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年5本到56本阅读量,我的年度书单里都有什么?

  原文发表在我的公众号「苏摩岛」上,欢迎关注~

  从1年5本到56本阅读量,我的年度书单里都有什么?

  2021年,是我重新开始阅读的一年。在这之前我每年的阅读量不超过5本,这一年,我一共读了56本书(不完全统计)。

  2020年末的时候,我立了个flag,要在2021年末做一个年度书单,要和2020年有明显的不一样。那么我今天就来兑现承诺,从56本书中选了5本与我们,与这个时代最相关的好书分享给大家。

  视频版在小红书和B站上也都有(小红书:苏摩阅读,B站:苏摩岛),欢迎大家去看~

  [美] 保罗·索鲁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年12月出版

  一本非常好的旅行文学作品。因为刘子超的作品《失落的卫星》走红,大家对于旅行文学都渐渐感兴趣了,那保罗索鲁就可以说是旅行文学界的大神。1986年,他背起行囊从欧洲出发,坐着火车游历了整个中国。

  1986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老外眼里,“中国大得出奇,几乎自成一个世界。”那时候还没有全面改革开放,中国依然古老而神秘。但与他1980年来中国时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到处贴满红色标语,所有人都穿着一样的蓝色套装了。

  保罗他走遍了中国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极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与现在差别最大的是广大的乡村,从东北到云南,从浙江到青海,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生活在农村,每个地方的人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保罗的视角中,那些在农村里和土地绑定在一起的乡村生活图景,才是最中国,也是对让他着迷的。所以相比写城市,他花了更多的篇幅和情感写农村。这些逝去的民间生活也是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这个老头很毒舌,也很可爱,他在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有著名学者,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也有农民,人力车夫,列车员。

  你会发现30几年前的中国人,怎么都这么勤劳,那时候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爸妈)好像并没有那么焦虑,钱也并没有这么重要,30几年过去了,中国社会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观念都在进步,比如学生、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你会发现他们明显比我们更快乐,更充满朝气,甚至懂得更多。

  从保罗的角度看那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中国,可以跳脱出来看到很多问题,我们父辈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是怎么样走到今天的?这本书会给到我们一些角度和思考。

  杨本芬

  乐府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6月出版

  杨本芬女士在80岁高龄写下的关于她母亲一生的回忆。杨本芬女士说,这个原稿足足有八公斤重,最后汇成了我手上这本小小的书。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8.9分,它肯定不算我今年看过写的最好的中国小说,却是最打动我的中国小说。它的动人之处不是因为它有多独特,而恰恰是它有多寻常。

  杨本芬女士不是专职的作家,她的这种写作可以称之为私语化写作,这样出来的作品可能不够完美,却足够真挚。

  秋园是书中杨本芬女士母亲的名字,她生于1914年,是当时一个普通不过的中国女性,她出生时家境殷实,也受过一些教育,但之后人生的苦难一样都没饶过她,战争,饥荒、斗争,她一辈子为了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拼尽了全力。

  这是秋园的故事,也是我们的奶奶或者祖奶奶的故事。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被活活饿死,我们也很难想象,人饿死的时候不是皮包骨头,而是浑身水肿的。

  《秋园》不像一部小说,更像上个世纪我们祖辈的共同回忆。我们的祖辈是怎么生活的,什么是中国人的坚忍,那些女性,拥有怎样的意志和生命力,人又会怎样像一个尘埃一样,汇入这个茫茫世界之中。

  [美] 雷蒙德·卡佛

  新经典丨南海出版公司

  2020年11月出版

  卡佛能被大家熟知,可能要归功于村上春树对他的推崇。这本《大教堂》和《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都是极简主义的佳作。

  《大教堂》和《当爱》可以说是一本书的两个版本,前者更多保留了作者的原意,后者则被编辑删减得更多,里面有不少篇幅是一样的故事,但写出了两种效果。

  我个人更喜欢《大教堂》一些,觉得它更加贴近卡佛的“极简主义”。卡佛在写作时特别擅长留白,他会把人物的很多情绪深藏人物背后巨大的沉默里面,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大教堂》描写的是美国底层阶级的生活,像卡车司机,推销员等等,他们大多是生活上经历过一些创伤的,比如失业,离婚,丧子之类的,各种属于现代社会的苦难。

  所以这本书可以跟另一本非虚构文学《下沉年代》一起读。在我们这个时代,底层阶级的问题已经是全球化的问题,穷人的定义也随之改变了,不再只是指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他们可能是失业的,家庭、感情破败的,不管怎么样努力都看不到希望的一群人。

