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延安时期红色镜头,感受电影海报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游超艺

  1940年,延安电影团拍摄完成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这部影片忠实记录了延安革命根据地蓬勃的生产建设实践与八路军火热的战斗生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由于战争原因,当时在苏联基本完成制作的底片遗失。196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工作者将部分珍贵素材修复洗印,编辑为纪录片《延安生活散记》,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生动画卷得以展现。

  海报远景两侧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宝塔山和窑洞。宝塔山巍峨矗立,象征着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天边彩霞与宝塔山相互辉映,温暖的色彩寓意延安革命根据地蓬勃的希望和力量。窑洞上方五角星闪耀,象征着革命者饱满的革命激情。画面中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身着灰色军装,呈“山”字形排列。他们面带微笑,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仰视视角的绘制方式衬托出他们的伟岸形象与英武气质。右下角画面中,队伍上方红旗飘扬,官兵精神抖擞。绘制者用白描手法,将人民军队生机勃勃的战斗生活浓缩于一个画面。片名以遒劲笔法写就,颜色鲜亮,重点突出,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整幅海报主题鲜明,结构均衡,色调冷暖融合,通过诸多意象呼应“延安与八路军”主题,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保卫延安的战斗风采

  ■王云峰

  196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延安游击队》上映。该片以延安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了我军1947年主动撤离延安后,延安人民组织起游击队,利用游击战巧妙与敌人周旋,最终成功歼敌,并配合解放军收复延安的故事。

  海报中心部分,是影片中的游击队陈队长与杨副队长正向游击队和百姓宣布歼灭地主武装的好消息。二人喜悦的神情写满对收复延安的美好憧憬。与之配合的,是背景中的宝塔山。山上绿意浓浓,山下流水潺潺,大雁飞向天边的彩霞。橙、绿、紫、蓝等色彩搭配清新自然,象征延安即将到来的和平与安宁。海报右下角为暗色调,选取片中游击队炸毁敌人所经公路、炸飞敌车辆的情节,爆炸瞬间火光四起。惊闻这一消息的敌人曹文虎受到强烈震撼,手中的电话停在半空,预示他所代表的地主武装陷入绝境。

  海报色彩使用丰富,绘制者运用对比手法,完成写实与写意,使延安保卫战必胜的战况通过画面色彩、人物神态和氛围渲染得以生动展现,是一幅叙事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作品。

  穿越火线的马背摇篮

  ■刘书毓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这首童谣出自1979年上映的电影《啊!摇篮》。该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讲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打响后,某旅教导员李楠受命带领老红军罗贵田、陕北大嫂赵玉霞等军民保育员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在马背上绑好摇篮,护送延安保育院的革命后代安全到达解放区,用爱与温暖守护革命希望的感人故事。

  海报设计简洁干练,选取了电影中女教导员李楠和革命后代亮亮作为表现对象。画面后景是几乎铺满海报的李楠的面部特写。与指挥战斗时英姿勃发、刚强坚毅的状态不同,此刻的她恬静地注视着远方,眉眼间温柔的笑意流淌着母性光辉。画面前景的亮亮,身着延安保育院特有的儿童“军装”,腼腆地敬了个军礼。他虽然在战火中失去了母亲,但在“新妈妈”李楠和保育员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海报的蓝色底色与画面主体形成对比,鲜明地突出两位主人公形象,也预示延安保育院的转移充满希望。亮亮周身笼罩在李楠散发的柔和光芒下,象征二人之间深切的母子情谊。粉红色片名《啊!摇篮》和片名下方用黑色字体特别标注的拼音,在海报右下角倾斜排列,符合儿童观影心理,充满童趣色彩,为海报增添了灵动气息。

  整幅海报明丽温馨,简约的绘制传达出深厚的内涵。其对革命女性和革命后代的关注,彰显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风云激荡历史中的温情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