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港剧史
但就是这部大制作,在香港平均收视未入当年TVB前十。那年的收视率冠军是有着浓郁南粤色彩的《状王宋世杰Ⅱ》,排名第二的《全院满座》则以70年代香港为背景。此外收视甚佳的几部剧集则多是20集到30集之间的时装剧,如《宠物情缘》。
2000年的情况也差不多,《创世纪2天地有情》也为如今的港剧迷津津乐道,可它同样未能进入收视率前十。那年的收视冠军是《十月初五的月光》,创下平均收视36点、结局篇40点、最高46点的神级战绩。《男亲女爱》则排名2000年收视率第三,并引起全城热议,黄子华和郑裕玲的组合使此剧俨然脱口秀,金句迭出。我“有幸”见过此剧集的国语配音版,简直要吐血,完全失去了粤语原版的神韵,也无法讨好非粤语区观众。
换言之,像《男亲女爱》这样的剧集只能属于粤语区。大量的俚语段子,对白中的背景,如果不是熟悉粤语、每晚以香港新闻送饭的观众,压根不可能理解。
▲《男亲女爱》剧照
对于非粤语区的港剧迷来说,他们追忆的往往是大制作长剧、武侠剧、律政剧和刑侦剧,但在尚未有网络的时代,他们所能见到的国语配音版港剧也集中于这几大类。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虽然美好,但只能基于引进剧集的范围,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港剧,他们并未曾得见。
粤语区的港剧迷选择自然多得多,比较的余地也会大些。经典剧集固然是粤语区和非粤语区共同追忆的对象,但粤语区港剧迷的所爱里,又会增加一项——那些二十集的小制作时装剧,没有激烈冲突,仅仅讲述家长里短,或者某个小行业。我甚至认为,这些多半未曾被内地引进、甚至连国语配音也很难适应的时装剧,才是香港精神在电视领域根植的土壤。
亚视凋零,但TVB在进步
对于香港电视来说,2016年是个相当重要的年份。
2016年4月1日,曾以“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和“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亚视,再度被载入港史,但这次是极不完美的谢幕。
这是一场人尽皆知的谢幕,早在2015年3月31日,香港政府便已决定不给亚视的本地免费电视牌照续期,牌照终止日即2016年4月1日。长期以来,香港只有两家面向全港的免费电视台,即无线和亚视,因此免费牌照意味着最大的传播率。所以,失去免费牌照后的亚视几无翻身余地。
一直以来,亚视的收视率都惯性低于TVB,虽曾打过一些漂亮仗,但并非常态。在亚视成立的59年里,先后七次易主,权力斗争不计其数,这才是其衰亡根源。
香港回归后,亚视也曾有过数年辉煌。除了前文所述的1997年之外,1998年也堪称亚视辉煌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掀起热潮,至今在内地仍有众多拥趸。1999年,亚视推出《纵横四海》,这也是王晶为亚视创作的首部剧集,创出平均25点的亚视超高收视。
▲《纵横四海》剧照
2000年,亚视“影射”上瘾。选美题材的《美丽传说》话题十足。《影城大亨》以邵逸夫为原型,铺陈整个香港电影史和电视史。同年的《世纪之战》同样是话题之作,被视为《大时代》续集。可是,2000年的这一系列对香港影视史乃至香港史的影射、钩沉与追忆,如今看来似乎有着不祥之兆。在那之后,亚视罕有拿得出手的剧集,直至彻底停止自制剧。
▲《影城大亨》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