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是“姜”郎才尽,还是改“邪”归正?

  《邪不压正》影片信息

  本片推断分级:R级(大量暴力、性暗示、粗口、吸烟镜头)

  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

  院线版是否存在删减:对比媒体版无明显删减

  片尾是否有彩蛋:长字幕结束后无彩蛋

  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

  IMAX版是否有特殊画幅:无

  内地是否有全景声版(Dolby Atmos):有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先生的小说《侠隐》,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卢沟桥事变前的北平为背景,讲述了前来为师傅复仇的少年李天然的故事。本片由姜文编剧并执导,姜文、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等主演。

  

  原著《侠隐》的故事发生在1929年,太行派掌门顾青霜一家被恶徒大师兄朱潜龙,勾结日本人所害。偌大一个太行山庄,仅活下一人,李大寒。七年后,他化名李天然回国复仇,他隐匿于北平的寻常巷陌,碰见形形色色的人。

  在国仇家恨的时代下,在宛如寻常一日三餐的节奏里,只想报仇的李天然,满心计划着用手上的功夫,一招一式去除掉朱潜龙,但最后,他选择了枪。枪响了,七年的仇人死了。日本人进攻,北平沦陷。武侠的时代与老北京的风貌终结在了枪声里。

  

  因此,虽然《邪不压正》与此前的《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并称“民国三部曲”,但本片实际上有一个更为真实、具体和严肃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抗日战争。

  

  但从改编方面看,姜文又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原著的设定与故事,李天然心心念念要为师傅报仇,却迟迟畏缩不前,只敢恶作剧式的挑衅;蓝青峰亦正亦邪,前一秒你觉得他是个串通反派的时代投机分子,下一秒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彻底的革命者;关巧红的话几分真几分假,师傅又究竟是因谁而死,这些疑团一直持续到了影片的结尾。片中人物关系趋向复杂,正邪区分则愈发暧昧。他重新定义了何为“复仇”,诸多设计也增加了故事的多义性。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刻满了姜文的烙印:连珠炮式的台词、交叉重组的剪辑、黑色荒诞的故事、漫溢的荷尔蒙......他的电影,爱的人如痴如醉,恨的人不屑一顾。从电影院走出来,往往无法直观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一部很姜文的电影”。完全抛去商业片的成熟套路,姜文的电影是放飞自我的个人表达,这在《一步之遥》中尤为明显,天马行空、出其不意,不按常理出牌,你说不上他好,也说不出他不好,有时候只能啧啧两声,尴尬的承认“没看懂”。

  

  这样一位极度风格化、让人既爱又恨的导演,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解读和隐喻,你很难给他的作品下定义。而正如他的电影,姜文是一个神奇的矛盾综合体,观众对他念念不忘,甚至称他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精神指标,你却更难给他本人下定义。

  

  前阵子人气火热的《创造101》终于落幕,万万没想到在决赛现场,竟然出现了平时几乎不上综艺节目的姜文,给《邪不压正》预热做宣传。相比以往的爱看不看,姜文这次倒是主动了。

  

  圆桌派中姜文说自己在拍电影方面十分“讲究”。就像主演廖凡对他的评价——“永远要更好的”——无论从剧本,到真实的布景,甚至小到服装衣兜的角度,姜文都坚守着自己最完美的标准。而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剧本上的台词也是反复修改,有的甚至到实际拍摄时还没定稿。

  

  在《邪不压正》中,姜文的自恋收敛了许多,在“讲究”的同时,姜文也愿意“将就”一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就在这一收一放之间,造就了这个时而正常、时而怪诞的混合体。它可以说是处在商业诉求和个人表达的平衡点上。《让子弹飞》太为观众着想,想什么就给什么,《一步之遥》太为自己着想,放飞得时常惊你一跟头。《邪不压正》处在中间。

  

  他可以为了表达自我,无所不为,不在意既有的规则,但在画面与镜头运用方面,却又时时出现规整与对称,设计感十足的配乐与妙趣横生的台词表现,某种程度上来讲,总会让人恍惚中看到韦斯·安德森的影子。

  整体来看,电影是浪漫的,钟楼上的感情戏,似乎像是在埃菲尔铁塔拍摄的巴黎夜景;电影也是有才华的,那些迅猛有力的台词,只能出自姜文的手笔;电影还是幽默的,就连打斗戏都做得深入浅出,张弛有度,时不时说两句俏皮话。

  

  但它仍然是一部风格大过内容的电影,主线故事十分简单,人物关系捉摸不透,风格化的呈现却比比皆是。不过,玩闹归玩闹,戏谑归戏谑,《邪不压正》的叙事密度和台词浓度,其实都高得惊人。如果对姜文其人和影片相关历史有所了解,那么就能多品出一层味道和意思。

  

  当谈到《邪不压正》是否会受前两部作品的口碑影响,姜文表示:“没有啥,这都是很正常的。我没有想过‘北洋三部曲’这一说,非得说‘北洋三部曲’也有点牵强,反正讲的都是过去的事儿。其实,《让子弹飞》这么受到观众喜爱,我也没想到。而《一步之遥》平衡一下也许挺好的,这样我心里踏实点,要不然弄那么高的票房不合适。”

  “姜文电影”强烈的个人风格,包含冲击力、浪漫又酣畅淋漓,是其他人无法给予的,不刻意迎合市场的电影值得被尊重,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只想“站着把钱挣了”。

  

  26年过去了,他依旧是个不愿妥协的人,带着执着又傲气的目光,去洞穿这个世界,反抗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的方式拍着自己想要的电影。电影才是他的理想国,将“这个世界”里的一切,打造得细致、讲究,称心如意才是他的追求。

  姜文是中国电影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也是许多人对中国电影最后的期待。

  PS:点波关注,不迷路~本文首发于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