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第二季09《实业》:中国“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的波澜人生

  

  “儒生”张謇波澜曲折的仕途之路

  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张謇和同时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通过科举之路,建功立业,大展抱负。但他出身“冷籍”,这使他的科举之路遭遇挫折。保守的父亲破天荒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花钱买通别县的名额,让张謇冒名应试,终于考上秀才。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会试时,命运再次捉弄了他。他因“冒名顶替”,成为被人要挟的把柄,最终拖累全家都陷入困顿。

  

  仕途无望的张謇,一度变得意志消沉,直到遇见伯乐——时任南通州知州孙云锦。在孙云锦的帮助下,张謇“冒名顶替”的祸事得以平息,并成为孙云锦的私人秘书。后来孙云锦又介绍他结识了淮军重要将领吴长庆,成为吴府幕僚。其后数载,张謇随吴长庆东征西讨,直至吴长庆因政治斗争郁郁而终,才回到南通这个生养他的地方。

  

  过去数年,张謇曾亲眼目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但回到南通后,他还是将理想寄托在了科举上,因为科举考试,是作为儒生的他心中唯一的“正统之道”。于是,张謇重启科举生涯,终于在42岁时,高中状元,再次进入政坛。朝廷上的政治斗争并没有停止,争权夺利的重要性,似乎超过了拯救国家本身,这让张謇极度失望,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另外一端。

  

  “实业家”张謇救国安民的一生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遭受前所未有的耻辱。战争失利带来的创痛,激发了众多有志之士的爱国热情,其中就包括张謇。他终于意识到,清王朝已无可救药,他决定靠自己去开拓一条“救国安民”的新道路。在反复思考后,他选择了创办“实业”。

  

  张謇开设的第一家工厂——大生纱厂,极具现代企业的气息,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厂”,更不知什么是“股票”的时候,张謇已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随后的十几年里,张謇又创立了近二十家企业,这些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他也尤为看重师范教育,专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兴办女子师范学校。中华民国成立后,张謇的事业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南通,已被张謇改造成为一座新城。这里各式工厂的烟筒林立,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但他理想的“救国”模式,没有办法真正拯救中国。

  

  袁世凯下台后,军阀四起。连年天灾、军阀剥削,再加上外国资本倾轧等,张謇的企业最终破产。他“兴办实业”的希望破灭了,开辟“救国之路”的愿望也最终落空。自他之后,众多渴望救国安民的“探索者”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奋斗毕生,为后辈避开国家发展中的路障,虽迭遭挫折,但报国爱民之心从未有丝毫减损,新的道路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开辟出来。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