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game札记】在纸上束缚中挣扎,在不幸中追求幸福——《纸上的魔法使》
◆本文主要记录作品相关的介绍、测评、分析与引申探讨。
◇评价标准
在某个小岛上,有个小小的图书馆——仅为一个少女而准备的游行寺家的幻想图书。
那里收藏着许多珍奇的书籍,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来说,是个无比幸福的地方。
闭门不出、沉迷阅读的少女游行寺夜子;主人公毒舌的妹妹月社妃;天然呆的女仆伏见理央;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侦探日向彼方——她们如同被引导着一般聚集于此,使得原本寂寞的图书馆也变得热闹起来。
两年后,离开岛屿的主人公因家庭原因,又回到了久违的图书馆。而在过去其并不知晓的“图书馆的秘密”也在等待着主人公的到来。
——书上所记载的内容会在现实中上演,无论记载了什么。
酸甜的恋爱小说会演绎奇迹般浪漫的爱情;奇异的幻想小说则能使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吸血鬼出现;如果书中记载了恐怖的故事,那么幽灵也会浮现在背后。
如今,在现实中上演故事的就是那被称为“魔法书”的存在。
被青春的伤感所晃动的图书馆中盈满了游行寺夜子的逞强、月社妃的毒舌、伏见理央的坚强、日向彼方的闪光。
撒——来一场魔法书般的恋爱吧。
原名:《紙の上の魔法使い》译名:《纸上的魔法使》会社:ウグイスカグラ脚本:ルクル原画:桐葉音乐:めと声优: 姫原ゆう(真中桂子) 伏見 理央 花澤さくら 日向 かなた(日向彼方) 御苑生メイ(小山さほみ) 月社 妃 橘まお(中村麻未) 遊行寺 夜子 小倉結衣(石原愛依梨) クリソベリル(魔法使) 野上結生 本城 奏 八幡七味(宮田華成) 本城 岬 原田友貴 遊行寺 汀 芹園みや(西沢広香) 遊行寺 闇子主人公:四条 瑠璃发售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平台: PC类型:ADV画面尺寸: 1280×720结局数:5(1TE)参考时间:约25小时售价: ¥8,800 (税込¥9,504)分级:R18
【文本】——B- 校园日常+魔幻的背景,“魔法书”的设定有趣。开头精彩,但是中期拖沓,后劲不足;情节推进严重依赖设定,过于都合是一大弊端。角色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对于角色心理的描写充分。故事的主旋律是积极的,并不像部分玩家声称的那样“致郁”。
【画面】——C 立绘尚可,CG较为平庸。
【音乐】——C+ 无主题曲是一大遗憾,但bgm质量较高。
【配音】——B- 除主人公四条琉璃外全角色语音,角色个性鲜明。
【系统】——C- 基本功能具备,但是使用体验不算理想,UI设计上呈现出符合作品内容的书斋风格是加分点。
【游戏性】——N 仅有少量选项,基本无操作性。
适合妹控。
不适合寻求推理要素的玩家。
流派:成长、生死观、纯爱倾向:致郁背景:校园日常、魔法剧本:伪推理角色:兄妹爱、毒舌、性格糟糕缺点:都合主义游戏官网会社官网批评空间页面bangumi页面2DFan页面维基百科(日文)页面百度百科页面伏見 理央
日向 かなた(日向彼方)
月社 妃
遊行寺 夜子↓【剧透分割线】↓
故事的第一章是优秀的,顺利且自然地引出并解释了故事的核心设定——魔法书。但是随后的章节不免有些不断复刻魔法书翻开这一流程的味道,显得愈发乏味。
剧情的推动与解释则几乎完全依赖于魔法书这一设定。优秀的设定构思丰富了这部作品,但对于设定的过度依赖,甚至出现在后文中推翻前文设定说明的情况(诸如先说明魔法书都以宝石命名,但是《伏见理央》等以人名命名的魔法书显然推翻了这一设定);魔法书本身的设定就存在的严重都合(甚至到了能设定角色人格与思维的地步,以至于大部分矛盾也都是由魔法书的内容设定所引发);加之以诸多细节上的漏洞......在追求剧情反转的同时牺牲了逻辑性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要缺陷。
另一方面,作品丰富的内心活动描写以及大量使用旁白,如同讲述故事一般的叙事方式则可圈可点。而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登场角色形象则是作品的又一大亮点。
如同不同的宝石具有不同光辉一样,不同的登场角色,其光辉亦各不相同。
理央与其他登场角色最显著的差别为其从一开始就是纸上的存在,是暗子为夜子的幸福而创造的(工具人),并未存在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个体 “伏见理央”这一原型。
