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多生少?人类和动物都进化出了最优的生育策略

  有人想生10个宝宝,有人却连一个都不想生,两者都宣称自己是对的。

  那么,人类究竟应该生几个孩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人类的生育数量,究竟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这一切,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而且,动物界也遵循同样的经济学定律。

  动物生育数量的巨大差异

  同样是为了繁衍下去,动物之间采取的生育策略,差异非常巨大。

  人类一年最多生一胎,每胎一般是1个,极其偶尔的时候多胞胎。

  但有些生物,生育数量极其庞大,有一个月生一窝的,还有一次繁殖排卵上百万乃至于更多的,其繁衍能力完全吊打人类。

  生出这么多宝宝后,完全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百万后代里,只要有一只避开了天敌,成功长大并产下后代,自己就算成功了。

  好像成功概率远大于只有寥寥几个后代的人类。

  是多生好,还是少生好呢?

  纵观整个自然界,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越是低等的生物,繁衍能力越是恐怖,以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通常来说完全不理会后代的死活。

  而越是高等的动物,繁衍后代的数量就越少,培养周期就越长,投入极大的资源和时间,精心照顾,确保每一个后代都能成为优秀的个体。

  这几乎是一个定律,无所谓谁对谁错,每种动物都选择了对自己最优的生育策略。

  而人类社会中的生育规律,也遵循这一定律,每一个阶层的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最优的生育策略。

  穷人养一个孩子是真的便宜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穷人倾向于多生,富人也倾向于多生,而中产倾向于少生,其生育选择截然相反。

  无所谓谁对谁错,每个阶层的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最优的生育策略而已。

  现在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

  为什么穷人倾向于多生?

  听说养一个孩子会消灭一个百万富翁,为什么他们还敢生这么多?

  很多人说,自己不生孩子是因为很穷,没钱生。

  不好意思,你能说出这样的话,那说明你还不够穷。

  因为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在研究为什么穷人倾向于多生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研究清楚什么叫穷人。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每日收入在1美元以下的,算贫困人口,也就是月收入30美元,折合210人民币,换算成年收入2520元左右。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定为1美元而不是2美元?

  联合国的这个标准,是按照人类最低生存条件来的,每个成年人类每天的最低热量消耗为1200大卡,食物的摄入低于这个热量,躺着不动人都会被饿死。

  每天摄入的食物达到了2100大卡以上,人才有可能从事基本的重体力劳动。

  所以联合国制定了标准,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应提供2150大卡热量,而这些食品支出如果超过了总收入的63%,则为贫困人口。

  多出来的那47%的钱,是拿来买衣服,买油盐酱醋的。

  这个标准的制定,合情合理,无可挑剔。

  但食品的价格在各个国家千差万别,而且计算起来太过复杂,并不直观,所以联合国在统计了平均食物价格后,定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日收入1美元,为贫困人口的临界线。

  而每100克大米,含有热量350大卡,600克大米就能提供2150大卡左右的热量,约合1.2斤左右。

  目前,中国对稻谷的收购价是每斤1元钱左右,对小麦的收购价,是每斤1.12元左右,蕴含的热量都差不多。

  所以,每天只需要花费1.2~1.5元左右的食物成本,就能养活一个人。

  按63%的系数算,一天2.5~3元的收入,就可以满足这个热量要求了,农村居民就饿不死。

  当然,考虑到城市居民购买粮食的价格可能会翻倍,那么日收入的要求我们提高到5~6元比较合理。

  按6元算,一年的收入,不应该低于2136元。

  达到这一要求,人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饿不死冻不着。

  所以我国的贫困线,定为了每年收入2300元。

  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扶贫后,目前的中国已完成全部脱贫,但以前的贫困人口数量破亿。

  这些,才是真正的穷人,月收入不足200元的存在,和你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你买不起北京的房,这不算穷人。

  你买不起北京的车,这也不算穷人。

  你买不起北京的米,这才算真正的穷人。

  那些虽然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但是每天搜各种减肥健身攻略的人,就不要高喊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了。

  你以为土豪指的是马云?

  其实指的是你自己。

  你这样头疼减肥的人搁过去,大地主谈不上,但至少也是一个富农的身份。

  在那些饭都吃不饱的人群里,你已经可以算仇富对象了,因为你们的生活条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对于这些真正的穷人,或者条件稍好一点的穷人,他们和你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城市里呆惯的你甚至无法理解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居然买不起米。

  那么,你的思维观念和生存逻辑,自然和真正的穷人也不一样。

  养孩子很难?

