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的上海,都藏了怎样的故事?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抗日战争的烽火蔓延到黄浦江畔。上海军民奋战了3个多月。从这时起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被称为上海的“孤岛”时期。

  其间,日本侵略者迫使保持中立的租界当局“取缔反日机关及言行”,许多进步刊物被迫停刊,或者迁到汉口、广州出版。日军占领上海后,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租界内各进步报刊多以挂靠洋商的方式坚持出版。

  1941年12月,日本进驻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孤岛”时期终结。

  在刺杀、高压、日寇和汪伪政府的威胁之下,危险处处存在,警报时时拉响,爱国人士时刻有被告发的风险。

  青年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默默进行抗争。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的背景,就设定在这样一个年代。

  乍一看,是不是特别像谍战剧、悬疑剧的题材?

  或者一些民国的“甜宠剧”,也会青睐这样的“乱世”背景。

  不过,《粉丝来信》肯定不是那种俗套的故事。

   (没想到吧,他们竟然都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事实是,在那个时代,不是每个人都那样衣食无忧,处处得到父辈高官的隐形庇佑,无忧无虑地谈情说爱。

  《粉丝来信》的故事里,一群文艺青年在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和爱的期待中,因为书信往来而结缘。??

  环境不是纸醉金迷的乐园,日本特务、汪伪政府特务和巡捕房密切关注着这些不甘臣服的人。

   突然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因而产生的封锁和正常生活的扰乱,也确实是当时上海经常发生的异景,《上海租界史》有多处因经过租界的武装日军遭到袭击爆炸而进行的封锁记录,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相关描绘。

  愈是在如此动乱、封闭和孤独之中,社会无法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撑,人们愈是渴望理想的照耀、情感的宣泄。

  在《粉丝来信》剧中,有时以普通人的扭曲压抑来表达,比如这段:

  “压抑的时代

  桃色新闻就是

  我们的快乐

  哪里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谁了解

  在这低沉的天昏地暗的世界”

  同时,爱情也成为一种理想的寄托,一种绝望现实里的乌托邦。

  对音乐剧中“七人会”来说,是热情蓬勃的家国之爱,以满腔理想和热血,以“纯文学”的掩护,为启蒙救亡而奋不顾身。

  对海鸣这样孱弱忧郁的人来说,走到疾病与生命尽头,只渴望在知己的陪伴下,寻得爱情天堂。

   同样是一群爱好文艺的青年,和何书桓、杜飞不同,音乐剧《粉丝来信》的主角们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闲情雅致。

  恐惧、不安、怀疑、焦灼……

  音乐剧《粉丝来信》讲爱情,也绝不仅仅是爱情。

  在那样的时代里,对爱情的向往,有一种特殊的绝望意味,一种深深的孤独。

  《粉丝来信》里,用了很多篇幅去讲封锁期间人们对桃色绯闻的强烈关注,而这都和封锁中大家无能为力的状态脱不了关系:

  “正午时分回荡着警报的声音

  到处被封锁哪儿都去不了

  所有人百无聊赖思绪都空白”

  这段歌词里提到的封锁和隔离,象征了乱世之下人们的心理状况。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将背景设定于此,着眼于这卷久远而神秘的遗稿,一段缱绻的故事就此展开。彼时的上海历经了从孤岛到沦陷的时期,文坛却正处于现代发展的黄金时代。

  而作为文学性极强的故事,其中角色无论拥有何种个性特征,都在诞生之初就铺上一层“文学青年”的底色。

  金海鸣,时年29岁,彼时被誉为天才小说家,却因肺结核英年早逝。而他的遗稿集随即将被公开出版。这一卷遗稿恰如其分,夹杂着作家本人那些隐秘而私人的情绪,状若自言自语,却又引起无数关注与热望。

   在汪伪政府严格的审查制度限制下,上海经历过文学的沉闷萧条,不时有报刊被查封、停刊,几乎只有打着“纯文学”的掩护,才能慢慢发表一些文学作品。

  《粉丝来信》剧中,试图以艺术文学拯救读者的“七人会”,因为一封举报信就惊慌失措,几乎将所有书和稿件付之一炬。

  他们的付出究竟价值几何?

  缪斯女神会为他们的恳求与眷恋予以青睐吗?