理央是不自由的,从出生就被重重设设定所限制,没有言语的自由,没有行动的自由,甚至没有爱上某个人的自由……总而言之,没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哪怕借助魔法书的力量在《芙蓉石》中经历一场转瞬即逝的恋爱,也只能以退场而告终,琉璃对其而言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即便如此,理央也以及尽自己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反抗了这些束缚。
在最终结局中,夜子解除了束缚着理央的设定,也算是理央能得到的唯一救赎。
妃的故事是悲剧的美学。
因为妃的存在,本作品被无数(怀着恶意的)玩家推荐给妹控们。不可否认,这都是妃人格魅力的功劳。(月社妃与《绝园的暴风雨》中登场的不破爱花有诸多相似:同样是妹妹;睿智而不张扬;对待爱人时在他人面前冷淡,仅在独处时表现本心;同为自杀,同样在死后依然推动剧情等等。)
妃对于自身纯洁性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甚至在与猫亲近时都会先确认猫的性别),这样的妃自然是绝对无法原谅《缟玛瑙》的展开;同样的,基于月社妃被暗子创作出的《月社妃》也无法原谅自身虚伪的存在。
二度殉情的选择,二度陨落的闪光。对于无法改变不幸现状的妃来说,这是其能坚持的最后一件事——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妃的柔弱是现实中的无力,是在恶劣家境环境中的孤立,是在《缟玛瑙》展开时的无助,是在深知自己在琉璃心中仅为第二位时的无可奈何;妃的强大则是精神力量的强大,是打破禁忌爱上兄长的勇气,是在魔法书设定限制下笑着殉情的抉择,是在认清现实后坦然认输的洒脱。
意志的力量在天空划过一丝的闪光,很快其存在的现实就被消灭了;但是其存在过的历史却是无法磨灭的。
[妃与彼方的对比放在彼方的版块。]
夜子,本作品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故事的核心,故事为夜子而起,因夜子而终,而在一开始看似主人公的琉璃不过是故事的讲述者罢了。
夜子因为天生的白发红眼而受到遊行寺家的厌恶与迫害,在冷漠无情、充满恶意的人群中间唯有母亲遊行寺暗子深爱着夜子。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夜子害怕与他人接触,不擅长交流,唯我独尊的性格。故一旦遭遇不如意的情况,夜子就会有意无意地借助魔法书的力量去追求幸福。
夜子是故事中大部分角色悲剧性经历的根本原因,但是夜子本人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悲剧的受害者呢。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诚然,这不会改变夜子所作的行为对于其他角色造成伤害的事实,对于角色来说,是否原谅夜子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对于玩家来说亦如此。
故事的主线正是夜子逐渐摆脱几乎已经成为其天性的不成熟状态,不再依赖魔法书,而是用自身的力量面对这个世界的成长历程,如同月相由亏转盈。诚然,成长是伴随着痛苦与失去的,但是这并非成长本身所导致的,而是夜子成长前的不成熟状态所导致的。成长本身的价值并不会因为这些失去而改变。成长这一事实依然是可喜的。
彼方是太阳,是所有角色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起初,笔者仅将彼方视为凑个人线路的一般角色,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发现彼方才是代表作品基调的角色,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1号。
彼方的故事是奋斗的故事,如同《蓝宝石》所描述的,失去了一切的少女通过奋斗又重获这一切的故事。本作的故事同时也是彼方的奋斗史——在最先表白,距离胜利仅有一步之遥时跌入黑夜;而又在《翡翠》中相会;在《紫水晶》中再度登台;最终取回在《蓝宝石》中失去的一切。
妃与彼方的选择对比
彼方的奋斗与妃的坚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妃向生而死,彼方向死而生。
对于妃来说,死亡是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终极诠释,当生存所导致的结果会抵触自己意志——对于自身纯洁性的坚守的时候,妃选择舍鱼而取熊掌。两度殉情均为妃自身意志的体现。