  来,今天给你算笔账,让你知道穷人养孩子有多容易。

  对于这些真正的赤贫阶级来说,他们一无所有,家徒四壁,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双手,一旦自己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劳动换取生活需要的粮食,就得死,活活饿死。

  而他们,也不可能通过理财什么的逆转命运,甚至没这么考虑过,这和他们实在太过遥远。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存钱不如存孩子。

    养一个孩子的投入实在是太低了。

  刚才给大家计算过,养活一个成年男性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对于农村而言仅需要耗费1.2~1.5元,如果是孩子那么热量消耗还会减半。

  换句话说,养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天耗费在食物上的资金大约为0.6~0.7元,每个月耗费20元即可,也就是每天多添一把米的事。

  如果是婴儿,那么还可以再减半,每个月10元。

  至于衣服,老大穿完了可以给老二穿,老二穿完了可以给老三穿,一件衣服可以穿20年。

  按这种养法,只要把孩子养到七八岁,就可以开始帮家里干农活,成为半个劳动力了,其给家庭创造的收益就已经开始大于支出了。

    养到14岁以上,女娃就可以出嫁了,收一笔彩礼,男娃就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壮劳动力,开始能给家庭创造大量的财富了。

  此时,自己未来的生活就有保障了,老了病了,至少会有自己的孩子给口饭吃。

  穷人们怎么算,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育决策。

  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个有出息的,能攀升到中产阶层,在城市里生活,天天操心减肥,每天头疼的事从买不起米变成买不起北京的房子,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赚大了。

  过去几千年里,中国的穷人们都是这么来制定自己的生育决策的。

  用这么廉价的食物喂孩子,只图吃饱就行,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一次养这么多孩子,怎么带的过来,不24小时盯着,万一磕着碰着怎么办?万一碰到危险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一并回答。

  你以为穷人们需要精心照顾十个八个孩子,其实他们只需要照顾第一个就可以了。

  第一个孩子长到四五岁,就可以去带下面的孩子了,七八岁的孩子就可以称之为后面孩子的半个爹妈了。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你以为古人是给你说着玩的?

  古人的家庭真的是那样的,兄姐如父母。

  当然,七八岁的孩子自己就贪玩,带孩子不可能太细心。

  有些小孩在田里乱吃东西拉肚子了,有些小孩玩着玩着就掉井里了,有些小孩戏水掉河里了。

  这都很正常。

  即便什么灾祸都没遇上,得病而死,概率也是极大。

  解放前,古代的皇族吃最精细的食物,配最好的太医,有宫女24小时照顾,那又怎样?

  宋代皇室的孩子夭折率45%以上,清代皇室的夭折率42%以上。

  普通农户,生10个孩子,能有4个活到成年就不错了,你再怎么精细照顾也没有用。

  既然如此,多生才是最好的策略,剩下的都看命,不需要特地照顾好某几个。

  至于管理,放羊式管理就好了,爱怎么长就怎么长。

  至于教育?那肯定是不会在这上面花费一分钱的。

  甚至有些穷人家长,连国家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都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嫌耽误干农活。

  以前你也许看过这样的新闻,贫困山区的父母阻挠孩子去上学,把上门劝学的老师给轰出去,哪怕国家免费都不愿意让孩子上。

  这并不代表那些家长傻,而是因为他们足够精明。

  因为他们养孩子,就是指望孩子干农活的。

  上学有啥用?

  为了上学干农活,这和他们的生育初衷是相违背的。

  现在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之所以同意让孩子上义务教育,也完全是因为会基本的读书写字才能出去打工,而打工赚的钱比种地多,仅此而已。

  所以你才会看到,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去打工了,只上九年义务教育。

  只有极少数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其家庭才愿意支出每年数千元的费用,供其读高中,试一试考大学。

  这些家庭把这个读高中的决策,视为重大家庭决策,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其父母这么做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比养一个孩子到初中开支大多了。

  觉得任何人都应该读高中考大学,视不读高中的人为奇葩,这是不对的。

  你有你的世界,别人有别人的世界。

  这么穷养出来的孩子,会不会不孝顺呢?

  按很多毒鸡汤的说法,没有能力给孩子带来良好的生活,就没有资格让他来到人世间,否则孩子未来会恨你一辈子。

  什么叫良好的生活?

  吃最好的奶粉,穿最漂亮的衣服,周周都要上课外补习班,什么都用最好的,长大了家里还得准备好婚房。

  不然孩子就肯定恨你。

  乖乖,这么养孩子,谁养得起啊。

  按这个逻辑,那些穷苦家庭里的孩子,岂不是要恨死父母?

