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新变

  作者:黄西蒙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几乎占据了近年纪录片领域的半壁江山,其中古墓考古类的纪录片更是独树一帜,在国内外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作品。从题材分类上看,考古类纪录片是历史类纪录片中的一部分,而古墓题材又是考古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虽然这一领域在现实中看似小众,但在纪录片中却一直有较高的热度,这显然与多数观众的强烈好奇心有关,并伴随这一题材较强的悬疑色彩而具备了更高的关注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古墓考古类纪录片都“好看”,虽然纪录片的科教功能依然存在,但如果说教色彩过度,恐怕没法吸引今天的观众了。能把这一题材的纪录片拍得具有可看性乃至戏剧性,显然需要叙事方法上的创新。

  首先,是选择侦探式的叙事方法,虽然考古纪录片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专业性,但这本身与制造悬念、探寻谜团的叙事不矛盾。比如,意大利在2011年推出的纪录片《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就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文本。这部作品由白兰度·奎利西导演,在短短四十多分钟的内容里,比较清晰地讲述了考古学家寻找纳芙蒂蒂木乃伊的故事,在视觉与悬念上极具吸引力。

  纳芙蒂蒂本来就是古埃及历史上很有关注度的一个女性角色,与之有关的埃赫那吞、图坦卡蒙等法老,也是古埃及考古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且很有话题性。因此,这部作品将叙事重点放在对纳芙蒂蒂与这几个悬念色彩很强的人物的关系的考察上,即便不了解纳芙蒂蒂的观众,也不会因为“不了解历史背景”而缺乏观看兴趣。

  再者,增加现代科技元素来增强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张力,这就解决了一些同题材作品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关于古埃及或金字塔的纪录片很多,即便这个题材很火爆,但同题材作品供应过度之后,难免会减少观众的猎奇心理。《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给出一个“寻找纳芙蒂蒂DNA”的叙事悬念,而这显然与近年考古中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有关。因为找到了纳芙蒂蒂的DNA,就可以更好地确认她的身份,以及了解那段历史前后的来龙去脉。

  显然,相比了解简单的历史,今天的观众更多的兴趣在于挖掘那些历史上隐微的细节,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才是大家更加关心的。只有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这一题材的纪录片才有可能被更多人喜欢。

  与之类似的操作,也出现在近年国内的古墓考古题材的纪录片中。由张力、金蓓导演的纪录片《海昏侯》于2019年上映后,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这部作品对近年颇受关注的海昏侯古墓考古挖掘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并给出不少历史深度上的思考,尤其是海昏侯刘贺在汉朝历史中的角色,也得到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与《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类似,DNA技术的应用也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线索,这成为推动叙事节奏的一个关键元素。

  如果打开更多的历史类纪录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启用演员来饰演历史人物,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观看历史剧的快感。比如,近年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喋血长平》《激变玄武门》等作品中,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可以将很多观众感兴趣的细节直观地呈现出来,与纪录片的旁白形成了夹叙夹议的风格。事实上,很多较为冷门的历史题材并没有被拍成历史剧,比如2015年上映的纪录片《八王之乱》很好地弥补了这段历史在历史剧中的空白——囿于各种原因,西晋后期这段历史并没有被拍成历史剧。

  与之类似的,还有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对西夏历史的再现,虽然很多年前有一部关于西夏的历史剧《贺兰雪》,但呈现内容止步于李元昊之死,多数西夏历史并没有被叙述。通过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观众不仅获得了有关西夏历史的基本线索,而且对西夏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由于探索古墓是进入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关键渠道,不论在考古实践中,还是在荧幕呈现上,它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其实,古墓考古的话题的关注度一直不低,只是如何更好地叙事与呈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让它成为严肃古板的说教课程,又不能过度猎奇,沦为追求眼球刺激的三流片子。广大观众也十分期待能看到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作品,在这一点上,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制作者还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黄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