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何最忌叫他弼马温?官职卑微不是原因,成都考古揭露原因
孙悟空乃是一代妖王,大闹天宫无人不服,号称齐天大圣,但是在500年后,无论大小妖怪好像都看不起孙悟空,全部称呼他为“弼马温”。
而孙悟空对于这个名号也非常的忌讳,每次听到妖怪这样称呼他,都会暴跳如雷,为何孙悟空会对弼马温这个官职如此介意,不仅仅是因为官职小,一次成都的考古行动彻底揭开了真相。
关于弼马温这个官职,第一次出现在《西游记》的第四回当中,当时的孙悟空在花果山如日中天,号称齐天大圣,外加与其他妖怪结拜,成为了让天庭也不得不注意的可怕势力。
对于这样的妖怪势力,大部分人包括玉帝的第一个反应是直接铲除,就像是国家会铲除黑恶势力一样,但太白金星则建议招抚孙悟空,毕竟这样厉害的妖怪还是尽量不要发生冲突,不然会损失大量的天兵天将。
既然要招抚,就要给一个合适的官职,这让太白金星有点犯难。
在天庭之上,不论官职大小全部都是仙人,哪怕是李靖手下的十万天兵,也全部都是位列仙班,天庭的官职堪称一个萝卜一个坑,思来想去,只有御马监还有职位上的空缺。
于是太白金星提议,让孙悟空做一个御马监的正堂管事,这样不仅有正式的职位,孙悟空和天马同属妖怪,相处的也会十分融洽。
可玉帝却十分的不同意,最后则安排了一个弼马温的角色(原文: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从玉帝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玉帝本人是看不上这个职位的,而这个职位的高低也可以从后续中看出来。
来到天庭后,孙悟空十分用心,将天庭的马各个养得膘肥体壮,但这个官职是大是小呢?从两点可以看出,这个职位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根据原著表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的时候,凡间正在经历王莽篡位,按此推论,孙悟空担任弼马温的时间段,正是秦朝到西汉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养马可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无论是秦朝还是西汉时期,马匹都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清朝的骑兵威震天下,汉武帝更是靠着骑兵才打败了匈奴,骑兵的重点在于战马,没有战士可以很快进行征兆,但战马必须经过认真的培育。
那时能够养马的都不是普通人家,更不要说皇室马场,在那里养马的人地位非常高,普通官员甚至都没有处罚他们的权力,所以孙悟空才会欣然接受养马的工作,也许在他看来,能够在天庭养马是受到重视的表现。
在来到天庭后,孙悟空每日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饲养天马、陪着天马游玩,按照官职系统来说,弼马温这个角色顶到天也不过是一个养马的职位。
而在孙悟空询问下属的时候,下属的回答让孙悟空十分生气:没有品从,未入流,也就是说弼马温这个角色连天兵都比不过,甚至都不算天庭的正式配置,更像是一个临时工,听闻这些话后的孙悟空果断下界,这才发生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不过让孙悟空想不到的是,弼马温这个官职不仅仅是不入流这么简单,它对于孙悟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敷衍,更是一种侮辱,在取经路上,不管大小妖怪,都要对弼马温这个职位嘲笑一番。
这让很多人疑惑不解,虽然弼马温是一个没有品级的职位,但好歹也是一个天庭的职位,为何就连下界的小妖怪都看不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弼马温根本不是一个“正经”的职位,甚至有可能连天庭的天马都不如,所以才会遭到小妖怪的嘲讽。
那么弼马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位呢?在多年后的一次考古工作中,真相才渐渐地浮出水面。
在成都地区的一次考古工作当中,曾出土了一块画像砖块,在砖块上刻画了一匹马和一只猴子的形象,这个画像生动的表现出在汉朝时,马厩中通过养猴子来保证马的运动时间,以此来避免马匹得马瘟的做法。
所以弼马温这个职位确实不是一个官职,而是“避马瘟”的谐音,来到天庭之后,孙悟空在玉帝眼里依然只是一只猴子,是陪他天马一起玩耍的动物,这件事,涉世未深的孙悟空并不清楚,但凡间的妖怪们却耳熟能详,自然会对孙悟空百般嘲讽。
如果仅仅从孙悟空本身来看,玉帝的做法也没有错,一只普通的妖猴的确配不上天庭的正式职位,不然那些苦心修炼多年的天兵天将该如何是好,但玉帝却忽略了两个细节,最终让天庭遭遇了几千年来最大的破坏。
孙悟空相比起别的妖怪,有着两大优势,一个是手中的武器,另一个是他曾在三心洞学艺,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不仅有多种妙用,还异常的结识,金箍棒能够结实到什么程度,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兵器都被孙悟空一击敲断,只有杨戬的三尖两刃刀可以与之媲美。
在冷兵器时代,有着这样一件趁手的兵器,无异于清朝末年拿出一挺重机枪,有了这样的武器,如果如来没有出现,天庭真有可能化为一片废墟,三界将经历新一轮的洗牌。
而在三心洞中学艺的孙悟空,更是完成了本质上的飞跃,一般的妖怪只会使用本能去战斗,例如牛魔王在和孙悟空战斗的最后关头,还是选择化为本体青牛,这时大部分妖怪的极限。
但孙悟空不同,孙悟空在三心洞不只学习了筋斗云和三十六变,各种武艺、身外化身、分身之术等,都是十分高级的功法,有了这些功法再加上筋斗云的高速加持,孙悟空在三界之内几乎没有任何对手。
不过在大闹天宫之后,天庭还是正式认可了孙悟空的实力,在取经结束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佛教“三十五佛”中的一员,虽然地位不及如来与观音,但也属于当世的第一梯队,属于在玉帝面前也可以端端架子的高级角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