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聚焦《父母爱情》

  2014年春节期间,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在央视一套首播,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当时创下最高2.394%的收视率。现在,还能经常看到《父母爱情》在央视以及各地方电视台不断重播。《父母爱情》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向海外发行,在海外市场受到观众的热捧。

  

  电视剧《父母爱情》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农村,参军后考上海军军官的江德福与“资本家小姐”安杰的爱情故事。在名目繁多的电视剧中,《父母爱情》一直非常受欢迎,这也是我迄今为止追过不下三遍的影视剧。剧中真实可信的人物个性、人情味儿浓厚的情感故事、独具特点的演员个性、生活化十足的剧情设计让无数影视剧迷对《父母爱情》记忆犹新!

  

  《父母爱情》讲述的是江德福和安杰相濡以沫几十年,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异、文化程度的悬殊以及海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共同抚养五个孩子、帮助双方家庭共同走过几十年风雨人生的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在剧中江德福和安杰二人的差距巨大,但是这种差距并没有影响二人感情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家小姐”安杰与江德福的个性形成较强烈的反差,为剧情营造矛盾以及进一步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安杰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属于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喜欢喝咖啡”、“时髦衣服多”、“会跳舞”、“花钱大气”、“吃饭不出声”、 “上不了旱厕”等,这些“小资”情调从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安杰出生于资本家家庭的鲜活人物个性,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江德福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在农村长大、家庭贫困、吃饭爱吧嗒嘴、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好的卫生习惯、说话爱带口头语等,但同时从多种角度突出了江德福源于劳动人民的朴实、个性粗犷、 能吃苦、有担当、聪明睿智、可以依靠的人物个性。

  

  剧中很多情节都让人会心一笑,觉得与我们家是一个样子。比如,夫妻俩吵架、斗嘴,特别是江德福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老子 ……”,一般人讲出来这是粗话,可是在江德福与安杰两口子之间,就变成了一种亲昵的表达;孩子捣乱、偷吃点心;安杰清明节烧报纸祭祀祖先;江德福称呼邻居家儿子王海洋为“执胯(纨绔)子弟”;自己不会跳舞,看着老伴儿与别的老头儿跳舞,江德福心生醋意想着法儿处处作梗;安杰学炒股一下子赔进去9万多,于是江德福吃饭不沾荤、买便宜菜,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一个曾经堂堂的军分区司令员竟然也学着一些家庭主妇,用水龙头滴答水滴的方式“偷水”。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把老年人“贪财”的心理真实地表露了出来,也正是这些生活化的细节,为这部剧赢得观众的口碑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剧中时时处处体现着人情味儿。江德福的连襟老欧(欧阳懿),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离江德福驻防地不远的小黑山岛上劳动改造。作为妹妹的安杰其实早就知道姐姐一家人的遭遇,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与右派划清界限是社会的主流。安杰担心与姐姐接触多了会影响江德福的前途,一直不敢跟江德福讲姐姐家的情况,直到一次江德福到小黑山岛上视察工作时发现了欧阳懿。“我们党的政策是实事求是,帽子(右派)可以扣,亲戚还是要认,我不怕有这样的亲戚。”江德福的这种表态在当时是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政治风险的,江德福的这种担当深深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真真切切地体味到了江德福十足的人情味儿。安杰去小黑山岛上见到了姐姐安欣一家,并给安欣一家留下了足够的生活费用。江德福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欧阳懿一家渡过了难关,这对被下放劳动改造的欧阳懿一家是生活上的雪中送炭和精神上的鼎力支持。江德福的这种人情味儿温暖着妻子安杰,也折服了观众,呼唤出了埋藏在普通人内心的善良,引发了广泛的心理共鸣。小岛生活单调,可却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导演在表现孩子们的娱乐、游戏、玩闹过程中,刻意设计了家长对孩子们意味深长的人情味教育。江德福的大儿子是孩子王,玩耍的过程中与烈士家的孩子发生冲突,双方都“负了伤”。这本是孩子打闹玩耍的小事儿,一般家长最多批评一下自己的孩子就过去了。可是江德福对儿子与烈士孩子打架的事儿却大发雷霆,他用皮带抽打儿子,同时不停地吼着:“老子告诉你不要欺负烈士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看到这里,我想所有观众都会为之动容。这是电视剧中江德福很少见的爆发,即使侄子来认他当“爹”的时候,他都没有这样的动怒。从这里可以看出江德福对为国家献出生命的战友——烈士子女的呵护,同时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要尊重、爱护烈士子女,这是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是极具人情味的言传身教。

  

  《父母爱情》 是一部表现真实的剧,是一部贴近生活的剧,是一部用心用情制作的有温度的经典剧,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这部剧无处不贴近生活,让观众真真正正的在影视剧中体验20世纪50年代的革命生活。是必看的一部影视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