  中国社会在这几十年中一直是处于上升态势的,我们的感觉可能不明显,但在美国、日本这些发展中国家,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了底层阶级。

  《大教堂》里有精彩的故事,也有破败的现实,值得一遍遍去看。

  [日]中村淳彦

  99读书人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8月出版

  最近在豆瓣非虚构榜上排名很高的作品。书中采访了大量在日本东京从事风俗业的女子,从20几岁到50几岁,他描写了在日本东京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处于贫困的女子是如何生活的。

  日本一直是公认的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但日本社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是社会财富分布不均的问题。

  日本社会比我们卷多了,因为大量的社会财富都集中在其实已经不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老年人手上,而留给年轻人的机会则越来越少。

  书中写了很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大学生。她们为了上大学背上了巨额的助学贷款,在完成学校繁重课业的同时,不得不去从事风俗业才能让自己的学业继续。即使这样,也很难让自己从困顿的处境中走出来。

  日本的助学贷款其实是一种商业贷款,很多大学生在一毕业时就背上了600万左右的巨额债务,又很难找到稳定高薪的工作,所以很多女生只能继续从事风俗业,或者沦为风俗小姐。

  作者在书中说,在东京,起码有一半的女性都要靠风俗业走出生活的困境。在作者采访的女性中,很多都患上了精神疾病,她们的神色不是焦虑,也不是困苦,更多时候是木然。很多人已经彻底对未来放弃了希望。

  这本书可以跟我之前推荐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配合在一起看,什么是新穷人?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注解。

  05 | 《对不起,我控制了你的大脑》

  [加]克里斯托弗·怀利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怎样给我们洗脑?人是怎么被手机操纵控制的?看一下这本书就明白了。

  这不是一本理论的书,它讲的是一个跟川普竞选有关的丑闻。2018年,脸书被曝泄露了用户数据的丑闻,一家数据公司在2016年违规获取了8700万脸书用户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被用来分析和控制用户行为,帮助川普在大选中获胜。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周后脸书的股价暴跌18%,市值蒸发800亿美元。

  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家数据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这场丑闻的吹哨人,他在这本书里详尽的描述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怎么样被数据化,商品化,网络是怎样操控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

  人的注意力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商品,我们投喂给系统的数据又被用来控制我们的行为。隐私在互联网时代形同虚设,所谓的“千人千面”让我们都生活在了自己的信息气泡里,网络上的声音越来越偏激,观点越来越极化。

  而所有这一切,都被冠上了冠冕堂皇的词:私人网络监控被称为“社群”,网络赖以盈利的人被称为“用户”,令人上瘾的设计被称为“用于体验、参与度”。

  每天一睁眼,我们的注意力就开始被各种抢夺和贩卖,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气泡里,被推送的信息做出各种决定,真实的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以上是我2021年选出来的年度书单,在这一年中,它们都多多少少影响了我,让我对社会,对自己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附上56本书的全书单:

  虚构类:

  外国小说:

  1、《情人》

  2、《霍乱时期的爱情》

  3、《百年孤独》

  4、《香水》

  5、《美丽新世界》

  6、《包法利夫人》

  7、《到灯塔去》

  8、《刀锋》

  9、《寻欢作乐》

  10、《斯通纳》

  11、《易卜生戏剧四种》

  12、《使女的故事》

  13、《证言》

  14、《重返暗夜》

  15、《人都是要死的》

  16、《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7、《克拉拉与太阳》

  18、《长日将尽》

  19、《逃离》

  2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1、《大教堂》

  中国小说:

  22、《将军族》

  23、《文城》

  24、《平原上的摩西》

  25、《秋园》

  26、《红楼梦》庚辰本

  27、《红楼梦》甲戌本

  中国散文:

  28、《我们仨》

  29、《沉默的大多数》

  悬疑类:

  30、《希望之线》

  31、《扫鼠岭》

  32、《消失的13级台阶》

  33、《异能研究所》

  34、《全员嫌疑人》

  35、《字母表谜案》

  36、《沉默的病人》

  37、《异邦骑士》

  38、《占星术杀人魔法》

  39、《屋顶上的小丑》

  40、《x的悲剧》

  41、《y的悲剧》

  42、《z的悲剧》

  43、《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科幻类:

  44、《无敌号》

  45、《未来学大会》

  46、《索拉里斯星》

  47、《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48、《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非虚构类:

  49、《在中国的大地上》

  50、《东京贫困女子》

  51、《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

  52、《安乐死现场》

  5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54、《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55、《马尔克斯访谈录》

  56、《毛姆传》

  B站:苏摩岛

  小红书:苏摩阅读

  欢迎各位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