  但实际上,这种穷苦家庭养出来的孩子,相当的孝顺父母,特别容易感恩。

  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一切都是穷,自己的父母活的相当的苦。

  父母过的这么苦,还费尽心血把我拉扯大,我长大了要是不孝顺他们,反哺他们,我还是个人么。

  而且这种穷困家庭的父母,一定是从小就在灌输这样的孝道观念,家里穷,父母养你不容易,等等。

  总之,穿哥哥姐姐的衣服,每天吃口糊糊长大的穷孩子,不孝顺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都很孝顺。

  这样的案例很多,也许你自己的爸妈就是这么长大的。

  但那些锦衣玉食,父母掏空钱包给自己准备好房子车子的金贵孩子,虽然绝大部分也很孝顺,但这个孝顺的比例绝没有提升到100%。

  相反,两者的孝顺比例,是差不多的。

  甚至,穷家庭的孝顺孩子,比例可能还要略高一点。

  你愿意周周给孩子上补习班,十几岁就给孩子准备好婚房,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要用这个来绑架穷人。

  该孝顺的孩子,不上补习班,不给房子,也会孝顺。

  不孝顺的孩子,天天上贵族学校,毕业就给十套房,还是不孝顺。

  既然如此,中产阶级何必要这么金贵的养孩子呢,和穷人一样养孩子不好么?

  难道是因为计划生育?

  不,这和计划生育无关,欧美社会的中产也不生孩子。

  因为少生孩子,是中产的最优生育策略,和穷人恰好相反。

  中产养一个孩子是真的贵

  看完了穷人养一个孩子有多便宜,下面聊一聊中产养一个孩子有多贵。

  在凭肉体力量决胜负的远古社会,人多就是力量,没有什么中产一说,大家都在拼命生孩子,有多少食物就生多少孩子。

  但是在人类发明了科学技术,凭借技术获得强大的力量后,事情就有了改变。

  对于某些家庭来说,无脑扩大后代数量,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

  就好像动物,在食物链上的地位攀升后,其后代数量也会减少,集中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培育出一个更优秀的后代。

  人类社会的情况更甚。

  在现代社会,凭借科学技术的加成,一个人的生产力可以是另一个人的十倍,甚至一百倍,一千倍。

  这是凭孩子的数量永远不可能达成的奇迹。

  而做到这个奇迹,需要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教育领域进行大力投入,当突破某一个临界点时,一个人的生产力会发生质变。

  这种质变,可能会带来一个家庭的飞跃。

  中产阶级集中全力,把所有资源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供养其至大学毕业。

  天赋差,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生活水平,找个对象,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如果天赋好,那就不得了了。

  年薪十万,年薪一百万,年薪一千万,这都是有先例的。

  但这些幸运儿全部都是识字的,都是拥有了教育的力量才赚到如此巨额财富的。

  没有当年教育的投入,他们绝不可能如此厉害。

  至于买房子,那不算消耗,算资产保值,传承给后代的财富。

  只有花费在教育上的钱,才是真正的消耗。

  这就是中产阶级的生育策略。

  教育上的费用太高,中产阶级的收入,供养1~2个孩子搞教育就已经很困难了,不可能太多。

  而只生育1~2个孩子,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承受不起任何孩子夭折的损失,尤其是独生子女。

  1%的夭折率,他们都无法忍受,别说什么30%,40%了。

  所以这就带来了对孩子无以伦比的重视,捧手里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

  奶粉用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头疼脑热立刻去医院,给我开最好的药。

  夭折率必须降到零,0.0001%都不行,我的孩子必须活到成年。

  这么一来,养孩子的成本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反过来又再度制约了生育孩子的数量。

  但中产的生育策略是没有错的。

  我们从社会实际运转的结果来看,重视教育的中产,其家庭财富永远比贫困家庭多,而且财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就说明中产的选择是正确的,集中财富投入到1~2个孩子身上,是最优的生育决策。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少生优生最赚钱的状况,是因为教育带来的生产力差距,太大了。

  贫困家庭的生育策略和中产家庭的生育策略虽然截然相反,但谁都没错。

  富裕家庭倾向于多生

  但是当家庭的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突破了中产阶级,达到了富裕阶级的时候。

  人类又开始重新变的倾向于多生。

  因为限制中产的最大因素,教育费用,已经不再是个限制了。

  很多中产觉得每年花一两万在教育上实在是太贵了,因为加上其他吃穿医疗花费,一个孩子的养育费能达到每年两三万。

  而很多入门级中产一年的收入才五六万,虽然比年入四五千的贫困家庭强,但扛不住如此之大的教育消耗。

  但年收入提高到五六十万,乃至于百万的顶级中产,也扛不住教育的消耗。

  因为教育的消耗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年教育费用一两万的标准是有的,一年一二十万的标准也是有的,每年上补习班再花掉个十几万的家庭也是有的。

  看你打算怎么搞教育这个军备竞赛了。

  在这个消耗范围内,教育费用投入的越多,收益自然就越大。

  年收入50万的家庭,根本扛不住每年20万的教育消耗,所以还是只能生1~2个。

  但这个教育的费用,是有极限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投入到一定程度后,再投入就没有用了。

  年入50万的中产家庭,上一年学费20万的贵族学校会心疼到发颤。

  但年入上亿的富豪家庭,还是只能上这个标准的贵族学校,一年的学费不可能突破到2000万。

  换句话说,你再富,每年对教育的投入上限,就是几十万的样子,再多没有意义,不会对后代的实力有丝毫增强。

  对于中产来说,哪怕是顶级中产,一年几十万这都是一个巨大到可怕的数字。

  但是对真正的富人来说,这算个啥。

  1个亿,按银行4%的理财收益算,一年的利息是400万。

  按教育费40万的投入算,可以支撑10个孩子。

  至于房子什么的,对于真正的富豪来说,也不算个啥。

  王健林家里有2000亿资产,全存理财每年可以赚80个亿。

  一套豪宅多少钱?