与妃不同,《萤石》中彼方在被问及如果处在《琉璃》的处境下会如何选择的时候,彼方答,会以纸上的身份活下去,并且抓住自己的幸福。对于彼方来说,幸福并非坚守什么,而是获得什么。无论是被琉璃遗后依然不离不弃的追求琉璃;还是在琉璃身处险境的时候挡在汀的面前;乃至在琉璃因为被修改设定而对自己大打出手的时候……彼方都在努力获取琉璃的爱。
两者选择的出发点其实基于同样的观念——追求幸福——更进一步的说,是追求自身存在意义的实现。但是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不同价值判断导致她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她们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她们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她们本身之中。
本作的隐藏角色,游行寺家先祖的女儿,也是被诅咒的白发赤眼的魔法使这一传说的由来。与夜子在外貌上十分相似,但是遭遇更加悲惨的少女,同时也是最大的黑幕。
与夜子同理,悲惨的境遇不能掩饰其行为对于其他角色的伤害。在特典中,萤(妃的猫)到最后也没有原谅魔法使。
在结尾,魔法使也有所改变,并且被其他角色所接纳。(但不可否认其洗白过程显得仓促而无力。)
故事中登场角色的经历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称心如意的,甚至可以说充满了不幸,但即便如此,无论是人还是“书”都在追求各自的幸福。本作是歌颂幸福与对幸福的追求的,是肯定存在的价值的。
《四条琉璃》《月社妃》《伏见理央》等由魔法书所创造出的纸上的存在能否视为“人类”?《琉璃》与琉璃能视为同一个体?进一步地说,曾经爱着《琉璃》的彼方爱上了《琉璃》是否算是再续前缘?
以《琉璃》为例。先从“人类”的定义上看,毫无疑问,被魔法所创造出的纸上存在显然不符合传统生物学对于人类的定义,但是在存在魔法的世界观中,传统生物学的观点还有多少参考价值呢。[笔者愚以为分析特定作品的内容应当放在该作品的特定世界观下进行。]
故在此抛开物质构成形式上的不同,从社会层面与精神层面上来分析《琉璃》与琉璃的异同:
人是一切是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琉璃》在社会层面上发挥了作为一个人的功能,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作品中提到,魔法书是活的,因此《琉璃》也当视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而非单纯机械性地遵循设定而运动的装置。《琉璃》的存在决定了其性质,从《琉璃》所处的地方开始,他将进行选择,而在选择中《琉璃》便选择了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构成《琉璃》存在的设定是源自曾经存在过的琉璃的历史(且不论《琉璃》还原的是“暗子记忆中的琉璃”还是客观存在上的琉璃,从《琉璃》的表现来看,解释为后者比较妥当)。由于纸上设定与现实中的琉璃存在出入,较之琉璃自身,被纸上设定所决定的《琉璃》显然是不同的存在。不同于沼泽人思考实验中的沼泽人,《琉璃》与琉璃在存在上是不相同的,存在的时间也是不连续的,自然并非同一个体。
诚然,《琉璃》与琉璃是不同的——但是琉璃较之于琉璃自身,就是相同的吗?正如同昨天的琉璃与今天的琉璃是不同的,“琉璃”本身就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运动着的,是变化着的。(今天的)彼方爱昨天的琉璃,也爱今天的琉璃;更进一步地说,彼方爱的琉璃是一个范畴,是“若干琉璃的集合”。那么问题为确定这个集合的关键是集合内元素的连续性还是元素之间的相似性。
从原因出发,恋爱是基于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而产生的情感,对于彼方来说,这就是“琉璃的特质”。故明确作为恋爱对象的“若干琉璃的集合”的关键为其构成元素的相似性,也就是这“若干琉璃的集合”所共有的“琉璃的特质”。
只要保留了这些性质,那么哪怕是《琉璃》,依然会是彼方所爱的(从本作来看,《琉璃》显然保留了这种特质)。对于彼方来说,她所爱的《琉璃》与琉璃是统一的,故彼方也实现了再续前缘,蓝宝石的奋斗终将爱意传达。
感谢阅读至此的读者诸君。
愿明天对读者诸君来说又是美好的一天。
原文于公元2019年6月8日发布于bangumi。
古川溯夜
公元201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