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西南地区首个二氧化碳捕集试验基地

  中广网重庆10月23日消息(记者刘湛 通讯员徐兴渝)今后,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可以通过处理后,储存在地底和海底!22日下午,作为“国际研发机构重庆行”的活动之一,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希尔顿酒店召开。研讨会聚集了来自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十多国的专家,与重庆及西南地区相关人员共同探讨清洁煤炭的未来技术。

  据介绍,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6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都将是煤炭。“煤炭不但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与会专家介绍,因此,未来的清洁煤炭技术,不仅仅要解决传统污染物的问题,还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有相关专家估计,碳捕集与存储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全球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减少90%。

  来自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喻江涛介绍,“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就是从点污染源,如火力发电厂,捕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并将其永久封存的技术,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人类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那么,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如何捕集与存储二氧化碳?国际能源署清洁煤中心资深研究员Andrew Minchener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可以将工业和其它行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搜集并集中埋存在地下数千米深的地层中,与大气隔绝。油气田、不含碳氢化合物的圈闭以及深度蓄水盐层等三类地质适合埋存二氧化碳。Andrew Minchener博士介绍:“就重庆而言,有大量的天燃气田,都可以用来封存二氧化碳。”

  记者了解到,目前,碳捕集与存储技术已在重庆开始了研究和实验,全国最大的烟气净化实验基地已经落户重庆合川双槐电厂。该研究基地是西南地区首个二氧化碳捕集试验基地,将对包括二氧化碳脱离和捕集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预计这项技术将在年底运用到该电厂的火力发电当中,以降低其排出的二氧化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