  1000万?

  一个亿?

  假如王思聪找了个老婆,生一个孩子家里老爷子奖励一套亿元豪宅,你一年能生80个出来?

  你敢生,老爷子就敢给奖励。

  港澳台很多人嫁入豪门后大生特生,然后一直带娃,就是这个原因。

  对于真正富人而言,养孩子的任何消耗都不算消耗,至于房子,别说房子算投资,就算按消耗考虑,那都不是个事。

  所以富人们的生育决策,考虑的就是另一个维度了。

  只有多生孩子,才能筛选出有足够能力的接班人。

  一个聪明的爹和一个聪明的妈,未必能生出一个聪明的娃,也许只是个蛙。

  恐怖的钠单质和恐怖的氯单质生出来的宝宝,也许不是杀人利器,而是一个氯化钠,俗称盐。。。

    把家族财富交给一个氯化钠来掌管,自然是很荒谬的,所以要多生几个。

  儿女要足够多,孙子孙女也要足够多,这才保险,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不然碰到王思聪这样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要小孩,还不听老爷子安排的后代,你能咋办?

  在富豪家庭,孩子多的好处是很大的。

  不仅仅是挑选合格继承人的问题,也能确保自己的老年无比的享福。

  孩子多了会争家产?

  对嘛,去争嘛。

  你要怎么做才能从老爷子手里争到家产?

  赌王子孙一堆,老了完全不愁没人照顾。

  因为给赌王养老,日夜伺候赌王的资格,那是要靠抢的。

  谁敢嫌弃老年的赌王?儿女们争都争不过来。

  谁在病床前伺候的时间长,谁能争到的遗产理论上就会越多。

  什么忙于上班没时间照顾,这在赌王家里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天大的工作都没家里老爷子的身体重要。

  如果赌王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惨了。

  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听话还是不听话,那不是赌王能控制的,只能看这个孩子自己心情了。

  所以真正的豪门,一定倾向于多生孩子。

  今天中国大陆的新生代豪门,因为时代因素,独生子女相当多。

  这是一个罕见的历史奇景,未来必将消失。

  港澳台那边的老一辈富豪家庭,其多生多养的状态,才是真正的豪门生育观。

  因为这么做符合豪门的利益。

  中产家庭因为资源不足不敢多生,但富豪家庭的资源太多,用在一个人身上过于冗余,而且他们家里是真的有皇位的,需要足够优秀的继承人。

  所以,富豪和中产,选择了不同的生育策略。

  让中产多生,国力会最大化

  分析完穷人、中产和富豪不同的生育策略后,我们会发现虽然大家的财富不同,但没有一个是傻子,大家都是遵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去生育的。

  为什么中国的生育率正在飞速下滑?

  为什么所有的富裕国家生育率都在下滑?

  因为任何进入到中产阶层,开始重视教育投入的家庭,其生育率都一定下滑。

  而富裕家庭在任何国家都永远是极少数,其生育数量的高低对社会总体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中产家庭越多,贫困家庭越少的国家,其总体生育率就越低。

  只有当一个家庭彻底放弃对教育的投入,只要求孩子吃饱就行,其养孩子的费用才能大幅度降低,降低到一个养孩子稳赚不赔的水平。

  但这样的家庭,无疑大概率沉沦在贫困水平,子子孙孙都去放羊,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突破阶层,成为中产。

  一旦进入中产,家庭就一定会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的持续富裕。

  只要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投入,生育率就一定雪崩。

  不能说这种生育策略错,但这就是现实。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随着教育能让人翻身理念的推广,随着读书无用论的退潮。

  可想而知,未来的中国生育率必然是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疯狂生育的家庭,越来越少了。

  中产家庭越多,生育率越低,这个规律全球皆准。

  中国会越来越富,贫困家庭的数量会越来越少,所以中国的生育率会越来越低。

  所以,计划生育赶紧取消吧,这生育率拉不回来的。

  另外,应该再出点政策降低教育费用,或者给点生活补贴,努力降低中产的生育成本,因为中产家庭的孩子,才是真正适应工业时代的人口。

  在出生总人口注定有限的前提下,让中产多生几个,可以让中国的国力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