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是一代暴君吗?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
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雕像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话说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系,这些政策无非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保证秦朝的牢固统治。
在这些政策之中,就有一项被后世大儒们一直抹黑,用于言语攻击秦始皇的把柄,那就是“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
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秦始皇真的是草菅人命的暴君吗?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历史上确实是有焚书坑儒这件事情。
原来,在秦皇统一六国后,他采用的是郡县制,而一些当时大儒们则认为应遵循古制,依然采取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也就是将秦始皇的儿子们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去,让他们建成诸侯国,一起巩卫秦朝。
然而,秦始皇自然知道分封制的利与弊,在他看来,自己是开创大统一王朝,近千年来绝无仅有的伟大君主,倘若遵循古制,岂不是要向古人学习?向以前的君王们学习?所以他要开创一个新的制度。况且,当时秦朝的军队,可以号称是亚洲最强,自己开创的秦朝一定可以传承个千年,万年之久,因此,他并不执行分封制度,而是改用郡县制。
秦始皇画像
秦始皇除了不遵循分封制之外,其他的一些政策也与大儒们的意见不和,导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当时的学说思想纷乱繁杂,各个大儒学派间的弟子众多,彼此之间经常探讨秦始皇政策的一些坏处,违背古制等等。
这时间一长秦始皇就听得不耐烦了,毕竟自已手握生杀大权,站在权力的巅峰, 真是什么人都敢对自己说三道四。
于是他下令将当时的一些诗书焚烧,阻断学派之间的传承,让大儒们和他的弟子们没书可看,再也不能拿书中的古制来说事。
但光焚书是不行的,因为当时的一些儒生仍然和方士一起勾结,共同诽谤秦始皇的政策,方士就是练长生不死药的一些江湖骗子。
书是没得啦,但是你管不住我的嘴,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后秦始皇震怒,决定将其坑杀,而数量也仅有几百人罢了。
焚书坑儒事件对后世影响,主要是开启思想统治的先河,后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异曲同工的道理,主要是控制民众的思想,是统治者用于维护王权统治的一种手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