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即最好!《暗数杀人》有感
今天这篇文章酝酿了很久很久,写写停停,一直都没把它写完,今天终于得空,也有点心思,就接着写。
最坏即最好,
这句话我一直把它当成我的座右铭。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最坏和最好能扯上什么关系?又闲着没事来扯淡了,是吧?
莫急。这里我先说一个模型。
你可以回想一下曾经你认为很有希望的事,或者是你很在乎的事,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它一定是趋利性的;
说的通俗点,就是往好的方向去想。
如果你很想考上心仪的大学,如果你想去渴望的大公司,如果你即将面对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如果你又刚好具备这样的能力,那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潜意识里就已经把自己摆上了那个位置。
稍微不夸张地说,可能还会在那个基础上添加一些臆想,比如录取以后…入职以后…如果我抓住那个机会…
这些不知你是否有同感,如果没有,那可以从这里直接跳到最后看今天推荐的电影;
如果有,我们继续。
人之所以会有遗憾,大部分都是因期望过高而导致,那为什么大家都很明白这一点,却每次都幻想着另一种美好的可能?
因为,人性的弱点是不愿面对不好的事,这是人性。
所以,凡事不要想的太好。
如果你即将要被一所你心仪的大学录取,那么等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再公布,在那之前,做好没被录取的准备,把期望值降低到最低;
如果你终面已经通过,自我感觉良好,你即将拿到offer,那在这之前,请继续投递简历,继续面试;
如果你已经抓到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在钱还没到你的账户,请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世界瞬息万变,上一秒兴奋,下一秒流泪的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我曾经发生过的,至今记忆犹新,印象无比深刻。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想把这种能力称作逆向心理能力(我不知这个词有没被用过,就当抛砖引玉了)。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圆满和完美,大部分人都会平平淡淡地过完此生,在每个人的经历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遗憾;
当然,以前会以遗憾也是一种美来安慰自己,在人生途中谁没有个不如意呢。
而如今,我不再会这么思考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需要去想的,是那个不被看好的一面,或者是有一定概率会发生的不好的那一面。
你想想,好的事情发生需要准备吗?
肯定不需要对不对,发生了就开心的大笑,与亲友一同分享;
可是,不好的事情呢?
如果恰好,你又没有做任何准备,那会不会很狼狈?
我通篇想表达的就是后者。
走上社会以后,幸福感直线下降,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大大的惊喜了,已经很久没有放肆地大笑了,生活硬生生地把每个平凡的人炸成了咸鱼。
当然,我也是一只咸鱼,在翻身的路途上挣扎…
我相信最坏即最好,我不再有高期望,我一直平常心,我喜欢把最不堪的一面当成是我最有可能的结果,我调低我的期望值,我凡事都往最坏的结果去想,虽然过程很自虐,但心里变强大。
毕竟,我很普通,并没有什么超能力。
但是,我会永远记得我的另外一条座右铭:
我的信念未曾失去丝毫,在我的胸膛里一颗炽热的心依然搏动不息!
老铁们,与你共勉!
p.s.
把影评当爱好写作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1年,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最想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仅此以这篇文章送给一直陪伴的你们,未来希望你们一直都在,一起等到我开留言的那一天!来自公号“行過行过”首发。
p.s.
今天要推荐的电影叫做《暗数杀人》,在定罪之前,罪犯和警察的心理博弈我认为就是再打逆向心理战,总有一边会胜出,但我们的电视剧告诉我们,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