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成都历史 成都考古中心首次向公众亮相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即将正式投入使用。12月13日,30余名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报名的市民来到成都考古中心,抢先一步,一睹为快。
从现代瓷砖到商周红烧土,走进考古的历史之道,看陶片如何变身成完整的陶器,再了解考古如何复原4000多年前的模拟人像。近距离观赏考古出土的珍贵青铜器、漆木器、铁器,沉浸式感受成都千年的历史变化……踩着跨越千年光阴的道路,步入时光逆旅,一起回到古代成都。
据了解,这也是202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年度社教活动“拨云见日——成都考古社教行”的第三场重磅活动。
从现代瓷砖到商周红烧土 走进时空隧道
“玻璃下面是古代的地砖吗?”有观众注意到了脚下的细节。展厅入口处,一面巨大的玻璃罩下,铺设出从明清时期到商周时期的道路。明清时期是规整的大块石板路、唐宋时期则是砖铺路、商周时期则是朴素的红烧土路。每迈出一步,可谓“走过千年”。
“我们采取这种设计,主要是希望参观者从脚下现代的瓷砖路开始,一步步向里走,一步步接近过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列宣传部主任唐淼说,这是设计者的意图,也是此次参观的内容和意义,城市是多元的,随着考古发现的道路,走进历史之道。
成都考古中心的展陈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讲述“考古是什么”和成都考古的成果。在“考古是什么”的展厅中,唐淼向来访者介绍了田野考古的概念、考古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仪器、以及基本的考古学知识,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构成等。
“原来一件文物进入博物馆之前,要经历这么多过程。”张女士感叹,之前从未系统地看到过考古工作的全面展示,这次算是一饱眼福。参加这次活动,也了解文物从发现到展出的过程,了解到许多考古知识和考古队员的不易。
唐淼说,让更多人实实在在地看到考古工作到底是做什么,也是成都考古中心策展的初衷。在考古领域,许多问题并不能一次性解释清楚。而考古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成都考古中心的常设展旨在让公众通过考古成果了解历史,更了解考古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考古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意义。”
古代成都人长啥样?考古复原4000多年前的成都人像
在展示科技考古手段的展示墙上,一名男子的半身像吸引了不少来访者的关注。这是策展团队根据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出土的一尊男性头骨复原而成。
“他的皮肤颜色、胡须是我们经过一定想象复原的。但是他的骨骼,例如鼻子、颧骨、眉骨的高低都是由头骨复原而成,其比例和样子是较为还原的。”唐淼说,人像复原背后,是考古、科技、文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2015年和201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中部低洼地带文化层进行了发掘,其中发现的116具人骨资料保存十分完好,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人骨资料。
专家们发现,这些骨骸遗存中,出现了长江上游地区最早的拔牙现象。这个发现使考古工作人员对成都平原史前史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说明宝墩古城、高山古城、盐店古城等并非凭空出现,高山一期遗存的居民在此之前已经在成都平原进行了多年的生产生活活动,为城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也体现了文化和人群在不同方向的流动。
更为深刻的一层意思是,高山遗址证明了宝墩文化与川西高原马家窑之间的关系,现在,学界多数观点认为,成都平原最早的人群来源于川西高原马家窑。
透物见人、见事,通过考古发现了解考古工作,这也是成都考古中心的社教活动的目的,希望更多人认识考古和它背后的故事。
精心讲述考古故事 ?成都矛、战国漆床等精品展品令人赞叹
在成都考古中心,考古成就的展示主要是按照时间线来设置。从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再到汉、唐、明清……每一个历史环节,策展人都用成都丰富的考古发现展示。
成都青白江双元村M154号墓出土的系列青铜器也首次长期面向公众展出,这些随葬品反映出除蜀地土著文化因素外,还包含有楚文化、吴越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等因素。
为了方便来访者理解,唐淼打了一个比方:假设未来的考古学家在四川发现了一个大锅配套很多小碗和许多竹签这样的器物群,而在北方发现了一组大碗的器物群,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属于两个不同的人群。如果在发现通常分布一组大碗器物群的北方区域发现了一个大锅配套竹签、小碗的器物群,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四川和北方是存在文化交流的。“这可能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是希望大家从中理解考古学的思维方式。”唐淼说。
此外,首次展览的成都矛、华丽无比的战国漆床、特别设计展陈的生僻字“识字墙”等明星展品,让来访者屡次赞叹。
2017年出土于蒲江飞虎村的成都矛,证明成都的城市称谓早在战国晚期就已存在,将成都城市称谓的历史向前推了200年;被誉为“古蜀第一床”的成都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漆床,吸引了大家纷纷驻足拍摄留念,它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造型精美,色泽艳丽;在特别设计的“识字墙”旁,爱好者们纷纷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枚“生僻字”,了解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
“今天收获特别多。”周先生是一名考古爱好者,他通过成都考古公众号报名参与了这次活动。他说,考古人参与到展示的设计中,非常专业,也很有创意。让他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现代的春熙路附近所做的三层展示,让人一眼便能看出历史和变化。他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带有这类想法的文创产品,用来培养孩子的兴趣,或者在市面上进行推广,都非常不错。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