   现实的人们总会嘲讽文艺创作百无一用、天真可笑。

  但在时间的遗忘长河中,创作者们仍然以善意、坚韧,有时甚至是鲁莽,寄望于文学造就的不朽。

  所以,来信背后的真实身份重要吗?

  死亡如影随形,无论志同道合的陪伴,还是仰慕的善意关怀,都已是生命在极限之中不可思议的美丽绽放。

   《粉丝来信》同时融合了人内心的挣扎和外部连结关系的挣扎,其中强烈情感冲突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那个特殊的时代紧紧联结。

  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并不微弱,

  他们表达着欲望、追求、接纳与爱。

  而这封久远而神秘的“粉丝来信”,来自蜷缩相拥的凛凛寒冬,正寄向睁开双眼后的第一个春天。

   为呈现亚洲剧场人气之作的中国品质,《粉丝来信》中文版特邀编剧王凌云担任剧本改编,导演高瑞嘉领衔指导,刘艾、颜嘉瑄任编舞、音乐总监,并集结一众活跃在当下音乐剧舞台之上、实力与人气并存的演员构成创作团队。

  同时,本剧更联袂著名舞美设计徐肖寰,中国青年舞台美术家、灯光设计孔庆尧,服装造型设计诸雅,共同呈现一出大气不失细腻、个性兼具理性的舞台。

  卡司

  阵容

  *具体以当日演出为准

  郑微岚

   于晓璘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内地音乐剧演员。代表作《妈妈咪呀》《狮子王》《我的遗愿清单》《水曜日》《恋爱吧!人类》《醉后赢家》《情圣》《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小说》《双城环梦记》等。

   张博俊

  音乐剧演员,第二季《声入人心》选手,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专业,提名2019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佳男配角」;曾参演音乐剧作品《狮子王》《美女与野兽》《我的遗愿清单》《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许美好结局》中文版,原创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致爱》等。

  金海鸣

   刘岩

  中国音乐剧演员/歌手,《声入人心》第二季成员,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曾任职于吉林省歌舞团、松雷蝶之舞音乐剧团。2011年获第五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高DIMF 特别大奖。代表音乐剧作品:《蝶》《聂小倩与宁采臣》《王二的长征》《虎门销烟》《重生》《隐秘的角落》等;代表综艺:《声入人心》、CCTV4《中华文艺》、CCTV音乐《音乐公开课》等。

  夏光

   崔恩尔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音乐剧演员。代表作《谋杀歌谣》《音乐之声》《白夜行》 《摇滚浮士德》《面试》《贝多芬》《烟雾》《恋爱吧!人类》《醉后赢家》《坠入爱河》《I LOVE YOU》 等。

  一卷神秘久远的遗稿,

  一段尘封许久的往事。

  ▼ ▼ ▼

  音乐剧《粉丝来信》

   演出团体: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剧组

  演出时间:4月3-4日?(周日-周一)19:30

  演出地点:歌剧厅

  票价:580/380/280/180/80(售罄)

  *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扫码购票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音乐剧原创孵化与中文版制作的专业品牌,依托上海文化广场作为中国音乐剧标杆剧场的优质资源,以专业艺术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见长。其在国内率先开启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孵化产生了《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无法访问》《南墙计划》等十余部原创作品。其制作出品《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春之觉醒》《也许美好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等中文版音乐剧,被誉为艺术与商业双优的口碑佳作而巡演全国。

  主创团队

  制作出品: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编剧:韩在恩

  作曲:朴贤淑

  艺术监制:费元洪

  制作人:王海笑

  中文版导演:高瑞嘉

  中文剧本改编:王凌云

  音乐总监:颜嘉瑄

  舞蹈编导:刘艾

  中文版副导演:华婧

  歌词译配:黄菀卿

  舞美设计:徐肖寰

  灯光设计:孔庆尧

  服装造型设计:诸雅

  音响设计:徐在坤

  项目统筹:曹粲 张良辰

  制作经理:祝卉卉

  巡演经理:王慧

  技术统筹:项天翔

  技术总监:彭登园

  视觉统筹:比例回响

  设备支持:可韵视听

  舞美技术:利巧文化

  *具体演出阵容以演出现场为准