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橡树《观网红隧道 赏晚秋余韵》

  乡间午后,初冬阳光和暖。难得这样好天气,有村妇安坐路边,以一床畅享日光浴的大红被作衬,晒太阳聊家常绣鞋垫,日子富足安宁。饭后表哥突发兴致,说要带我们走一走尚未完全竣工的城(口)开(州)高速,去感受一下雪宝山网红隧道,看一看大巴山晚秋余韵。

  从开州城区到和谦镇,算得上是我以前往来最多的路,从双脚丈量到自行车骑行、从坐大巴到自驾,不说沿途了然于心,但村镇地名也是烂熟于口。可是,当汽车在高速上一路狂奔,不但那些作为参照的村庄常隐于高架之下、隧道之外,就是左右山形地貌,似乎也因观看的高度与角度而不可确认,一切变得陌生起来,好在有表哥沿途介绍。过去非数小时以上不能通达的车程,如今因高速公路的开通,竟然只需四十来分钟,表哥的兴奋显而易见。在这个高速已四通八达的今天,如果不了解他的过去,你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今天的喜悦,因为,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曾被这一路大山围堵近十年!

  当我还在刻舟求剑找寻往日记忆,汽车一下驶入开通路段终点:雪宝山隧道。雪宝山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其海拔高度从460米直达2626米,年平均气温6—10摄氏度,即便盛夏七月,其平均气温也只有16—20摄氏度,这在以火炉著称的重庆来说,单是念一念它的名字,似乎都能感受到它的清凉。表哥说,近年夏季酷热难耐时,常有开州城区的人到山上避暑,唯一的问题,是交通与设施不尽完善。除了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雪宝山因台源丛峰槽谷地貌褶皱强烈,群山雄奇、峰峦叠嶂、危岩峭壁、深谷如切,却在山顶形成了多个平台,因此,避暑观光前途无量。但在这样复杂的地形地貌间筑路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我们是谁呀,那“基建狂魔”的称谓并非浪得虚名,遇河架桥、逢山挖洞早已超越神话,桥、隧工程无论体量或是工艺技术都日新月异,我不知道,眼前这隧道凭什么走红?

  我在水泥灰的隧道内自顾想着,突然眼前一亮,好像谁应时打开了洞顶巨型天窗,任蓝天白云风涌进来铺展开去,云影浮动天光乍现,人心也跟着轻盈起来。两侧洞壁也失了规范,取而代之的,是柔绿草坡紧邻路沿、层叠青山逶迤相伴,逼真的视觉效果,让人完全忘了汽车正穿行在大山之腹。表哥介绍,说这11505米长(左线)的雪宝山隧道,因这手绘的巨无霸四季壁画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今天也带我们来跟个风冒个泡。我得感谢我的亲人们,知我玩心如童,每回必抽时间带我到处走走,实实在在被宠的感觉真好。想想数十年来隧道过了不少,从最初的徒手开凿、岩石祼露、黑灯瞎火,到机械凿穿、水泥敷面、灯光齐备,再到如今盾构推进、宽敞明亮、彩绘满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隧道也从单一的通行功能,慢慢有了人文关怀,让你不但行得通,还要行得美,生在这个时代,我不能说自己不幸运。

  出隧道便是“雪宝山北”出口,行政区划已是城口地界,例行核酸检测少不了。两个年轻妹儿一边取样一边问我们来这里干啥?我说看风景呀。此话一出,妹儿莫名地笑起来,她清脆如铃、天真无邪的笑声,仿佛我在光天化日下对她说了个弥天大谎,难道我刚才说错了什么吗?直至她笑停,反问说“这里有风景?我们怎么没觉得?”我一时语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她在此山中啊。

  我们拍了两张打卡照,正要掉头重上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对面车道封闭,回程只能走老路到谭家镇再上。听到这样的回答,表哥立即懵了,悔不当初。而我恰恰相反,不但没生出一点同理心,反倒满心窃喜偷着傻乐,只为不一样的风景又在前方等着了。

  无奈又别无选择的表哥,只好迅速调整心态,载着我们,一头钻进隐于山中林下的老路。没走多远,便遇鸡公梁隧道群。我不知何时生出了行进中以隧道口为框取景的嗜好,而鸡公梁隧道群也一点没有辜负我。老隧道每个都不长,且间距还短,于是在1号隧道口,不但拍到了洞外树绿杉红的林景,也拍到了1、2、3号隧道一串相连的透视效果,那感觉,越来越小的2、3号隧道像极了大山的指环。在行进中由这样的洞口观景绝对魔幻,一线云天、断续山影、迷离树色纷纷而来,只此一处,绕路便值。3号隧道口更是完全按美学布的景:远山黛青夹彩,近则红杉夹道、森绿打底,让人爱意顿生。4号隧道口更是完全成了它的镜像。出隧道群,道路蜿蜒如扭动的纤腰,向前伸进看不见的山褶,在你以为的荒无人烟处,猝不及防为你呈上一个武陵源:如屏大山之下,夹道彩林之侧,几栋粉墙青瓦、民居半隐其中……这一刻,我看到仙居乐土,也看到人间烟火,所谓武陵源,大概莫过如此吧。

  山路盘旋而下,表哥讲起他年轻时在关面乡工作的日子,单是每次进出都如长征一般,即便卡准时间辗转坐上大巴车,下车后,也需在山高坡陡的大巴山深处用脚步丈量几十公里,这种时候,运气(主要是天气)与体力一样都不能少。想起他一同事,某次走这趟竟然吃下了三十多个煮鸡蛋!初听张口结舌,细想时间无限,谁知他走了多久。如果遇到夏雨冬雪,便不只是单纯的行路难了,随时恭候的山洪泥石流,让谁遇见不心惊呢。

  说着行路难便真的遇到行路难了。在高速公路施工路段,高高的桩基下老路早已面目全非,流水四淌道路坑洼,有些地方,还不得不改道,用忽左忽右的简易便桥搭在河上替代,想表哥心里大概划根火柴便能点燃,而我装着什么也不知,方向盘在他手里,我只管看风景好了。

  坐在车上,窗外风景如幻灯片,仰望群山巍巍、峰峦交错,山上林木繁茂、山色森然,人行其间,与蝼蚁无别,敬畏之心骤起。路边杉树与枫树还保留着火焰红的秋色,虽不热烈,但在如海的森林绿中也足以点染成趣。

  当山路终于降到谷底,一溪清流、两岸高山,路如长虫穿行其间,那感觉,就像走进无顶彩绘隧道。虽有一河隔两岸,但从某些弯道的视觉看,道路竟被两岸高山封得严丝合缝,一时不知所向,直待走近,它又慢慢自动分开,像一道道巨型感应门,它们是天人的雄关吗?

  我们一路聊着走着,至谭家镇,终于如表哥愿上了高速公路,狂奔回家。

  (作者系开州区退休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