnsplashPhoto by Jamar Penny on Unsplash 但是如果人们要集中在超过一个任务上时,在调整适应上就有局限了,并且嘈杂的噪音会变得更加棘手。例如,高级别的噪音会影响到要同时监督三个刻度盘的实验对象的表现, 就像飞行员或者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任务一样(布罗德本特,1957年)。同样,噪音没有影响实验对象操控方向盘追踪线路的能力,但却影响了实验对象在追踪时重复数字的能力。

  Photo by Illia Cherednychenko on UnsplashPhoto by Mael BALLAND on Unsplash 或许在对噪音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噪音的可预测性比噪音的大小更重要。与在噪音意外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相比,即使噪音相当大,我们也更多能忽略长期的背景噪音。在格拉斯和辛格的研究中,实验对象暴露在噪音下做任务,一些实验对象听的是大声的噪音,而另外一些听的是轻微的噪音。对一些实验对象,噪音以精确一分钟的间隔播放(可预测的噪音); 其他人也听同样的噪音,但噪音以随机的间隔播放(不可预测的噪音)。实验对象表明,可预测的噪音和不可预测的噪音同样让人感到恼火,而在实验的噪声部分,所有实验对象的表现水平都差不多,但是当实验对象被要求在没有噪音的环境下校对书写材料时,不同的噪音环境有着相当不同的影响。如表1所示,在不可预测的噪音中进行的校对任务比在可预测噪音中进行的校对任务出现的错误更多。而在这个任务中,不可预测的轻噪音实际上比可预测的重噪音产生的错误要稍微多一些。

  表1:校对错误与噪音Photo byThought CatalogonUnsplash 显而易见,不可预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噪音使人产生更多的疲劳,但是,这种疲劳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在行为表现上看到其影响。

  可预测性不是唯一减少或消除噪音的消极影响的变量。另一个可变因素是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知道他或她有能控制自己适应噪音的能力,似乎就消除了噪音的负面影响和后效应,这是真的,即便一个人从未真正自行选择屏蔽掉噪音(格拉斯和辛格,1972年),只要知道自己有控制能力就足够了。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研究只是在短时间内将人暴露在噪音中,并且只研究了短暂的影响。但对噪音环境的主要担忧是,日复一日的住在嘈杂的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持久的影响。一项研究表明,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无中生有。在临近洛杉矶最繁忙的机场的学校上学的学生和在安静社区的学校上学的小学生相对比发现,在环境嘈杂的学校上学的孩子比在环境安静的学校上学的孩子的血压更高,而且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对噪音的适应性。事实上,孩子在嘈杂的学校上学的时间越久,他们会变得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样的影响也似乎会持续很久。一项后续研究表明,搬去较少噪音的课室的孩子,在一年后仍然比那些总是在安静的学校上学的学生更无法集中注意力(科恩等人,1981年)。应当注意的是,这两组儿童是经过调查员精心匹配的,因此他们在年龄、种族和社会阶层上具有可比性。

  Photo bypan xiaozhe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