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APP频现陷阱!是成人之美还是谋人钱财?

  “发每条信息都要钱”、“花了10多万元,还拿不到联系方式”、“要线下见面,先得刷个价值1万元的‘一生一世’”……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

  

  信息社会,快速脱单APP为适婚男女解决人生大事提供帮助,原本是好事一桩。然而,在不少知名婚恋网站被曝出各种圈钱套路后,又出现了脱单APP无底线吸金的丑闻,频现“荷尔蒙陷阱”,实在令人愤慨。聊天要交钱、不能留下个人联系方式、见面需要先付昂贵礼金……被坑得“人才两空”的网友,直言在这类脱单APP上想要达到脱单目标,简直是在玩充值才能过关的升级游戏。然而,不停地用钱“填坑”,只能换来“越来越大的坑”;想喜结良缘的愿望越真诚越强烈,被坑得就越狠。可以想见,这类脱单APP的做法,根本不是成人之美,而是谋人钱财。

  那么,为什么这类APP还能层出不穷地出现、一波又一波地涌现在需求者的面前呢?首先,是因为不少适婚男女羞于或者是难于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伴侣。家长逼婚、工作繁忙、社交闭锁,也让他们难以从容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同时,过度信赖手机、信赖软件,是当代“打工人”的常见病,层出不穷、言之凿凿的手机软件,又令他们难辨真假,不停地试错,期待最终遇到“对的那一个”,实在是出于无奈。

  市场刚需,并不是黑心产品频出的理由。毕竟,所有手机软件面世都要接受相关应用商店的审核。但为什么谋人钱财、非法占有用户资金,甚至是涉嫌诈骗的婚恋手机软件还能频频面世?目前,各大手机商城软件审核条件,大多更注重于技术范畴,顶多是对于广告违规行为加以限制,或是“不能出现黄赌毒字样”。对于“玩法”与规则,却疏于监管。如此这般,这些看似干净本质却是坑人害人的软件,自然就可以轻松过关面世。

  信息时代,手机软件越来越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应用商店运营方就更应当进一步承担起APP应用上架审核和运营监管责任。技术本身无善恶,但如果技术被心存恶念的人操纵,对公众生活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婚恋关系具有社会属性,婚恋需求如果被牟利、欺诈的软件所绑架、所玩弄,那么,和谐的家庭生活又如何谈起。

  无良婚恋软件该被好好清查,各大应用商店,是不是也该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更严格、更常态的监管了。

  (原题为《脱单APP频现“荷尔蒙陷阱”!是成人之美,还是谋人钱财?》作者 侯江 来源 北京晚报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